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脆弱?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軍艦被撞出個大口子

環球網3月31日引述日本NHK的消息稱,30日晚間,日本海上自衛隊"島風"號驅逐艦"在鹿兒島縣的屋久島以西大約650公里的東海海域,與一艘中國漁船相撞。"不過打開地圖不難發現,這個"屋久島以西大約650公里"的海域,距離我國的上海市只有大概200公里的距離。

這麼脆弱?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軍艦被撞出個大口子

(兩船相撞地點距離中日兩國的距離,日本媒體的文字遊戲水平確實令人佩服)


由於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的各國領海可以自行劃定3~12海里(1海里=1.852公里),所以我國宣佈我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雖然在12海里之外還有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但是經濟專屬區並不享受領海主權,所以日本驅逐艦在距離我國本土200公里活動,只要沒有做出威脅性姿態、沒有非法竊取我國各項情報,就是合法的。而對於外國軍艦進入本國經濟專屬區的情況,通常情況下各國都會派出軍艦對外國軍艦進行監視,本次我國海軍是否派出軍艦監視日本"島風"號驅逐艦……日本防衛省沒有具體透露,所以只能是:你猜。

這麼脆弱?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軍艦被撞出個大口子

(島風號驅逐艦,其裝備的武器倒是很全面,防空、反潛、反艦一應俱全)


根據日本方面的報道稱,"島風"號驅逐艦被我國的漁船"撞開一道約1米的口子"。有些網友可能要問了:軍艦居然如此脆弱?不過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所謂的"堅船利炮"說的是1945年以前的軍艦,因為在那時候海戰的主要武器是艦炮,因此使用厚重的裝甲可以有效防禦對方炮彈的轟擊。但是現代海戰已經普遍使用導彈,現代大多數反艦導彈都使用半穿甲戰鬥部,即使二戰那種厚重裝甲的戰列艦也經不起現代反艦導彈的攻擊,所以所謂的"裝甲"也就沒有了意義。

這麼脆弱?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軍艦被撞出個大口子

(被撞了一下的美軍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

各國海軍索性把軍艦設計得薄一點,以便騰出更大的噸位用於裝載燃料、武器和其他設備。所以我們看到現代軍艦大多都是"脆皮"船,例如在日本附近海面和貨輪相撞的菲茲傑拉德號,還有挪威海軍的英斯塔號等等,都是這種"薄皮大餡"的典型。但是相反的是,漁船由於需要進行遠海航行,而且需要搭載各種漁具並裝載捕撈的海魚,所以漁船反而更加堅固。目前我國的遠洋漁船大部分都為鋼製船體,比軍艦堅固也不奇怪。

這麼脆弱?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軍艦被撞出個大口子

(僅僅被貨輪剮了一下就進水沉沒的"英斯塔"號護衛艦,以自己的小命完美詮釋了"薄皮大餡"的真諦)


不過要說本次和我國漁船相撞的日本自衛隊"島風"號驅逐艦,也是一艘行將退役的老爺艦。根據日本海軍發展史來說,如今的"島風"號已經是日本第三艘以"島風"命名的軍艦。該艦是旗風級驅逐艦的二號艦,滿載排水量5900噸,於1985年1月開工建造,1988年3月正式交付日本海自服役,到今天已經32年,日本海自原本計劃在2021年將其退役,所以可以說該艦來中國附近沿海純屬"發揮餘熱",並沒有什麼大的戰術意義可言。

這麼脆弱?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軍艦被撞出個大口子

(島風號驅逐艦是日本第一款使用燃氣輪機的驅逐艦,因此在自衛隊的造艦史上還是有自己大名的)


島風號驅逐艦的主要裝備和其前身"太刀風"級驅逐艦類似,都是日本第一代"八八艦隊"中的專職防空驅逐艦。該艦主要裝備2門MK42型127毫米單管艦炮、1座MK-13型單臂導彈發射架,主要用於發射標準SM-1防空導彈(射程40公里),並且還裝備有2組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1套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器、2套"密集陣"六管20毫米加特林機關炮,2套三聯裝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器。該艦沒有直升機機庫,僅有飛行甲板,因此不具備搭載直升機的能力。作為該艦主要武器的標準SM-1型導彈停產至今也已經超過30年,在美軍中,SM-1型導彈隨著"佩裡"級護衛艦的退役早就全部淘汰。如今日本海自即使還有SM-1型導彈儲備,也早已因為電子系統過期而報廢。所以如今的島風號驅逐艦也就是等待退休的命運。

這麼脆弱?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軍艦被撞出個大口子

(可能是前兩天俄羅斯艦隊大舉出動擾動了日本脆弱的神經,但是這樣你們就想到西邊的鄰居家找找平衡感嗎?)


日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18艘各型軍艦在旗艦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的帶領下,集體"穿越"日本海,前往堪察加半島進行例行訓練,俄艦隊浩浩蕩蕩穿越日本列島的情景大概是讓日本人受到了驚嚇,所以趕緊派軍艦來看看西邊鄰居家有什麼異動也就可以理解了。只不過估計海自沒有想到,如今西邊的鄰居早已不是當年了,本想靠近點看看情況,沒想到卻帶著個一米多的大口子回家去了,可氣的是還是漁船撞的,更可氣的是那艘漁船完好無損!你說氣不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