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當前,全球各國都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抗疫”挑戰,人類翹首以盼疫苗研發的實質結果,生命科學領域創業機遇,可以說是“危”與“機”並存。

在下滑的經濟形勢下,創業公司面臨嚴峻的現金壓力,投資人出手亦更加謹慎,生命科學領域企業是否也是如此?這個領域的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特質?近幾年在生命科學領域每年都有新的技術突破,投資人眼中未來 3-5 年最有潛力的細分領域都有哪些呢?

帶著這些問題,DeepTech 採訪了幾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的投資人評委:中經合集團合夥人林壯生,濟峰資本創始合夥人餘徵坤,弘暉資本創始人&CEO 王暉,希望他們的觀點可以給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業者一些啟發和思考。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同時,我們今天還正式公佈目前“首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的 28 位重磅評委名單,感謝他們對大賽的鼎力支持!歡迎符合參賽要求的企業積極報名參賽(*新增評委名單及大賽參選方式,見下文)

Q:由於疫情原因,很多投資人都在警示今年企業融資情況會不太好,投資人出手會更加謹慎。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生命科學領域的項目來說會有不同嗎?

【濟峰資本 餘徵坤】生命科學領域的項目受疫情影響有正面受益的,也有負面受影響的。但受負面影響的多數都是短期的影響為主,疫情結束後大部分被推遲的醫療訴求依然會發生。比如一些患者需要做非緊急的骨科手術和放心臟支架的,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醫院都不能正常門診和運營,可能一季度的手術會延遲到二季度或三季度去做,但該做的還是會去做。所以大部分醫療相關企業一季度業績可能會受影響,但全年看影響不大。

而另一方面,會有很多的公司會有正面的影響,比如口罩、手套、防護服、診斷試劑、相關藥品、相關的醫療設備、消毒產品、和體溫檢測設備等領域的公司明顯受益,有的企業產能供不應求,一季度和全年業績都會大幅增加。

而且有的衛生習慣或醫療習慣一旦養成,對部分產品的需求會長期存在,並不會隨著疫情的結束而消失。

更長期看,遠程醫療和醫療體系的信息化建設也會持續長期的受益,這是國家建立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的基礎。

【中經合集團 林壯生】當前的一級市場下滑,肯定會影響生命科學領域的初創公司,但這不僅是由於疫情導致的。(實際上,疫情有助於提高資本對生命科學行業的興趣和認知)而更多是由於過去 5 年,熱錢流入了創投市場,而現在只不過是經歷了一次正常化的調整。

雖然生命科學領域也不能倖免於資本下滑,但前景確實比其他領域要好。因為有固定的臨床和法規的指標、更明確的里程碑、也有最終的戰略投資方作為買家。例如,在積極尋求收購的大型跨國製藥公司。

【弘暉資本 王暉】今年大環境確實帶來了很多挑戰,但是,醫療領域卻是非常“抗跌”的。比如通過股票來看,大盤如果整體下跌 30%,你會看到醫療相關領域跌幅只有 10% 左右。一旦金融危機來的時候,各種資產下滑、財務縮水,很多東西變得可有可無,但是“醫療健康”領域卻是“剛需”。

Q:您認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與其他領域相比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濟峰資本 餘徵坤】首先是專業性強,壁壘高。生命科學領域投資,涉及臨床知識、藥品知識、生物知識等多個專業的領域,缺少相關的專業基礎和工作背景,會很難理解一個企業的產品、市場、及競爭格局的情況。

其次是投資週期長。醫療領域的產品多數都要經過較長的產品研發週期,還需要臨床試驗及行政審批等程序,產品上市後還有教育醫生和患者的過程,有的還要等多年時間進入醫保才能上量。

所以,我們濟峰資本就主要選擇成長期階段的項目進行投資,這樣回報週期和流動性都會好一些。同時成長期的醫療領域公司相對比較穩健,在經濟週期下行的階段也有很好的抗風險能力。

【中經合集團 林壯生】生命科學相對於其他行業的投資來說,具有明顯的優勢。因為它有清晰明確、財力雄厚的戰略買家和硬核的技術指標參照,可以達到明確的價值拐點。此外,生命科學行業將享有的人口紅利(老齡化人口),可對比二十年前的互聯網行業。

【弘暉資本 王暉】國家必然會向創新推進,變成“中國創造”,而不僅僅是“中國製造”。那麼,不少公司和人就會被淘汰,因為他們適應於之前的模式,對於投資機構而言,挑戰更大,我們必須要站在更高的水平來看待投資,簡單的過去了,剩下的比較難的。

我們身處變化中,主要是宏觀方面的變化,比如全球大環境變化劇烈、國家轉型推動等等,大家都沒經歷過這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因此需要試錯與調整。

Q:您認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業者,最需要具備的特質有哪些?眼下,針對中早期的生命科學領域創業團隊,如果讓您給一條忠告,您會給什麼?為什麼?

