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為什麼封鎖了量子領域就封鎖了基礎科學?

老兵東雷


《三體》是一部集物理學、天體學等多學科的科幻鉅作,裡面探究了大量的基礎物理知識;而物理基礎知識是構成萬物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延伸拓展成為基礎科學。

基礎科學是指幫助人們認識自然現象、揭示自然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的學科。

我們想要理解《三體》中說的“為什麼封鎖量子領域就封鎖了基礎科學”,先得分別瞭解這兩種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基礎科學

首先我們先了解基礎科學包括哪些學科

基礎科學總共包括七大學科,分別是:數學、邏輯學、物理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化學、生命科學。

這些基礎科學的探究是為了探索和揭示自然界物質運動形式的基本規律,更是為技術科學、應用科學和社會生產提供理論指導,是自然科學發展的本質基石。

  • 技術科學以基礎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研究同類技術中共同性的理論問題,目的在於提供同類技術的一般規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子能科學、計算機科學、能源科學、航天科學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科學的迅速發展。

  • 應用科學是綜合運用技術科學的理論成果,創造性地解決具體工程、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生產模型的科學,如農業工程學、水工程學、生物醫藥工程學等。

所以,一旦封鎖了基礎科學,就無異於封鎖一個國家的發展、文明的進步!

量子領域

七大基礎科學中的物理學中包含的量子力學,就是構成量子領域基礎學科;而量子力學更是其他學科的理論基礎。

宇宙所有任何形態的物質都可以看成一個個的能量態構成,所以,要想研究物質的性質、規律,我們就先要掌握構成這些物質的能量態。

而研究能量態的一切基礎就是由量子力學所構成量子領域,一旦一個文明無法研究物質的基本規律,就無法得以延續發展。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量子領域所包含的技術被封鎖了,就相當於封鎖基礎學科的基石,就會被淪為低等文明。


五枚師太


首先引用書上的原話來解答:

當史強推門進來時,兩人已經喝得有八分醉了,他們看到大史後都很興奮。汪站起來摟住來者的雙肩,“啊,大史,史警官…”丁儀則晃見悠悠地找了個杯子放到檯球桌上,給他倒酒,“你那個邪招還不如不出。那個信息,我們看不看,四百多年後的結果都一樣大史在臺球桌前坐下來,兩眼賊溜溜地看看兩人:“事情真像你們說的那樣,什麼都完了?”“當然,什麼都完了。加速器不能用,物質結構不能研究,就什麼都完了?”那你一一說呢技術不還是在進步哪,汪院士他們還搞出了納米材料…“想象一個古代的王國,他們的技術也在進步,能為士兵造出更好的刀啊劍啊長矛啊,甚至還有可能造出像機關槍那樣連發的弓箭呢,但大史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如果他們不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組成的,就永遠造不出導彈和衛星,科學水平限制著呢。丁儀拍拍大史的肩,“我早就看出來史警官是個聰明人,就是看著汪森接著說:“物質深層結構的研究是其他一切科學基礎的基礎,如果這個沒有進展,什麼都是一用你的說法:扯淡!

第二,從基礎物理學角度來談。

從牛頓經典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是一種基礎物理的突破,甚至可以說是局部推翻,將科學的適用邊界從地球擴展到了至少整個太陽系。但相對論能擴展到更大範圍嗎?比如銀河系?還是不能。這需要引入暗物質暗能量。量子力學的加入給了科學家一個宏觀視野,甚至質疑了愛因斯坦之前科學家一直遵循的因果律,因為它的理論基礎就是真隨機性。這是一個很顛覆的理論,愛因斯坦到死都不願相信,“上帝擲骰子嗎”就是這麼提出來的。

怎麼理解基礎物理的突破,最簡單的就是三體中談到的,古時候人們就已經懂得用弓箭,用大炮,看看今天的槍支、導彈,看似不可同日而語,但本質上用的力學原理都是一樣的,只是加以改進罷了。而真正有突破的,是核武器。因為相對論發現了另一種能量的轉化。這才叫突破。

而現在勢頭正猛的量子力學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看看智子,看看量子計算機,可以超光速傳遞的信息,光這些已經是對之前理論強有力的“更新”了。

剛剛忘說很重要的一點,從人類對科學的發現可以看到,我們在接近宇宙真相的道路不斷前進,至今也許只發現冰山一角,用科學家的話說,只看到獵豹的尾巴尖,整隻獵豹長什麼樣?還不清楚。也許宇宙有大一統的原理,就像每個遊戲都有它的規則,只是我們沒有發現全部。基礎物理的封鎖,從根本上斷了我們認識宇宙的路徑,從而也無法認識人類自身。哲學的母命題,我們從哪來到哪去,無法討論,人類就是一罈無法思考的死水。


猴孩子王


首先,我們要知道基礎科學研究的是什麼,根據西方近現科學的思維,物質是可以不斷細分的,當然,這是指在一定技術條件下,才能把物質細分。比如,從物質細分到分子,原子,元素,這基本是一個層次,然後原子細分到質原子核和電子,在這一層次中,我們又會發現,細分中的統一了,那就是原子核和電子是不論物質是什麼,原子核和電子的物理性質是一樣的。再然後,原子核又繼續細分成質子和中子,質子又可以繼續細分。

所以每當基礎科學把物質往微觀層面細分一次,相應的科學技術都會提高一層面,這樣講可能太抽象,具體點舉例,比如愛因斯坦發現了物質和能量的關係,人類發明了核武器,核電站;比如在材料學層面,人類發現物質到了納米層面,對分子的排列方式進行重新組合,可以形成新的材料,就像《三體》裡面,他們在巴拿馬運河上用作琴絃切割“末日審判者”號的那個“刀刃”一樣。

明白了以上兩點,這就是為什麼三體人派質子封鎖了人類的基本科學研究,就封鎖了人類技術的進步了。

在小說中,提到三體人封鎖了量子領域,這個領域是比較深奧的,我只能很淺顯的理解一下,因為量子領域是未來通訊以及基礎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所以這個領域被三體人封鎖,會導致整個基礎科學的研究停滯。就像現在使用的手機信號屏蔽器一樣,手機信號都被屏蔽了,大家還怎麼通訊?或者光纖被破壞了,我們還怎麼使用網絡?具體是怎樣破壞的,這個是現在最尖端的科學技術,還真的不太瞭解!只能回答這麼多了


情詩王子


量子探討的是不確定性,基礎科學研究的是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