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前文鏈接: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1679至1683年間(康熙年間),阿里地區發生一次意義深遠的戰爭。

對於這場發生在西部西藏的戰事,學界始終沒有形成統一的稱謂。

有學者因主戰場在古格王朝故地,稱之為“古格之戰”

也有學者用戰爭雙方來命名,稱為“衛藏—拉達克戰爭”

為敘述簡便,本文用“古格之戰”的名稱進行敘述。

但其實此戰爆發時,古格王朝已亡於拉達克之手,決定戰爭走向的三個玩家,分別是衛藏格魯派的甘丹頗章政權拉達克王朝莫臥兒王朝。

雖然,此戰命名方式混亂,但戰爭的影響卻極為深遠。

它徹底改變了,阿里地區的政治格局和歷史版圖,並因周邊國家的介入,使其成為一個頗具爭議的事件。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一、拉達克的戰前態勢

對於國家間的關係來說,戰爭永遠是最終選項。

只有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才會以戰爭方式來賭國運。

那古格之戰前,拉達克國內政局都有哪些變化呢?

拉達克在森格南傑執政時期,曾達到過一個巔峰,其後國力開始處於下降的通道內。

尤其是森格南傑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後,拉達克的國力明顯受到了影響。

森格南傑去世後,繼任國王德登南傑未能提振拉達克的國力。

此時不斷東進的伊斯蘭教勢力,已成拉達克的舉國之憂。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列城的清真寺

1663年(清康熙二年),莫臥兒王朝的新皇帝奧郎則布到訪克什米爾。

他派遣的使者造訪了拉達克,帶來的不是睦鄰友好的問候,而是疾風暴雨般的責問。

因為在森格南傑時期,拉達克曾被迫答應向莫臥兒王朝進貢,並承諾:

在列城修建清真寺;

流通克什米爾貨幣;

以國王的名義,參加伊斯蘭教的“呼圖白”儀式(其實就是變相要求王室改變信仰)。

但森格南傑就是忽悠時任莫臥兒皇帝沙·賈汗,承諾的事情全部未能兌現。

面對使臣的嚴厲問責,

德登南傑也想照老爸的方子抓藥。

可惜,奧郎則布可不向老皇帝那麼好糊弄。

在穆斯林的圓月彎刀威脅下,德登南傑不得不兌現承諾,一座簡單的清真寺在列城奠基,拉達克的鑄幣權也交給了克什米爾的穆斯林國家(這些貨幣上顯然不會鑄著德登南傑的頭像),德登南傑也以國王的名義參加了“呼圖白”儀式,使者帶著2000盧比和許多珍貴物品,心滿意足而去[1]。

德登南傑兌現承諾的唯一收穫,是獲得了莫臥兒王朝的賜封,擁有了一個“大西藏的柴明達爾”(zarrandoa- ofthe Great Tibet))頭銜。

有學者認為此頭銜,代表著拉達克王國的強大,表示穆斯林對拉達克國王的尊敬。

但恐怕,這種所謂的“尊敬”要打上引號,還不如說是——伊斯蘭勢力在宣誓對拉達克的宗主權。

嚴格意義上說,此時拉達克國家的實力,已經跌至地區性強國的地位,但

德登南傑顯然不這麼認為。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德登南傑派將軍釋迦·嘉措 (Shakya-rgya-mtsho)領兵佔領了巴爾蒂斯坦的喀普路(Kha-pu-lu)和卻爾白(Chor-vbad),並相應任命了執政官。