【中經合集團 林壯生】需要膽大心細, 不能天馬行空,只挑最大最難的病症來攻克。

因為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業,科技、科學基礎只佔了成功概率 1/3 的因素比重, 另外兩個各 1/3 的因素比重在於:遵循法規的臨床設計和融資能力。要想使成功的概率增大,就得三項全能的創業者才行。

創始人在創業過程中,別心存僥倖。 不能抱著先起步做做看,邊試邊看的心理。 一定要把幾期資金需求預算做的精細 (milestone-driven)、保守且嚴苛。 得有把握把 lead asset 推進到 proof of concept (POC), 可自我造血的階段,才能開始創業。

【濟峰資本 餘徵坤】團隊中要有既懂科學又懂管理運營的人。懂科學意味著公司的產品能領先,能開發出好的產品。但公司的經營與學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發不同,光有好的產品未必能成為一個好的公司。我們見過不少學術型的人才創業但因為團隊的融合,市場意識的薄弱,及運營的問題而最終失敗。

所以,團隊中要有好的科學家,同時也要有好的經營管理團隊,這樣的組合成功率會高很多。

此外,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要能解決臨床未被滿足的剛需;同時並瞭解競爭對手情況,避免陷入過度競爭的陷阱。

“臨床未被滿足的剛需”是指:現有的產品不能很好的解決某個臨床的問題,那麼此時誰的產品能解決臨床問題,或者更加高效簡便的解決問題,誰就能贏得市場。

同時,不能閉門造車而忽略了競爭對手都在做什麼,進展到什麼階段了。中國有很多“幾十個公司同時開發某一個產品或類似產品”的例子,這時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重大的區別,或者在研發進展上有領先優勢,等產品上市時這個市場已經是紅海了。

【弘暉資本 王暉】如果我以創業者的身份能給建議的話那就是:作為一個創業者沒有人能真正管你,沒人告訴你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你要是對股東負責,對團隊負責,對社會負責。其他人也會給一些建議,但在我看來都是不關鍵的,關鍵是創始人還是需要不斷反思與打磨,有時甚至比較痛苦,全靠自己。

Q:未來 3-5 年內,您認為在中國市場中,最有潛力的生命科學投資細分領域有哪些?為什麼?

【中經合集團 林壯生】一個是“基因編輯療法”。因為中國遺傳性疾病基數大,這項技術在某些相對病理清晰的遺傳性疾病可以做到早期干預,卻又降低風險。

再一個是“計算機輔助藥物篩選” 。 因為它一是能大幅度降低新藥研發成本,做到“進口替代”;二是中國當下具備全球頂尖的計算機、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人才,這點絕不亞於美國。

【濟峰資本 餘徵坤】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機會很多。臨床實踐的進步、技術的創新,甚至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都會帶來新的行業機會。

第一個比較看好領域是“國產佔比偏低的設備與耗材”。隨著國產產品性價比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家對自主可控的扶持鼓勵政策,能對進口產品替代的有關設備與耗材會面臨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在此次疫情之後,國家也多次提到要加強醫療裝備的發展。

第二個比較看好的領域是“創新藥和疫苗領域”。國內新藥總體研發實力雖然與有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差距。但我們要看到國內越來越多的新藥研發人才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政府扶持以及市場化的資金投入。中國有著龐大的人口及病患人數,在臨床試驗患者獲得性等方面相比發達國家還有些優勢。

第三個比較看好“基因檢測相關的產品與服務”。人類對自身的瞭解還遠遠不夠,很多疾病產生的本質原因、發展的機理及治療機理都還不是很清楚。但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疾病早篩、診斷、治療過程的監控,以及對細菌病毒等感染疾病的檢測都需要用到基因檢測技術。

