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僅是個軍事家,還是個詩人,他的詩歌,有何特點呢?

職場瑪維


曹操詩主要特點大概有兩個:

第一,他是四言詩的終結者,他用四言詩言志抒懷,表達志向,在一個高峰上終結了這種詩歌樣式。上古詩歌,都作四言,起於《詩經》,止於曹操。中國第一部詩集是《詩經》,但裡面沒有現在流行的五七句,詩句都是四字。到曹操的《觀滄海》、《龜蛇壽》和《短歌行》嘎然而止,象一闕長歌,高調結束。四言詩,寫得最好的是曹操,曹操之後,再無好的四言詩。現在鄉間還有一些村老,在婚喪嫁娶中唱贊一些四言詩點綴斯文,但都是下里巴人,上不得檯面。

第二,他是五言詩的倡導者,用五言詩書寫社會現實,推動五言詩走上了文化歷史的舞臺。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是五言詩的開拓者,中國五言詩,從建安起步。曹操以《薤露行》、《蒿里行》和《苦寒行》等歌行體為載體,關寫民生和戰爭,如《蒿里行》中說“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遣一,念之斷人腸”,無疑是東漢末年人口從三千萬銳減到四百萬時,社會真實狀態的描寫。他想改變這種社會現實,在他統一北方後,普遍軍墾屯田,使北方的民眾生活明顯比南方安定,形成了後來由北方統一南方的基礎。他權傾天下,一生不曾稱帝,也是為社會安定。他在世時,天下無人敢稱帝;袁術敢稱帝他就逼死了袁術。

曹操留詩還有另外二十篇,詩中三四五言交疊運用,藝術特點網上有很多分析,我就不說了,我個人認為他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終結了四言,開拓了五言,認識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深圳鄭海洲


曹操的詩歌多為政治抒情詩,曹操寫詩最擅長的特點是將敘事、描寫和抒情融為一體,曹操的詩歌整體都具有鮮明的抒情性和時代感。曹操的詩歌語言質樸自然,境界開闊,氣象雄渾。

就詩詞藝術特點來說,曹操詩歌有三大藝術特點:

悲涼慷慨

上面說過曹操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時代感,而曹操所處的時代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割據的亂世時代,所以曹操的詩歌具有那個時期顯著地慷慨悲涼的藝術特點。

在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時代,很多文人多會去描寫現實生活中的時代動亂和人民的艱苦生活,這也被後世稱為“建安風骨”。而“建安風骨”中最具代表性的詩人莫過於三曹,也就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曹操父子三人和女詩人蔡琰以及建安七子組成了“建安風骨”的文學風格。

所以曹操詩歌中一大特點就是悲涼慷慨,比如曹操大概在赤壁之戰前後寫下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慷當以慨,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當我們讀到這裡時情不自禁的就會想起赤壁之戰的激烈,曹操一生南征北戰,戎馬倥傯,但是在即將實現統一大業之時,一生縱橫天下無敵手的曹操卻慘敗於周瑜之手,所以曹操才會發出悲涼的感慨。

雄勁奮發

曹操的詩歌第二大特點就是雄勁奮發,最具這個特點的就是曹操在征討烏桓歸來時路過現今秦皇島昌黎縣碣石山,臨山望海所作的《觀滄海》,以及時間前後差不多的《龜雖壽》,這兩首詩歌中的詩句都是那麼雄勁奮發,讓人讀來熱血沸騰。

尤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兩句詩真的是寫出了奮發之心,不服老不服輸之心,每每讀來都讓人熱血沸騰。

語言質樸明快

曹操詩歌的第三大特點就是語言質樸明快,曹操的詩歌對“建安風骨”的行成起到顯著作用,如果沒有曹操的詩歌,後世或許都不會有“建安風骨”的風格,建安七子雖然才名重一時,但是流傳後世的作品皆不如曹操這般讓人悠然沉醉。

