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三打祝家莊”發生地源自天津薊縣的這個村

八卦村原名慢河村,因河水入村後水勢變緩而得名,後改稱小漫河。位於遼運河西岸,北距薊縣城45裡,屬楊津莊鎮轄村。佔地面積5.04平方公里,人口2000餘人。因村內街道縱橫交錯,長短不齊,正斜難辨,易進難出,頗似傳說中的八卦陣,昔稱“八卦村”。


水滸傳的“三打祝家莊”發生地源自天津薊縣的這個村

圖片源自網絡


八卦村原為一圓形村落,方圓500米,村內舊有“九橋、七廟、玄帝閣、八卦街”,均按八卦陣勢排列。九橋,小漫河村外有護河村河環繞四周,內有一條河流穿村而過,自古就有“進村必過橋”之說。以村中央的大石橋為中心,其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錯落著八座石橋,合稱九橋;七廟,分別為老爺廟、大五道廟、大菩薩廟、小五道廟、小菩薩廟、文昌廟、馬神廟;玄帝閣、位於村子正中心,分為上下兩層,高約8米,今小漫河村村委會東側的灰磚瓦房處即為玄帝閣遺址,原閣內供奉著玄武大帝雕像一座。玄武,與青龍、白虎、朱雀合稱道教四方的四神,生於黃帝時期,後改稱真武,又名淨肚佛。閣內二樓繪有玄武大帝修道成仙始末的壁畫,畫面生動逼真,線條流暢,筆法細膩,可惜均已被毀;八卦街,指村內的九條街道按八卦陣勢排列,縱橫交錯,彎道極多,且多數是90度的直角,加上路徑狹窄,最窄處僅容一人行走,街道兩側被房屋和圍牆遮擋,很難確定方向,行人入內如身在迷宮,極易迷失方向。


水滸傳的“三打祝家莊”發生地源自天津薊縣的這個村

圖片源自網絡


凡是外地人進村,如果沒有村裡人帶路便很難走出去。抗日戰爭時期,日偽軍頻頻進村“清鄉”,每次都“清”不乾淨,總會落下一些人家。據現年76歲的高文秀老師講,有一次日本人進村“清鄉”,發現村子南街有十幾戶人家,等走到近前一看,卻什麼都沒有,只好悻悻而去,其實那幾十戶人家就在街道西側數米遠,敵人竟渾然不知。冀東抗日名將包森多次在這裡藏身辦公。新中國成立後,村裡的街道仍保持著原貌,但外村人到這裡辦事、作小生意非常不便,他們出村的時候常常在村裡轉來轉去,最後仍轉回到原地。凡是土生土長的70歲以上的小漫河村民,多數都有過為外地人領路出村的經歷。改革開放以後,村委會對街道進行了重新修整,大部分彎道被裁直,道路交通明顯改善,但外地人進村迷路的現象仍時有發生。


水滸傳的“三打祝家莊”發生地源自天津薊縣的這個村

圖片源自網絡


小漫河村就是《水滸傳》中祝家莊的原型。《水滸傳》第四十六回,楊雄在翠屏山殺妻後,與石秀等人下山南行,不到一日就到達了鄆州境內的祝家莊,所以後人認為祝家莊在山東境內,事實並非如此。宋朝的鄆州相當於今天的山東省北平,從薊州翠屏山到東平的直線距離達900多華里,楊雄等人沿小路步行一日,怎能到達呢?顯然祝家莊並不在山東境內。史料記載,施耐庵曾到過薊州,他所著《水滸傳》裡面有很多地方是以薊州作為故事背景的。書中的祝家莊很可能就是施耐庵以薊州小漫河做為故事原型來寫的。


水滸傳的“三打祝家莊”發生地源自天津薊縣的這個村

圖片源自網絡


從周圍環境看,小漫河村東南二里為大扈駕莊,向西三里是李莊子(現名李趙莊),村裡老人講,一丈扈三娘就是扈家莊的內當家,撲天雕李應就是李莊子的莊主,祝朝奉是小漫河村的莊主,他的三個兒子祝龍、祝虎、祝彪是當地有名的惡霸。今村內的大石橋,就是祝朝奉為修建八卦村,特意從莊東頭移到村子中央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金振東先生曾經做過調查,發現大石橋西500米處的玄帝閣,就是當年祝朝奉指揮莊兵與梁山好漢作戰的指揮部。


水滸傳的“三打祝家莊”發生地源自天津薊縣的這個村

圖片源自網絡


無疑,小漫河村就是《水滸傳》中祝家莊的原型,其實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早在60年前,曾有村民避難至張家口與內蒙交界處,發現那裡的人都知道薊縣的小漫河村就是祝家莊。這種說法在當地也流傳甚廣,只是從來無人考證,人們始終認為這是一種傳說而已。


水滸傳的“三打祝家莊”發生地源自天津薊縣的這個村

圖片源自網絡


據小漫河村民介紹,在村子的西北有個十字街,傳說武松遇張青的十字坡就是在這裡。十字街由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與一條南北走向的黃土崗組成,呈“十”字形排布,是小漫河地勢最高的地方,俗稱“十字坡”。坡前600米處有一棵四、五人合抱的大槐樹,樹葉可以遮住小漫河北側的整條街道,又稱“大樹十字坡”。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說,這裡就是當年孫二孃開店的“十字坡”,他們所描述的故事情節比《水滸傳》裡記載的更為詳細逼真。巧合的是,20年前在十字坡附近的黃土崗施工的村民,曾挖出了古代土製鍋灶的遺址,村人疑是孫二孃店內之物。


水滸傳的“三打祝家莊”發生地源自天津薊縣的這個村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