本次“生命科學創業大賽”目前已獲得了近 30 位產業巨頭代表、頂級學術專家、專注生命科學投資的專業資本大咖的共同鼎力支持,評委名單如下:

(*排名不分先後)

梁頴宇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梁頴宇女士是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並領導啟明創投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梁頴宇女士投資了多個知名項目並擔任董事,包括甘李藥業、再鼎醫藥(NASDAQ:ZLAB)、啟明醫療(02500.HK)、諾爾康、締脈生物醫藥、康希諾生物(06185.HK)、諾輝健康、和瑞基因及 Insilico Medicine 等。

加入啟明創投前,梁頴宇女士是生原控股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她曾擔任美國風險投資機構 PacRim 投資合夥人,在職業生涯早期,她服務於風險投資機構 Softbank/Mobius。梁頴宇女士擁有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康奈爾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

鄧 鋒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 董事總經理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鄧鋒先生於 2005 年創立北極光創投,在風險投資、計算機、通訊和數據網絡產業有超過 20 年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鄧鋒於 1997 年發起創立了網屏技術公司(NetScreen),該公司於 2001 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後於 2004 年被瞻博網絡(Juniper Networks)以 42 億美元收購。鄧鋒帶領的北極光目前主導管理 5 支美元基金和 5 支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逾三百億人民幣,在 TMT,醫療健康,先進科技領域投資逾三百家企業。

鄧鋒先生直接負責投資及投後管理的部分公司包括:中科創達,宏杉科技,美團網,百合網,藍港互動,中文在線,兆易創新,華大基因,騰訊音樂,燃石醫學,山石網科,展訊通信,中信醫藥,艾諾威科技等。

王 丹

強生亞太創新中心負責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王丹,強生亞太創新中心負責人,主要負責管理公司所有三個部門的共同投資組合,擴展其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網絡,發展合作伙伴關係。Dan 在生命科學領域擁有超過 20 年的經驗。在加入強生創新之前,曾與 Becton Dickinson,e-Capital Corporation,Express Scripts 和強生公司合作,領導本地及全球研發、醫療事務部及臨床研究團隊。此外,她還專注於醫療保健領域的新產品和業務創新。Dan 擁有北京大學的醫學博士和碩士學位,並獲得了美國埃默裡大學戈伊蘇埃塔商學院(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的 MBA 學位,以及該校羅林斯公共衛生學院(Rollin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公共衛生碩士學位。

孫正潔

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

默克中國戰略及轉型副總裁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孫正潔女士現任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默克中國戰略及轉型副總裁,領導集團的戰略 規劃以及默克在中國的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孫女士是默克集團戰略及轉型部全球領導團隊成員、 默克中國管理委員會成員,並擔任默克中國數字化委員會主席。

孫正潔女士於 2009 年加入默克,並在傳播、銷售、市場、戰略和業務拓展等多個領域任職。 她既有在中國和美國等戰略市場的工作經驗,也曾在全球腫瘤業務部工作。孫女士於 2013 年 前擔任默克中國生物醫藥管理層成員,之後被派駐到美國工作,歷任多個職位,包括全球腫瘤商業總監一職,為默克的首個免疫腫瘤藥物做全球的上市準備。

加入默克之前,孫正潔女士在中國和法國擁有超過八年的市場公關諮詢經驗,曾服務於 IPG 和 WPP 集團的包括醫療、科技、化工和金融等多個領域的財富 500 強客戶。

孫正潔女士擁有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碩士學位。她翻譯出版了兩本心理管理類書籍,是麻省理工上海校友會的理事和百華協會會員。她在創新、 數字化和女性領導力領域積極發聲,並任多個孵化器、加速器和其他機構或項目的導師和評委。

田 宏

優時比全球數字及器械創新負責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田宏先生負責探尋、孵化數字化及創新器械技術,形成與創新藥物相結合的解決方案,服務神經、免疫及骨科患者。致力於科技與業務創新改善患者生活,從事健康行業創新業務十五年。

