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億理賠金!被“東京奧運延期”推倒的“多米諾骨牌”,誰最虧?

近日,隨著日本與國際奧委會達成一致,東京奧運會將推遲至2021年舉辦,關於東京奧運會取消與否的爭論終於塵埃落定。

在咬碎鋼牙硬挺了多日後,東京奧組委還是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做出了妥協。

35億理賠金!被“東京奧運延期”推倒的“多米諾骨牌”,誰最虧?

奧運延期牽一髮動全身,誰都不能倖免?

這注定是個很艱難的抉擇,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作為當今全球最為重要的體育賽事——奧運會的延期,會牽扯到多個複雜的利益方。

很明顯,“奧運經濟”鏈條上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因為這次推遲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品牌贊助商、轉播商,到器材供應商,乃至旅遊公司、飲料廠商,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開始規劃。

毋庸置疑,其中損失最大的還是日本政府。據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預計,如果東京奧運會延期,加上各種拉動效應,會讓日本損失約3.2萬億日元,約270億美元。日本政府前期為接待各國遊客所做的各種基礎設施投入,比如酒店住宿、交通等,都將不可避免的迎來複雜的後期處理。

35億理賠金!被“東京奧運延期”推倒的“多米諾骨牌”,誰最虧?

奧運賽事風險多,東京奧運會花費2400萬美元購置保險

雖然,東京奧運會延期帶來日本國內的經濟損失,但比較幸運的是,東京奧運會組委會事前購買了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奧運取消保險。

據奧組委要求,奧運會需引入保險機制分散風險。據路透社報道,國際奧委會為每屆夏季奧運會投保8億美元的保費,以覆蓋主辦城市總額高達10億美元的總投資。按照2%-3%的保費來計算,國際奧委會為東京奧運會支付了約2400萬美元的保費。曾多次承保奧運會項目的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為東京奧運會提供了賽事取消保險,若奧運會取消,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可能要承擔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理賠金。

由於承保賽事的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可能賠付的金額巨大,也成為此次延期事件中備受關注的焦點。

何為賽事活動取消險?

引起市場關注的正是賽事活動取消險。對於財險公司來說,這是一項頗為傳統的保險業務,歐美市場更為發達。這究竟是怎樣一個保險品種,又覆蓋了奧運會面臨的哪些風險?

據瞭解,賽事取消保險承保由於保險合同條款列明的意外事件的發生,使預定的賽事不能如期在指定地點舉辦或徹底取消時,導致主辦方遭受損失,由保險人根據合同條款的約定進行賠償。賽事取消分為完全取消、放棄、部分取消、推遲、中斷、重新選址和縮減等七種情況。

這類保險屬於行業定製保障,一般來說承保時需要雙方談判定製,可以涵蓋的範圍包括大部分常見的突發或偶發情況:惡劣天氣、意外事故、恐怖襲擊、核、生物或化學攻擊、傳染病疫情、城市騷亂、城市交通系統故障、停運以及行業罷工等,而這些條款在一般的保險條款中是屬於除外責任的。

一位保險從業人士表示,賽事取消保險通常採用“一切險”的方式承保,即承保除了列明除外責任之外的事故導致賽事取消的風險。在賽事取消保險單中通常列明的除外責任包括:賽程變化、資金缺乏、場館準備不足、己知傳染病、故意行為、核風險、生化汙染、戰爭/恐怖主義等,其中恐怖主義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獲得保障。

賽事活動取消險存在的意義

事實上,這種賽事取消保險是應對賽事取消造成組委會財物損失的重要補償手段,也並非本次奧運會才有。

2012 年紐約馬拉松因颶風取消,主辦方就獲得了 1500 萬美元的賠付。

2003年“滾石”演唱會因“非典”取消,成為我國首例類似保險發生的索賠。據瞭解,“滾石”演唱會原定於2003年4月4日在北京舉行。主辦方北京時代新紀元公司與中國人保和中國平安兩家保險公司簽訂了一份最高賠償限額為415萬元人民幣的保險合同,保險條款包括賽事取消保險和公眾責任險,3月底,演唱會因疫情取消,兩家公司最終為其支付了250萬元的理賠款。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在2003年,中國舉辦第4屆女足世界盃,併為此投入近9000萬元,但在“非典”影響下異地舉行,有人估算間接損失可達2.8億元,但由於沒有引入賽事取消險,僅得到國際足聯92萬美元的直接損失補償。

新冠疫情的持續,也使得類似風險再度被重視起來,例如在春節期間,不少旅遊景區、主題公園因為疫情封閉,如若提前引入風險保障計劃,便可以分散部分經營風險。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而這一“安排”就是保險公司存在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