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村 變尾為首 ——鎮雄縣黑樹鎮尾嘴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紀實

走進尾嘴村村委會辦公室,一行醒目的標語:“黨建引領,實現尾嘴去‘尾’為首,服務提升,助推貧村脫貧致富”,映出了尾嘴村黨委抓黨建促脫貧的良苦用心和美好憧憬。過去,“捧著金碗討飯吃,守著青山無柴燒”曾是尾嘴村的窘境;如今,“草青黃牛壯,民富鄉村美”成了尾嘴的寫照。

尾嘴村位於鎮雄縣黑樹鎮西北部,國土面積1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88畝,平均海拔1650米,轄26個村民小組2681戶9994人,下轄4個黨支部123名黨員,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34戶2909人,貧困發生率1.4%。全村地處高寒二半山區,水草資源豐富,擁有大面積的天然生態牧場。

黨建引領,科學謀劃“產業興村”

“窮則思變”。如何改變尾嘴村“捧著金碗討飯吃”“守著青山無柴燒”的現狀,成了當時鎮村兩級黨組織重點謀劃的工作之一。2015年底,黑樹鎮召開社會扶貧工作座談會,返鄉創業能人王忠等在鎮村兩級黨組織的號召和支持下,積極參與到尾嘴村產業扶貧事業中來,註冊了鎮雄縣益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發展黃牛養殖業,併成立了益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在尾嘴村黨委和益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引領下,2016年5月,在遠近聞名的羊耳大山下,養殖基地啟動建設,養牛產業快速發展。如今,合作社存欄黃牛達258頭,初步實現了抓黨建促脫貧由“空想”到現實的轉變。

整合資源,聚力引領“強村富民”

“天時、地利、人和”的有機結合,鑄就了尾嘴村集體經濟的向好發展,尾嘴村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區位優勢、政策扶持築牢了鄉村振興基礎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源力”。2015年前,尾嘴村村級集體經濟收益為零,屬於典型的“空殼村”。“手中沒把米,叫雞也不靈”,村黨委一度陷入了“說話沒人聽,幹事沒人跟”的困境。在尾嘴村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認真調查研究,聽取村黨員、村民代表等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村發展實際,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紮實推進“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黃牛養殖發展模式,把農民變股民,扶貧資金變農戶股金,閒置資源變共享資源,建檔立卡貧困村與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同步消除。2016年,尾嘴村集體投入資金5萬元入股益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經濟,2017年又投入集體經濟扶持資金55萬元,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到2019年底,村集體經濟收益已達到5萬元以上,44名貧困人口在益旺專業合作社實現了穩定就業。

截至目前,合作社佔地48畝,圈舍佔地面積4300平方米,可實施規模養牛900餘頭,固定資產達1280萬元,擁有草山3127畝,新增青貯玉米種植基地406畝。昔日尾嘴村的“荒山”變成了今天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徹底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由“空心”走向“實心”、由“空殼”變“脫殼”的根本性轉變,實現了往日的尾嘴由“尾”到今日為“首”的鉅變。因尾嘴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在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雙推進”工作中取得的明顯成效,得到了市、縣兩級的充分肯定,益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被縣委、縣政府評為2016年度十佳合作社,被昭通市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評為昭通市2017年度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級示範社。

下一步,尾嘴村將探索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品種、統一飼草、統一防疫、統一營銷“五統一”經營模式,走“黨支部+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基地+互聯網+協會”的經營模式,打牢基礎產業,增強服務理念,搭建服務平臺,加大項目投入,拓展發展途徑,計劃到2020年底存欄黃牛1000頭以上,出欄2000頭以上,走科技、生態、綠色、健康的路子。利用自然優勢積極開發二三產業,整合資源、因地制宜、抓好糞汙還田和有機肥的製作,優化糞汙資源化結構調整,註冊“益旺”產品商標,注重產品生態屬性,逐步實現飼養到深加工的轉型,打造鎮雄牛肉品牌,走產業鏈發展帶動的路子,多輪驅動,相互促進,真正實現強村富民的目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美麗鄉村做最大貢獻。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