加入優時比之前,曾任微醫集團商保業務總經理、戰略合作總經理,阿斯利康多渠道市場總監、信息管理部門負責人,GE 信息管理領導管理培訓生等職。

王 暉

弘暉資本 創始人 CEO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王暉先生現任弘暉資本創始人&CEO,並在清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曾任鼎暉創投高級合夥人、投資委員會委員。王暉先生前後積累了近 20 年的國內外的醫療衛生行業經驗和投資經驗。在加入鼎暉之前,曾就職於美國 Avenue Capital 和 Lehman Brother 倫敦分行,並且曾在美國 Becton Dickinson 醫療集團全球總部任收購部高級經理。

王暉先生於 2014 年 6 月創立弘暉資本,目前管理 6 支人民幣/美金雙幣基金,總規模超過等值人民幣 100 億元,主投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藥明康德(603259)、魚躍醫療(002223)、藥明生物(02269)、邁瑞醫療(300760)、康龍化成(300759)、博瑞醫藥(688166)、合全藥業(832159)。

李宇輝

磐霖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董事長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2010 年初,李宇輝先生創辦磐霖資本,現為磐霖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董事長。李宇輝先生有著超 20 年的專業投資經驗。本著“投資中國創新新生力量,助力中國民族經濟發展”的使命感,李宇輝先生帶領磐霖資本圍繞“科技創新引領消費升級”的投資主題,專注於企業級服務、創新消費、醫療健康(重大疾病新藥研發 、高端醫療器械及第三方檢驗服務)三大領域進行成長期私募股權投資,取得優秀的投資業績。

作為項目直接負責人,李宇輝先生投出 7 家在 A 股上市的成長期企業,探路者(300005)、東方時尚(603377)、盛世驕陽(被皇氏集團002329收購)、高能環境(603588)、凱普生物(300639)、康泰生物(300601)等;同時,作為項目直接負責人,李宇輝先生先後投出了屏芯科技、衣二三、音磅、愛啃蘿蔔機器人、瑞博生物等早期項目,其中屏芯科技被美團點評全資收購,衣二三被阿里部分收購。

在創立磐霖資本前,李宇輝先生先後在前君安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等國內一線投行工作超 10 年,具有資深的投行專業服務和管理經驗。在這之前,李宇輝先生擁有三年在大型國有企業從事 CAD 技術開發的經歷。李宇輝先生先後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和清華大學,擁有工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學位,並持有清華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林 亮

禮來亞洲基金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2011 年加入禮來亞洲基金,主導了康希諾生物等多個項目的投資,涉及疫苗、化學藥、抗體藥和 IVD 多個細分領域。 此前他先後在三九醫藥創建了戰略規劃部並領導公司戰略規劃與業務拓展,在默克-雪蘭諾(中國)負責核心產品的市場營銷,在葛蘭素史克(中國)從事企業收購兼併以及產品的引進和對外授權。擁有中國藥科大學化學制藥學士學位和藥物化學碩士學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MBA 學位及執業藥師資格。

劉陳立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定量工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亞洲合成生物學協會執委,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協會會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ACS Synthetic Biology》和《Quantitative Biology》雜誌編委,香港大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榮獲“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創新突破獎”、“香港青年科學家獎”、“李嘉誠獎”、“深圳十大好青年”等獎項。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PNAS》、《Microbiome》、《ACS Synth Biol》、《Biomaterials》等國際專業期刊。實驗室研究興趣包括:1)利用合成基因線路和空間進化等關鍵技術方法,跨尺度研究生物體系“有序性”形成原理;2)利用合成生物技術,構建惡性實體瘤靶向細菌,發展合成細菌治療實體瘤的理論和實用方法。

陳 傑

元生創投創始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陳杰( Jacky Chen), 元生創投創始合夥人,元生創投旗下目前管理人民幣及美元基金規模合計近 50 億人民幣。基金專注於生命科學領域,投資對象為極具潛力的生物科技、新藥研發、醫療器械及醫療健康服務類公司,自 2013 年成立以來已投資 70 餘家生物醫藥領域企業,完成多個項目的併購退出、IPO 退出,給基金實現了豐厚的回報。

陳杰在跨國醫療企業和醫藥投資領域有 20 年的工作經歷,具有豐富的本土人脈和經驗,又兼具國際化背景。先後任職於開投基金,德福資本,美國泰山投資。陳先生還擁有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和中山大學本科學士學位。

