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晦只是手段,奮發其威才是目的,養而不用就不是韜晦,而是隱逸

隱晦卷一

要想看清自己周圍的形勢,最好的辦法是躲在暗處。

保身的第一要訣是隱身,絕不能讓自己成為別人攻擊的靶子。

養晦只是手段,奮發其威才是目的,養而不用就不是韜晦,而是隱逸


槍打出頭鳥,切忌比別人站得高。

以小人治小人固然未必好,但用小人的法術還治小人之身卻不僅有效,還且事半功倍。

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先學會矮人一頭。

處晦卷二

解除對手敵意的最好辦法是主動表示友誼,而且一定要讓對手篤信不疑。

偶爾做回小人也是保身之道。

鎮靜持重是處晦的必要手段,不能有絲毫的急躁心理。

如不想總是處於弱勢,示弱則是必須的。處晦方能向陽。

養晦卷三

“日用不足,月用有餘”。不在一事一處上見長,卻在每事每處上見長。這是古人治國的最高境界。

欲養晦先有韜,收斂自己的鋒芒,藏好自己的梭角,這是養晦的必由之路。

名與實相表裡,名者皮也;有名無實者兇,有實無名才吉。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養晦的最佳狀態。

謀晦卷四

有謀方能有勇、有謀方能出奇,謀是所有成功者的通行徵,無謀則是所有失敗者的墓誌銘。

晦非素有,則以謀成。

小事小節往往是大事大節的關鍵。

你能滿足別人需要,別人才會滿足你的需要。

勸諫如同治病,對症下藥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權力永遠是雙刃劍,使用不當便會自受其禍

詐晦卷五

使詐,使奇都是兵法中的正道,在非常情形下,使詐既是方不得已的最後一招,效果往往也能好得出人意外。

小人使詐謂之奸,君子使詐謂之權。

詐如果只是一種手段,無可非議,但如果是一個人的性格,就很可怕了。

詐而後復歸中正,如君子使詐無窮,必殃其身。

避晦卷六

忍辱方能負重,許多時候,忍辱是眾多賢人成就大業的先決條件。

忍表面上看很窩囊,實際是柄無往而不利的武器,運用好這柄利器,便能建功名,取富貴,甚至得天下。

小人往往比君子更能忍辱,但卻是無恥,事情雖相近性質卻截然相反。

古有避事者,也有避世者,專看事與世的兇險程序。

心晦卷七

要對付一個人,就要先想法讓他驕傲,驕傲就會變得很愚蠢;因為一個既愚蠢又驕傲的人是最容易被打倒的。

不要僅僅看到小人的無恥,要戰而勝之,更要看到他的才能。

義重於生,捨生可也;生重於義,全生可也。

大智若愚,但一定要讓人發現這種智,否則就只能是愚蠢了。

魚不可脫離水,龍不可脫於淵,人不可脫離權。

用晦卷八

養晦只是一種手段,奮發其威才是目的,養而不用就不是韜晦,而是隱逸了。

時機的把握是最重要的,早則火候不到,前功盡廢;遲則機會喪失,悔亦無及。

事事要為自己留後路,也要為別人留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