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人生》:故鄉才是那個永遠對你不離不棄的戀人

故鄉是我們生長的根,見證著我們的歡樂和悲傷,不管你怎樣對她,她都像個不離不棄的戀人,像個溫潤的長者那樣守著你。

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

故鄉就是那個你曾經無數次想逃離,她卻永遠站在你身後,給你心理慰藉的人。

《人生》中,高加林無數次的想逃離農村,他瞧不起農民的身份。在他教師的身份被村領導的兒子頂替之後,他不得不去當個農民。他不甘心,從心理無法接受自己成為農民的事實,一直想逃離出去。

他當兵的二爸轉業回來成了縣裡的勞動局長,他也藉著這股風,成了縣裡的宣傳幹事。

人有點才華,再加上外界的吹捧,就容易飄。

高加林果不其然就飄起來了。他拋棄了村裡的戀愛對象巧珍,轉而和有文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好上了。

命運總是那麼喜歡捉弄人,高加林被舉報是因為走後門才獲得了現在的工作。最後被髮配到農村老家,又成了農民。

此刻的他,萬念俱灰,本以為會遭到村裡人的嘲笑和指責。但是,得到的更多的是寬慰和原諒。他曾經拋棄的巧珍還向村領導求情,希望高加林能繼續教書。

重讀《人生》:故鄉才是那個永遠對你不離不棄的戀人

此時的高加林終於明白了這片他曾經想逃離的地方,他曾經厭惡過的土地,是何其的包容,他曾經瞧不上的這些農民,胸懷是多麼的寬廣。

書中這樣寫道:他兩隻手緊抓著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著,喊了一聲:“我的親人哪......”

故鄉在高加林萬念俱灰地時候,輕輕地把他攬在懷裡,給了他安慰和力量。

故鄉像是一位忠貞的戀人,不管你怎樣對她,她都默默地站在你身後,總是在你呼喚時,守侯在你左右,給你支持和安慰,溫暖著你那顆破碎的心。

就像歌詞裡唱到的那樣:“你在我的心裡永遠是故鄉,你總為我獨自守候沉默等待。”

她是那個潤物無聲的長者

看著高加林,我不禁想到我自己。曾經的我,牟足了勁想逃離那個生我養我教育我的地方。

年輕的我,一心想走出去看看,似乎外面的一切都是好的。

我記得我高中時候的夢想就是,考外省的大學。最後,我也如願的去了外省讀大學。畢業之後,也順利地在外地工作。

尤其在工作之後,我越來越發現,家鄉的那片土地對我的滋養,尤其是性格深受影響。

現在,我常常會想起那片土地,我曾經上學時無數次走過的那條小路,那盡情開在小路兩旁的野花,還有那滾滾的麥浪。

重讀《人生》:故鄉才是那個永遠對你不離不棄的戀人

每次想到這些,我就覺得自己的心理很輕鬆,很滿足。這些年,由於工作的原因,並不經常回老家。但是,只要回去,我就喜歡去找找那條我曾經走過的小路,慶幸的是村裡的水泥路繞過了那條小路,那裡我能聽到兒時小夥伴們無憂無慮地嬉鬧聲。

我看著鋪滿厚厚雜草的土路,看著那些我還認識的植物,看著薺菜,紫丁花,不知名的小白花競相開放的樣子,我覺得異常的滿足。

或許就像《天下無賊》的作者趙本夫說的那樣,“太多的人一生奮鬥的目標不過是抹去一身的土氣,而又有太多的人居於高樓卻喜歡自然的氣息”。

我父母並不理解我的這種“矯情”,這大概是走出去之後,才能體會到的那種眷戀,迴歸,和滿足。

陝西籍著名作家賈平凹在他的作品裡寫道:你生在哪兒就決定了你。故鄉就是你的血地、流血的那個地方。我一旦離開了農村,到了西安,或者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回頭看我這個老家,它感覺不一樣了。

生在哪兒,就決定了你。所以我的模樣便這樣,我的脾性便這樣。

重讀《人生》:故鄉才是那個永遠對你不離不棄的戀人

他曾坦言寫秦嶺是自己的宿命,他說:我就是這秦嶺山的人,註定一輩子寫山。

正是陝西這片廣袤的黃土地,源遠流長的人文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澱,為他開拓了一個豐饒、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作世界。

這便是土地對一個人的滋養吧。

故鄉是精神的原鄉

獲得兒童文學最高獎項——國際安徒生獎的江蘇鹽城作家曹文軒,他的故事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在多次採訪中,他難捨故鄉情結:”鹽城這塊土地或許還是不肥沃的,是貧瘠的,但她卻是生動的、豐富的。雖然每次都是匆匆來,匆匆去,但戀鄉情結是永遠無法割捨的。”

他的字裡行間總是難捨家鄉風物,“我家住在家門前一條大河的河邊上,莊上人家也都沿著河邊住”。

還有另一位江蘇蘇州籍作家範小青,儘管常居南京,但蘇州仍是她筆下永遠的標籤。

她說:“蘇州是我的家鄉,是我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推開門窗,她就是我的街景,不開門窗,她是我心底的漣漪,睜開眼睛,我看見她的遠山近水,閉上眼睛,她就是我永遠的念想”。

重讀《人生》:故鄉才是那個永遠對你不離不棄的戀人

故鄉是人一生都抹不去的標籤,也是人永遠的念想。

故鄉是一條永遠系在心頭的線,無論你飛多遠,你都無法割捨這份聯繫。

每一個作家背後都有一個故鄉,這個故鄉是他們創作的源泉,是他們思想的內涵,是他們精神的原鄉。


故鄉,是我們走出去的地方,也是我們歸來方向,是開始,也是歸宿。願你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願你歷經千帆,仍是赤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