陳杰先生過往投資案例:亞盛醫藥(6855.HK)、復宏漢霖(2696.HK)、博瑞生物(688166)、康立明、開拓藥業、派格生物、正雅齒科、納微、博奧晶典、英諾特、遂真生物、亞輝龍生物、艾力斯醫藥、愛科百發、凱因科技、景峰醫藥(000908)、華大基因(300676)、康寧醫院(2120.HK)等。

胡曉芳

元禾原點基金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胡曉芳博士,現任元禾原點基金合夥人,負責醫療健康行業投資業務。胡博士有二十多年的生物醫學研究及投資經驗。在加入元禾原點之前,胡博士任辰德資本董事總經理、天士力資本華金錦天基金的董事總經理。

在進入產業和投資界之前,胡博士是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和 Med-X 研究院的教授,負責組建上海交通大學的蛋白組學平臺,從事腫瘤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胡博士獲得南京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上海交通大學生物物理專業博士學位、並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接受腫瘤生物學的博士後訓練。

趙瑞林

辰德資本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趙瑞林先生現任辰德資本合夥人。在加入辰德資本之前,趙瑞林博士於 2014 年加入 Illumina,擔任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負責制定和實施 Illumina 在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的銷售、售後支持和市場的總體戰略。Illumina 大中華地區在此期間成長為全球第二大以及第一戰略重要的市場。

此前,趙瑞林曾在 Life Technologies (後被 Thermo Fisher 兼併) 擔任多個管理崗位。他還曾經在微創醫療擔任商務拓展副總裁以及外周血管事業部的總經理。之前,他還在美國的強生(Johnson & Johnson)負責神經系列產品的研發。

趙瑞林在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聯合辦學的健康科學與技術係獲得醫學工程學和醫學物理的博士學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麻省理工獲得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以及在西安交通大學獲得生物醫學工程學士學位。

餘徵坤

濟峰資本創始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餘徵坤先生專注於醫療大健康領域的投資。在創立濟峰資本之前,2005 年 1 月加入 IDG 資本,曾任 IDG 資本合夥人。餘徵坤曾主導參與多個項目的投資,包括康輝醫療(紐交所上市後被美敦力收購)、中國生物製品有限公司(NASDAQ: CBPO)、九安醫療(SZ 002432)、雙成藥業(SZ: 002693)、瑞慈醫療 (HK: 01526)英科醫療(SZ:300677)、 平安好醫生(HK:01833)、上藥雲健康、傲銳東源、嘉思特、博恩登特、翔宇醫療和諾思格等。

Simone Schuerle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Simone Schuerle 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是 Responsive Biomedical System Lab 的負責人,專注於治療癌症的微型及納米系統技術,旨在解決醫學領域的一系列挑戰性問題。在此之前,她在麻省理工學院參與了利用微型機器人幫助藥物輸送納米粒子直接進入腫瘤或其他疾病部位的研究(2014-2017),曾獲多個獎項和獎學金,鑑於她對社會做出的科學貢獻,世界經濟論壇授予她“青年科學家”的榮譽稱號。同時,Simone 還是微型機器人公司 MagnebotiX 的聯合創始人。

林壯生

美國中經合集團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林壯生先生是中經合集團合夥人。負責北京、舊金山和臺北三個辦公室的醫療健康投資業務。林先生擁有超過 13 年的華爾街經驗, 專注於倫敦和香港地區的投資銀行,對沖基金以及全球資產管理。

在加入中經合之前,林先生曾是 Marshall Wace(倫敦)和 Myriad 資產管理(香港)這兩家全球著名、管理數百億美元資產的對沖基金的高級投資經理,專注於全球醫療健康和消費行業。在 Marshall Wace 期間,他使該基金贏得了Eurohedge 2009 年度“新亮相對沖基金獎”,且是獲獎項目的重要成員之一;也是 2011 年 MW Global Opportunities Fund 獲得“歐洲最佳對沖基金的年度獎”的核心成員。他的職業生涯是從倫敦高盛國際投資銀行分析師開始。林先生持有英國倫敦經濟學院(LSE)金融學學士(榮譽)學位。

梁 爽

華熙生物投資部總經理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梁爽博士於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獲得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目前任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總經理,負責企業產品線外源性增長與上市體系投資發展戰略,主要投資方向包括從初創期至成熟期的國內外醫美及大健康消費領域的藥品、醫療器械、護膚品、渠道平臺及服務終端。

