培訓師:先解決這四個問題,才能保障企業培訓效果

企業培訓很重要,當人還是動物的時候就知道培訓很重要。

農耕時代,工業時代產品的質和量,能通過明顯的數據看到培訓的作用。而現在的培訓作用通常就沒什麼好辦法衡量。諸如銷售類的工作,很難說加10%的獎金和做十場培訓,哪個更有效果。

現在企業培訓評估,最多隻能對培訓本身的效果進行評估,而不能對培訓所產生的效益進行評估。即使加上對學習結果的考試,還是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階段,無法對產生的利益和效果評估。而問起培訓的講師,這個問題也沒有多少人思考過或者有過答案,最多隻能說培訓是“良心活”,我用心了。但是有沒有效果,很難保障。

培訓師:先解決這四個問題,才能保障企業培訓效果

一、培訓如何衡量培訓效果?

當然,非要理性的來看,比如說“電話抽查知曉率”,“客戶反饋開口率”也能反應一些培訓效果,但還是解決不了“培訓效益評估”問題。目前也能希望與從“大數據”上來找到答案。比如看“開口率”提高的情況下,是不是“銷售額”也有正比例的提升。

二、培訓能不能解決當前問題?

企業的培訓一定要能與工作內容結合,邊培訓就邊把工作幹了。當然,這要求老闆本身就是培訓師,或者培訓師的能力能夠引導老闆,至少能給大家一套完整的方法。不一定要有答案,但要有方法。

比如說:在做全年的工作計劃前,把中層人員集中起來,先做“團隊共創”和“平衡記分卡”的培訓,大家培訓完馬上做計劃。學完了就習,習完了就實戰,一氣呵成!當然,銷售和技術類的工作,也可以把培訓節奏這樣安排。

培訓人員即是“軍師”,也是“教練”,同時,還有權參與制定企業“績效考核”,把“學習力”變成關鍵指標。

三、員工願意不願意學習並且被培訓改變?

實際上,解決企業的問題,就是從三個層面上來:員工會不會做(能力)、想不想做(態度)

有個現象,大家肯定人人都知道,在企業裡除了能力強弱,還有態度。不管是培訓還是開會,甚至組織玩遊戲,那些積極的人總是積極的,而不積極的總是什麼都不參與,沒辦法整齊劃一。而在的人性化管理倡導下,適合的人做適合的工作,看人所長,無不能用之人也是正確的管理理念。那麼,員工就可分為四種人和四種培訓方法:

1、積極、有能力:直接拉來客串培訓,給發揮才能的空。

2、不積極,有能力:給予明確的業務目標,給正向引導。

3、積極,沒能力:重點培訓對象,給予工作方法和訓練。

4、不積極,沒能力:培訓企業的原則,明確淘汰機制,給予危機感。

四、培訓保障是什麼?

培訓只是一個招式,一個招式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有一系列的套路,才能完成培訓的效果。

1、請領導以身作則熱愛學習。最高領導要經常與中層分享學習體會,慢慢的就會形成氛圍。

2、請員工養成習慣,學習與效益掛鉤,內部講師晉級,讀書學習費用全額報銷。

3、讓企業形成學習氛圍,企業要安排崗前培訓,師傅帶徒弟,崗位技能培訓,中層管理培訓,還有總部輪崗等學習機會。

4、激勵保障:在這個問題上,則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正負激勵來保障實施。比如,增加“學習獎”,通過培訓合格可以獲得一定獎勵,並且參加過培訓並且業績提升,還能得到一份獎勵,讓學習和分享成為員工習慣的同時,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

最後,還要考慮培訓的形式,比如是不是大家在很累的情況下進行學習的?能不能有效的利用時間碎片來學習?比如利用微信平臺,晨會的5分鐘培訓等。

總結一下,培訓效果目前只能通過:看大數據,學完就用,因材施教,激勵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