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廊鎮石塊村:黨員帶頭 “小小沃柑”讓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這幾天,雙廊鎮石塊村委會大哨組的黨支部書記何江炳異常忙碌,他家裡種植的20畝沃柑正在進行採摘,每天看著一個個沃柑從樹上被採摘下來,運往外地,何江炳喜不自勝。

何江炳是石塊村委會大哨組的黨支部書記,1996年就因表現突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年紀不大的他已經有20多年的黨齡。先後從事過特種養殖、釀酒等產業,卻因為資金短缺、交通不便等原因沒有繼續發展。脫貧攻堅工作實施以來,何江炳瞭解到脫貧攻堅的各項政策,他清楚地認識到脫貧攻堅一定會讓這個貧窮偏遠的山村發生鉅變。

何江炳做事膽大心細,有勇有謀。經過認真思考,他覺得石塊村海拔偏低,四面環山,氣溫偏高、晝夜溫差大,具備良好的經濟林果種植條件。只要交通便利,種植經濟林果就是一條適應山區的致富路。看準形勢的何江炳開始頻繁外出考察,一邊學習種植技術,一邊尋找適合的品種。最終,他選定了沃柑。

他四處籌措資金流轉了一塊20畝的柑橘果園,並以每枝4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千多枝沃柑枝條,用學到的技術,把枝條嫁接到原有的柑橘老樁上,開始了長達3年的管護。

何江炳說:“在剛開始種植沃柑的時候,因為不懂技術就經常跑到賓川去學習,向那些經驗充足的農戶學習技術和經驗,千辛萬苦才種植好。”

三年的多時間裡,這20畝、1000多棵的沃柑都由何江炳和妻子朱正蘭親自管護,每天起早貪黑地澆水、除草,日復一日,不管颳風下雨,不論嚴寒酷暑,他們在簡易的看護房裡一住就是一千多個日夜。

何江炳妻子朱正蘭說:“我們剛開始種沃柑的時候都是向親戚朋友借賬,向銀行貸款,請不起工人就自己種,經常到晚上十一、二點還在幹活。”

在何江炳夫婦的精心管護下,2017年,沃柑開始掛果,果實外表光滑、色澤均勻,果肉鮮甜多汁,一上市就供不應求。2017年,何江炳的沃柑總產量近4萬斤,產值30多萬元;2018年,總產量17萬斤、產值130萬。何江炳說:“我是我們村的黨支部書記,是一名老黨員。我賺了錢不能忘了群眾。我要把人民群眾、貧困戶、建檔立卡戶都帶動起來,大家一起致富。”

黨員先行,除了躬身打頭陣,還要強化扶志扶智的思想引導。在看到沃柑種植的光明前景後,何江炳開始勸說村民、特別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沃柑。他把自己近幾年積累的種植經驗告訴大家,併為村裡的貧困戶提供沃柑苗、灌溉水管等必備品。在何江炳的帶動下,石塊村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種植沃柑。

何江海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何江炳的帶動下,2019年,何江海開始種植沃柑。何江海說:“何江炳是我們的書記,他發展好了就帶動我們發展。支持我們種沃柑,給我們管子、沃柑苗,教我們怎麼種,他讓我們放心大膽地種,果子他負責去銷售。”

成為石塊村種植沃柑的致富帶頭人後,何江炳從未忘記作為一名共產動員的初心和使命,他想要通過發展壯大沃柑種植業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就業增收。2020年,他計劃再流轉100畝山地種植沃柑,在他的帶動下,土地高效流轉,農戶大幅增收,石塊村沃柑種植業進入了良性發展。

石塊村委會副主任王永貴說:“這幾年,建檔立卡戶通過土地流轉或者自己種植也大規模地發展沃柑種植,現在整個村子有近三十多戶種植沃柑,面積將近兩千畝。”

在黨支部的示範引領下,通過黨員幹部的號召宣傳,不少外地種植戶也到石塊村流轉土地,發展沃柑種植業。截止目前,石塊村的沃柑種植面積已達2000多畝,不少貧困戶在種植沃柑的基礎上,還以收取土地流轉金、到果園務工等方式實現持續增收,為石塊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記者 黑浩川 楊爾華)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