梁爽博士曾任職 IQVIA 中國大區管理諮詢部。主要業務集中於醫藥公司戰略規劃與產品線分析、藥品市場準入與定價策略以及商業績效與多渠道營銷,藥品涉及腫瘤、心血管、內分泌、骨科、風溼免疫、醫療美容等多個治療領域;同時在醫療服務領域,涉及綜合及專科醫院的戰略設計、市場定位、科室及臨床路徑規劃、商業盡調等,醫療商業綜合體、生物產業園區、養老地產與健康特色小鎮的產業規劃、投資評估等。

林 雷

建銀醫療成長基金總經理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現任建銀醫療成長基金總經理。14 年醫療健康投資經驗。完成多個境內外 VC/PE 項目投資並取得優異回報。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及基金從業資格。畢業於多倫多大學生命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系研究生。現/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沃頓中國中心導師,中關村海淀創業園導師,項目主評審,科技部,人社部項目評審。中國投資公益聯盟,紫荊孵化園創業導師,國家醫藥流通行業新版 GSP 政策高級顧問。

朱晉橋

倚鋒資本創始人 董事長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19 年投資行業耕耘,聚焦生物醫藥領域,助力醫藥產業發展,被譽為 “2018中國最佳 VC 新銳管理人”、“2019 中國金融年度人物”。朱晉橋先生成功主導多個項目,在創新藥領域投出多個“第一” :科創板創新藥第一股—微芯生物(688321.SH),港股小分子創新藥第一股—亞盛醫藥(06855.HK), 全球首個長效抗艾滋病新藥--前沿生物,全球領先止痛新藥研發公司--Centrexion 等。在高端醫療器械方面,投資國內龍頭邁瑞醫療(300760.SZ),介入器械第一品牌—唯邁醫療,科創板光子創面治療“ 領頭羊” —普門科技(688389.SH)等真正具有核心創新技術,能實現進口替代優質企業。

朱晉橋先生創辦的倚鋒資本是由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知名高校畢業博士組成的生物醫藥專業投資機構。倚鋒資本堅持科技為本,深耕生物醫藥賽道,佈局海內外優質企業,把握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真正做到了“讓中國人吃自己的創新藥,用自己的治療器械” 。

胡海清

淺石創投創始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在創立淺石創投前,胡海清曾擔任經緯創投中國基金的投資董事。在經緯中國的近8年期間,他負責參與基金在消費、醫療與文化領域的投資。

胡海清曾負責參與投資與管理的企業包括理邦儀器(300206.SZ)、愛康國賓(NASDAQ: KANG)、科銳國際(300662.SZ)、健友股份(603707.SH)、卓正醫療、博澳康復、醫軟信息、加奇生物、科美生物、輕氧科技等。胡海清擁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英語文學(國際商務)學士學位。同時,胡海清還是民建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邵琿

北京優翔國際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2006 年,他創立中國第一傢俬人健康旅行服務商——優翔國際旅行;2013 年,在早期創辦投資了醫美平臺—新氧並擔任董事長,並於 2019 年新氧上市後卸任。2015 年,創立中國首家全民營一站式預防性健康管理機構——優翔生命院。

楊瑞榮

遠毅資本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遠毅資本是一家專注於健康醫療的早期及成長期投資基金。楊瑞榮有超過 20 年的豐富的直接投資與管理運營經驗。他從 2004 年開始進入風險投資行業,幫助蘭馨亞洲設立了上海和北京辦公室,並主導和參與了一系列消費和技術領域的成功投資。自 2010 年起擔任北極光創投的合夥人負責醫療健康技術領域投資。

楊瑞榮先生主導的代表性項目包括: 基準醫療、數坤科技、鎂信健康、智算科技、護聯網、萊諾醫療、貝登、明醫眾禾、希望組、Credible (ASX:CRD)、中科創達 (創業板: 300496)、華大基因 (創業板:300676)、點融網、燃石醫學、安諾優達、奕瑞影像、壹心理等。

熊偉銘

華創資本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熊偉銘 (Wayne) 在華創主導技術領域的投資,包括在硅谷的眾多投資,投資了藍箭航天、愛筆智能、文遠知行、深鑑科技、梅卡曼德、智齒科技、特贊等項目。在生命科學領域,投資的公司包括:福貝生物、新格元、睿心醫療、柏視醫療、旌準生物、豪思生物、華科精準、鳴石峻致等等。在加入華創資本之前,他是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合夥人。此前,偉銘是美國中經合集團合夥人。在加入中經合之前,他擔任 Piper Jaffray 中國分析師。