甚至,當拉達克的前進策略,影響到莫臥兒王朝利益時,釋迦·嘉措麾下的拉達克軍,還擊退了一支穆斯林軍隊的反擊。

說起這位冉冉升起的年輕將星,他上位的經歷實在是有點詭異。

德登南傑作為一個國王,也經常做出一些不太靠譜的事情。

這一次,他相中了大臣曲尼多傑(Chos-nyid-rdo-rje)的妻子,為了得償所願,他需要除掉獲得美女路上的障礙,也就是幹掉美女的老公。

他指令衛士埋伏在曲尼多傑覲見的路上,不想衛士殺人未遂。

曲尼多傑在逃回家鄉的路上,他的管家動手幹掉了主人。

我們不清楚,這是國王的連環計,還是管家用主人腦袋做投名狀。

德登南傑開始歡天喜地的籌備婚禮,可沒想到,曲尼多傑的美女老婆很堅貞,逃到了寺裡落髮為尼。

沒吃著狐狸反倒惹了一身騷的德登南傑,不得不為曲尼多傑建造塑像、瑪尼石經牆來贖罪,並任命他兒子釋迦·嘉措接替其父的官職[2]。

從這件事上看,作為國王的德登南傑,腦子也被下半身左右,可見他在考慮國事時的思維能力。

年輕的釋迦·嘉措確有為將之才,他帶兵出征期間,不但在巴爾蒂斯坦獲得連勝,在之後木斯塘的平叛過程中,征服了洛沃的噶宗(Skag-rdzong/現代的Kagbeni), 打得土匪抱頭鼠竄。

連續對外用兵的勝利,不但使釋迦·嘉措聲名鵲起,也讓德登南傑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就在這段拉達克“小繁榮”期間,衛藏格魯派政權(甘丹頗章)與不丹主巴噶舉派政權間的撕逼,一直在持續著。

這場被稱為“藏不(丹)戰爭”的爭端,源於1615年藏巴汗介入主巴噶舉派的活佛轉世紛爭,與主巴噶舉派高僧阿旺南傑,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阿旺南傑被迫南逃,在不丹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權。

隨後,藏巴汗政權與不丹政權之間便開始了軍事對立,藏巴汗曾組織三次南征不丹,但均以失敗告終[3]。

1637年(明崇禎十年),蒙古首領固始汗秘密會唔五世達賴四世班禪,正式結成了

蒙古和碩特部格魯派的政治聯盟。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固始汗率軍攻下日喀則,囚殺末代藏巴汗。

在此基礎上,以達賴喇嘛住錫的甘丹頗章宮為名,建立起格魯派甘丹頗章地方政權[4]。

甘丹頗章政權建立不久,五世達賴一度希望緩和與不丹間的關係,用釋放不丹人質的方式釋出善意[5]。

但不久後,他就發現衛藏的噶舉派叛亂,背後有不丹政權的支持。

惱怒之下,他決定採取強硬的軍事手段,但不丹雖然小,卻是小而彌堅。

格魯派連續五次軍事進攻均遭失敗,不丹軍隊甚至反攻至康區、工布等地[6]。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格魯派土頭灰臉的情況,被拉達克國王看在眼中。

他認為有機可乘,便在古格、普蘭等地展開了軍事行動。

這一時期,拉達克王國的實際控制權,可能已經過渡到德登南傑兒子德烈南傑手中。

德烈南傑為師出有名,宣稱格魯派對不丹主巴噶舉派,實施了宗教迫害。

其實,拉達克出兵對付格魯派政權也不算意外,畢竟拉達克和不丹都是主巴噶舉派的信仰體系,哥倆本就唸得是一本經。

雖然,德登南傑曾以國王名義,參加伊斯蘭教的儀式,但他依舊是佛教徒,每年貢奉給佛寺的藏紙和酥油一兩也沒減少。

趁著格魯派無暇西顧,拉達克在古格、普蘭、日土、貢塘

(今吉隆縣)都收穫了勝利。

為消除格魯派的影響,德登南傑開始在阿里限制格魯派的傳播,強迫格魯派寺院減少僧人數量。例如,著名的託林寺只允許保留30名僧人。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德烈南傑的軍事、宗教措施,讓格魯派政權再也坐不住了。

雖然從古格王朝滅亡開始,格魯派在阿里的教權已不復存在。

但之後,拉達克王室的宗教態度,還算相對公平和寬容。

而這次德烈南傑的做法,明顯要進行宗教清洗的節奏。

這如何能讓格魯派再甘心忍耐?

況且,相對於彈丸之地的不丹來說,拉達克可是阿里的大國,在它拿下貢塘之後,疆域已經拓展到了薩噶、卓雪,刀鋒直指後藏腹地。

這種威脅,讓衛藏政權再也不能等閒視之。

戰爭的陰雲,已開始在阿里的上空醞釀。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二、甘丹頗章的戰前態勢

說完拉達克,再說說身居衛藏的格魯派甘丹頗章政權

甘丹頗章政權的建立,真可謂是血淚交加。

宗喀巴大師創立格魯派後,在當時衛藏地區的帕木竹巴政權扶持下,格魯派走的順風順水。

隨著,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四座大寺的建立,大昭寺門前祈願大法會的成功舉辦,格魯派已成為衛藏最炙手可熱的教派系統。

