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有升 利潤增長——解讀2019年南陽市工業發展報告

穩中有升 利潤增長——解讀2019年南陽市工業發展報告

全媒體記者 王 涵 通訊員 張 禕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1%,高於全省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達28.6%,比全省水平高出34.5個百分點;工業產品銷售率97.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2974.5億元,平均用工人數達到26.1萬人……

翻開市統計局日前發佈的2019年全市工業發展報告,這一串串亮麗的數字,記錄著全市工業經濟砥礪前行、奮勇爭先的足跡。

2019年,在發展環境嚴峻複雜、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困境中,全市工業戰線廣大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加強要素保障,工業經濟實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工業利潤增速較高

產銷實現基本銜接

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8.1%,其中,12月當月同比增長9.1%。

分析全年增速走勢,起步平穩,中期回落,後期回升。三季度,面對快速回落的不利局面,全市工業經濟戰線共同發力,有效遏制了快速下滑的勢頭。10月份全市增速達到7.9%,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11月當月增速達到9.4%,為全年當月增速最高水平。全年後兩個月累計增速逐月回升,1-11月同比增長8%,全年達到8.1%。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市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連續5個月呈現下降態勢,最高降幅達到30.4%,6月開始扭轉下降局面,後半年全市規上利潤總額增速一直保持高位運行的態勢,11月增速達到全市最高水平,同比增速為32.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為28.6%。

另外,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4%,工業產品銷售率97.3%,基本實現產銷同比增長,產銷平衡銜接。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骨幹行業貢獻突出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我市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成長性和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

2019年,全市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現代家居、服裝服飾六大高成長性產業累計實現增加值佔全市比重達42.8%,拉動全市累計生產增速2.1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高於全市4.2個百分點,佔全市比重達47%,拉動全市累計生產增速5.6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對全市工業生產增速拉動較大的行業中,排在前幾位的行業分別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食品製造業、紡織業、醫藥製造業、電力及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七大行業合計實現增加值佔全市比重的40.4%,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2.1%。

新興產品快速增長

非公企業活力呈現

打造競爭新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關鍵在於補齊新興產業這塊短板。在傳統產業穩步發展之外,我市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節能環保產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新產業新產品快速成長,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節能環保產品快速增長,產品結構向中高端加快邁進。2019年全年,電工儀器儀表產量同比增長75%,光電子器件產量同比增長33.2%,互感器產量同比增長18.7%,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產量同比增長16.5%,鋰離子電池產量同比增長13.5%。

與此同時,傳統產品產量下降,2019年全年,磷酸下降82.8%,鐵合金同比下降49%,鎂產量下降45%,銅材下降28.8%,天然花崗石建築板材產量同比下降9.3%,石灰產量同比下降7.3%。

更為可喜的是,全市非公有制工業生產活力呈現。2019年全年,全市非公有制工業完成增加值總量佔全市增加值的75.3%,同比增長9.3%,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高於公有制經濟4.5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增長6.8個百分點。

相關專家介紹,今年初,受疫情影響,我市工業發展受到衝擊。但目前我市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達產進度逐日加快,經濟社會秩序正在有序恢復。相信在全市工業戰線廣大幹部職工的努力下,疫情造成的短期衝擊將逐步緩解。


初審: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