熊偉銘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系。

趙剛

軟銀中國資本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趙剛先生具有臨床醫學背景和豐富的醫療產業投資經驗,矢志於成為中國醫療行業優秀企業家的同行者和服務者。2006 年加入軟銀中國資本,目前擔任軟銀中國資本合夥人。

參與投資經典案例包括:迪安診斷(300244.SZ)、理邦儀器(300206.SZ)、派爾特醫療、科美生物、天堰科技(833047)、昆亞醫療(835689)、百洋藥業、金匙生物、京頤股份等。

米磊

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兼聯席 CEO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光學博士,陝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副理事長。

中國“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硬科技創新聯盟發起人,提出科技創業是中國未來三十年發展主旋律的觀點。米磊博士長期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發起中國第一個硬科技天使基金和孵化平臺,投資孵化 280 餘家硬科技企業,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打造硬科技創業雨林生態。獲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成果轉化獎,中國青年創業獎。

歐陽翔宇

夏爾巴投資創始人、管理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歐陽翔宇先生擁有超過 16 年的風險投資和 16 年的 IT 產業經歷,在風險投資,企業戰略、公司治理、業務運營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2018 年創建夏爾巴投資之前,曾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和管理委員會委員,領導並組建了君聯資本醫療投資團隊,負責管理醫療投資基金。負責投資的項目包括納思達(002180.SZ)貝瑞基因(000710.SZ)信達生物(01801.HK),Axonics(AXNX.US)明德生物(002932.SZ),亞心醫院等優秀企業。

喻俊涵

合力投資管理合夥人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喻俊涵先生於 2012 年和張敏先生一起創辦合力投資。合力投資團隊管理著多支人民幣和美元基金,投資業務覆蓋早期風險投資、中期成長投資和證券投資。迄今,已在中國、美國、印度、韓國、香港、越南等地投資超過 150 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所投行業覆蓋互聯網、人工智能、自動化、金融科技、文化創意、消費升級、新材料、生物醫療等多個高速成長的新興領域。喻俊涵先生負責投資的企業包括樂韻瑞、酷哇機器人、神目、西井科技、聚信立、鯨倉科技、庫柏特、齊碳科技等。

鄭玉芬

約印醫療基金創始人、總裁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鄭玉芬女士,約印醫療基金創始人、總裁,“醫療大健康中國十大創投人物”,清華大學大學生創業導師。鄭女士自 2007 年開始在中國從事風險投資,專注於醫療健康領域。創辦約印醫療基金之前,曾任啟明創投醫療投資總監及清科資本醫療主管合夥人,累計交易額近三十億元人民幣,已完成近 50 家企業的投資及管理。

鄭女士擁有生物工程學學士學位、管理學碩士學位,畢業於清華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目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在讀。鄭女士在企業發展初期便投資了泛生子基因、健康界、和天醫院、美爾目眼科、開普影像、瑞華醫療、普恩瑞、天科雅、大咖助孕、唯邁醫療、術創機器人、旌準醫療等行業龍頭企業。

郭秋杉

奇蹟之光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人

藍色彩虹執行總裁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金融方向),擁有十多年創業投資、證券量化投資、跨國金融機構戰略規劃與跨境併購經驗,獲 CLPA 2018 年最佳 80 後風險投資家榮譽,郭先生帶領奇蹟之光與藍色彩虹團隊,主導了生命科學領域諸多的技術轉化工作,孵化並投資瞭如紐福斯、菁良基因、裕策生物、浚惠生物、永道致遠、閃量科技、匯健科技等早期優秀企業。

攻讀 MBA 之前,郭先生任花旗銀行亞太區助理副總裁,負責集團全球戰略項目在亞太區 18 個國家的實施,參與領導的項目涵蓋新業務市場分析與國家戰略、系統集成與管理模式優化、流程再造、風險管理體系設計,並參與實施了諸多花旗集團在亞太區的參股與控制性收購工作。

歡迎符合要求的企業積極報名參選(報名方式見下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同時也歡迎關注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機構、產業方、地方政府等聯繫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生命科學領域創業的“危”與“機”|28位重量級評委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