曹操詩歌的語言是非常質樸明快,不像他兒子曹丕那般砌詞華麗,曹操的詩歌更多的是樸實無華,簡單明快,易讀易懂。

比如曹操的《蒿里行》,這首詩寫於董卓之亂時,曹操會同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在詩中寫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就是用最簡單明快的語言寫出了在董卓暴政之下,東漢百姓民不聊生的情景,讀來也讓人簡單易懂。

可以說曹操的風格形成了“建安風骨”,在“建安風骨”的文人之中就以曹操地位最高,權勢最盛,同時也最屬曹操的詩歌風格影響了“建安風骨”的形成,說曹操是“建安風骨”的開創者都不為過。

寫在最後

曹操是亂世之英雄,他一生南征北戰,縱橫天下,但是在戎馬倥傯的一生,他始終沒有放棄學習,他在征戰之餘喜好文學,傳世詩篇頗豐,這是非常難得的。

而曹操的詩歌也是歷來詩詞之中除了我們開國領袖毛主席以外,最為氣象雄偉,境界磅礴大氣的詩歌。

曹操把自己一生的戎馬經歷融入交織進詩歌之中,所以他的詩歌也是最為慷慨悲涼、渾厚沉雄,歷史上能與曹操的詩歌一較高下的只有我們的開國領袖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對曹操也是推崇備至,這是跨時代的偉人之間惺惺相惜。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小島知風


曹操的詩以慷慨悲涼見稱。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如《觀滄海》《短歌行》等。




漁陽掛月


曹操善用舊調舊題描寫新的內容。漢樂府詩多著重塑造客觀人物形象,曹操的樂府詩卻突破詩人的自我形象;漢樂府詩以敘事為主,曹操的樂府詩卻以抒情為主。他沒有從形式上模擬樂府,而是學習民歌反映現實的創作精神,用舊曲作詞,既具有民歌的特色,而又富有自己的創造性。
曹操善於以詩歌抒寫政治理想和抱負,雄心壯志,詩中充滿奮發進取的精神。部分詩中則雜有思憂難忘、人生朝露的消極情緒,還有宿命思想,又寫了一些遊仙詩。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曹操詩歌創作的一大成就,是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題寫新事,如《薤露》、《蒿里》,樂府舊辭皆為輓歌,曹操卻用悲涼苦恨之調。 二.悲涼沉雄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詩特別能表現出他的個性,有政治領袖人物的宏大氣魄,本色質樸大抒情濃郁,表現了他高遠的志、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歌慷慨,氣韻沉雄。如《短歌行》寫得高遠闊大,有君臨天下之氣度,與堅若盤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發起讀者積極向上的奮進精神。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幽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


增鑫易學


①詩歌形式的大膽創新

  這些樂府歌辭雖沿用漢樂府古題,卻並不因襲古辭古意,而是繼承了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精神,“用樂府題目自作詩”,反映了新的現實,表現出新的面貌。曹操首開以樂府古題自作詩的風氣,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作的全盛局面。曹操詩歌具有鮮明的民歌特色,他將詩歌提升到一個漢樂府民歌未曾達到的領域,從而使詩歌表現鮮明的文人性。曹操五言詩顯示了由言志向抒情轉型的痕跡,併成為後來山水詩、意象寫法奠定了基礎。

  ②富寫實精神,抒雄心壯志

  漢末建安時期,是中國社會最混亂、最黑暗的時期,曹操直接以漢末大亂為題材,描寫了當時動盪的社會現實。以《薤露》、《蒿里行》為代表,真實地描繪了天下動亂、生靈塗炭的苦難情景。《薤露行》寫了漢末董卓之亂的前因後果,讀來如瀏覽一幅漢末的歷史畫卷。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