但這段堪稱白銀時代的歲月很短暫,當帕木竹巴政權衰落後,相繼崛起的仁蚌巴、辛夏巴(藏巴汗)政權,對格魯派實施了連續不斷的打擊。

1578(萬曆六年)三世達賴喇嘛被擠兌的,親赴青海與蒙古首領

俺達汗會晤,格魯派第一次和蒙古實權勢力組建聯盟,索南嘉措也獲得了“達賴喇嘛”的尊號。

隨後,索南嘉措一直在青海、內蒙等地傳教,他圓寂後,轉世靈童被指認為俺達汗的曾孫雲丹嘉措

此時,信仰噶瑪噶舉派的藏巴汗政權和格魯派的關係日漸緊張,甚至兵戎相見。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28歲的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在拉薩暴亡,藏巴汗乾脆禁止了轉世靈童的尋找。

好在經四世班禪大師的辛苦斡旋,轉世靈童尋訪得以繼續。

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被認定後,四世班禪大師親自傳授佛法,這也是班禪、達賴互為對方導師的開始。

但這時,格魯派一直都在扮演受氣包的角色,甚至班禪和達賴喇嘛,分別於1618年和1630年,被擠兌的跑到阿里和山南避難。

1639年(崇禎十二年),格魯派利用藏巴汗的一個愚蠢決定,獲得了一個與蒙古和碩特首領固始汗,長時間溝通協調的機會。

通過這次溝通,和碩特部與格魯派就衛藏權力分配形成了共識。

蒙古和碩特部開始從青海進兵康巴地區掃除反對勢力,並於1941年正式進兵衛藏。

隨著1642年3月,日喀則桑珠孜城堡被攻破,末代藏巴汗噶瑪丹迥旺波被俘,最終被扔進拉薩河處死,藏巴汗政權覆滅[7]。

格魯派搬開了長期壓在頭頂的巨石,長出了一口氣的五世達賴喇嘛,才感覺到頭上的藍天,變成了“解放區的天”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次年,五世達賴喇嘛開始籌劃重建拉薩紅山上的

布達拉宮,並於公元1645年(清順治二年)正式奠基。

同年,始固汗向四世班禪大師羅桑·卻吉堅贊贈送了“班禪”尊號。1652年(清順治九年),五世達賴喇嘛親自去北京覲見順治皇帝,並得到了清廷的正式冊封和金印,使甘丹章頗政權正式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承認。

得到了蒙古實權派的支持和清朝的承認,五世達賴喇嘛也算是志得意滿。

他開始不能容忍不丹和拉達克的攪和,尤其是拉達克的趁火打劫。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固始汗的和碩特汗國,是當時衛藏地區的實際統治者

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五世達賴喇嘛招蒙古貴族甘丹次旺來到布達拉宮,兩人在白宮中密談了很久。

本次密談基本確定了,由甘丹次旺帶兵征討拉達克的方略。

關於古格之戰的肇始,目前學界尚有爭論。

有學者認為是五世達賴喇嘛,下了最後的決心[8];

也有學者認為,促成戰爭的是蒙古和碩特部貴族。

因為參戰軍隊的統帥和士兵,基本以蒙古人為主,戰後古格地區的控制權,也長期掌握在蒙古人的手中[9]。

不論是誰肇始了古格之戰,這場持續數年大戰的序幕,已徐徐拉開!


參考書目:

[1][2][8][14][15]、拉達克王國_拉達克力量的衰退_L_伯戴克;

[3][6][11][13]、關於1679年拉達克戰爭一些問題的探討_李圳;

[4]、1684_1842年拉達克與中國西藏的政治關係研究_徐亮;

[5]、 《五世達賴喇嘛傳》_陳慶英,馬連龍,馬林 譯;

[7][10][16]、固始汗和格魯派在西藏統治的建立和鞏固_陳慶英;

[9][15]、17世紀後半期青海和碩特蒙古對阿里_拉達克的征服_齊光;

[12]、一六八一至一六八三年西藏、拉達克以及莫臥兒之間的戰爭_伯戴克_湯池安 譯;

[17][18][19]、評伯戴克關於1681年西藏邊境戰爭的性質問題_湯池安


詳解歷史細節,釐清來龍去脈,視角不同的中國歷史!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家鄉特色簽約內容

決定阿里政治格局的糊塗賬——拉達克與格魯派的古格之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