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晦只是手段,奋发其威才是目的,养而不用就不是韬晦,而是隐逸

隐晦卷一

要想看清自己周围的形势,最好的办法是躲在暗处。

保身的第一要诀是隐身,绝不能让自己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

养晦只是手段,奋发其威才是目的,养而不用就不是韬晦,而是隐逸


枪打出头鸟,切忌比别人站得高。

以小人治小人固然未必好,但用小人的法术还治小人之身却不仅有效,还且事半功倍。

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先学会矮人一头。

处晦卷二

解除对手敌意的最好办法是主动表示友谊,而且一定要让对手笃信不疑。

偶尔做回小人也是保身之道。

镇静持重是处晦的必要手段,不能有丝毫的急躁心理。

如不想总是处于弱势,示弱则是必须的。处晦方能向阳。

养晦卷三

“日用不足,月用有余”。不在一事一处上见长,却在每事每处上见长。这是古人治国的最高境界。

欲养晦先有韬,收敛自己的锋芒,藏好自己的梭角,这是养晦的必由之路。

名与实相表里,名者皮也;有名无实者凶,有实无名才吉。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养晦的最佳状态。

谋晦卷四

有谋方能有勇、有谋方能出奇,谋是所有成功者的通行征,无谋则是所有失败者的墓志铭。

晦非素有,则以谋成。

小事小节往往是大事大节的关键。

你能满足别人需要,别人才会满足你的需要。

劝谏如同治病,对症下药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权力永远是双刃剑,使用不当便会自受其祸

诈晦卷五

使诈,使奇都是兵法中的正道,在非常情形下,使诈既是方不得已的最后一招,效果往往也能好得出人意外。

小人使诈谓之奸,君子使诈谓之权。

诈如果只是一种手段,无可非议,但如果是一个人的性格,就很可怕了。

诈而后复归中正,如君子使诈无穷,必殃其身。

避晦卷六

忍辱方能负重,许多时候,忍辱是众多贤人成就大业的先决条件。

忍表面上看很窝囊,实际是柄无往而不利的武器,运用好这柄利器,便能建功名,取富贵,甚至得天下。

小人往往比君子更能忍辱,但却是无耻,事情虽相近性质却截然相反。

古有避事者,也有避世者,专看事与世的凶险程序。

心晦卷七

要对付一个人,就要先想法让他骄傲,骄傲就会变得很愚蠢;因为一个既愚蠢又骄傲的人是最容易被打倒的。

不要仅仅看到小人的无耻,要战而胜之,更要看到他的才能。

义重于生,舍生可也;生重于义,全生可也。

大智若愚,但一定要让人发现这种智,否则就只能是愚蠢了。

鱼不可脱离水,龙不可脱于渊,人不可脱离权。

用晦卷八

养晦只是一种手段,奋发其威才是目的,养而不用就不是韬晦,而是隐逸了。

时机的把握是最重要的,早则火候不到,前功尽废;迟则机会丧失,悔亦无及。

事事要为自己留后路,也要为别人留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