  最能反映曹操政治家的偉大胸襟和宏偉抱負的是他的詠志抒懷詩。《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堪稱這方面的傑作。在這些詩中,總體現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就是“自強不息”的生命意識。曹操詩作的創作特色及其藝術魅力在於“氣吞山河的壯志”、“大悲大壯的情懷”、“闊大雄奇的意境”這些充分體現了曹操詩歌的崇高美。

  ③悲涼慷慨,沉雄古樸

  曹操把動亂板蕩的時局,戎馬倥匆的經歷,統一天下的雄心,交織在他的詩歌中,形成了古直悲涼、慷慨沉雄的藝術風格。而且以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愛好提倡詩歌創作,遂使建安詩壇人才之蔚茂,一時彬彬,奠定了其建安文學領袖的地位,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亦影響了後來杜甫白居易等之文風。

  曹操的詩通過樸質的形式披露其胸襟與豪情,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曹操的詩歌具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雖然這種風格為建安時期許多作家所共有,但在曹操的詩歌中體現的最為突出。曹操詩歌中瀰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憂世之亂,憂才之失,憂己之志,構成了曹操詩歌的感時傷事的情感基調。他的詩氣勢磅礴,格調悲壯,為人們展示了一幅幅悲涼壯美的人生畫圖。




三戒硬筆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反映民間疾苦。他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建安文學倡導者、踐行者。

曹操善詩,他的詩歌思想深邃、意境開闊、氣象宏偉,有帝王之氣。在他的詩歌裡,更多地抒發個人抱負,展現自己建功立業的胸懷,同時,他的詩比較敏銳地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場景,展現了一個政治家的胸懷和抱負。曹操詩歌現存不多,僅有20多首,在內容上主要有三類:一是時事類,二是抱負類,三是遊仙類。在風格上,曹詩樸實無華、不尙藻飾。在情調上,以慷慨悲涼為特色。在體裁上,運用樂府舊題,抒寫全新內容,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極其深遠。

有感於三曹父子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我曾寫有《七律:讀三曹詩選有感》一詩,供朋友們批評:

漢魏三曹獨一枝,

文治武略史稱奇。

東臨碣石觀滄海,

北擊烏巢出勁師。

文帝燕歌思婦嘆,

陳王白馬俠風吹。

建安風骨垂千古,

百世還吟父子詩!

(注1、烏巢,官渡之戰中曹操曾夜襲烏巢,取得決定性勝利。注2、文帝,即曹丕。注3、陳王,即曹植。)


康明源


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曹操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闢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一代梟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沉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聽書語


沉鬱蒼涼,意境雄渾


秋葉丹楓


曹操的詩古直悲涼,常令人唏噓不已。

他的樂府詩繼承了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優良傳統,長於以樂府舊題寫時事。

其中一部分詩反應了漢末大動亂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如《薤露行》《苦寒行》,另一部分抒寫個人情懷,借歌詠歷史人物抒發政治懷抱,如《短歌行》《觀滄海》。

他的詩歌被稱為“漢末實錄”。曹操還是“改造文章的祖師”,他的散文不拘一格,打破了兩漢駢儷典重的趨勢,行文中常有一股真率通脫之氣。

要是論帝王文學中,曹操是第一,帝王寫詩的造詣都很低,而曹操卻開創了流派,這比單個寫詩來說還要牛逼,相信能入初高中教材的作品想必低不到哪去!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以及“周公吐璞,天下歸心”又或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都是傳世名句,浪漫主義中又有著帝王的豪放情懷,在詩人角度看來,曹操的詩也是別具一格的。

曹孟德和陶淵明,這兩位詩人在文學史上定位不同,作用不同,影響不同,唯一類似的就是兩人都留下了大量的描寫社會現實的詩作,具有一定的史詩意義。






花影瘦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操詩歌的特點

一、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最為典型,最為突出。

二、在詩歌體裁上,曹操的樂府詩並不照搬漢樂府成規,而是有所發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漢樂府中都是輓歌,他卻運用舊題抒寫了全新的內容。曹操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