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自3月12日啟動2020年“義務植樹月”活動以來,貢山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怒江花谷”和“治傷疤、保生態、防返貧”生態建設,持續建設綠色產業,打造綠色文化,保護綠色環境,美化綠色家園,發展綠色經濟,鞏固好“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成果,努力讓每一棵樹、每一座山、每一片林地都成為金山銀山,成為人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3月12日當天,貢山縣在丙中洛鎮丙中洛村格麻洛河溝舉行2020年“義務植樹月”活動啟動儀式。儀式結束後,參加活動的縣領導、各部門幹部職工、丙中洛鎮全體護林員隊伍積極地投入到植樹活動中。


“怒江花谷”生態建設,是怒江州全面實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大舉措之一。自項目啟動以來,貢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怒江花谷”生態建設工作,精心組織,狠抓落實,著力打造“四季有花、常年伴綠、景隨路移、獨具特色”的“怒江花谷”景觀。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在丙中洛鎮雙拉村委會公路旁,縣林業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員在給村民發放第二批苗木,工作人員做完相關苗木的檢測記錄後,村小組長再把苗木一一發放到村民手中。


近年來,貢山縣立足生態脆弱和貧困群眾增收難的實際,藉助各項國家扶貧利好政策,積極推進林業生態扶貧,切實把建設綠水青山的過程變成群眾脫貧致富的過程,實現村莊增綠和農民增收互促共贏。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2018年,餘尚珍通過政府幫扶,種植了櫻桃樹,當時她只是覺得櫻桃開花時比較好看,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房前屋後的櫻桃樹給她家帶來一比可觀的經濟收入。“我家種植了兩畝的櫻桃樹,櫻桃的花很好看,還能賺到錢,去年我家的櫻桃賣了2000多元。”餘尚珍欣喜地告訴記者。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打造“最美庭院”,共繪鄉村新畫卷。普拉底鄉補久娃村的村醫葉金芳和愛人在自家院壩用水泥設計修建了大大小小的花臺,花臺裡種植的花樹已達十餘種。“我家的這些花臺是我和我老公親自動手做的,在自家的院子裡種些花花草草還是很好看的,心情也很好。” 葉金芳這樣說。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在茶臘黨員活動室門前,記者看到茶臘一二組和醬龍小組黨支部的黨員們齊上陣,種起了月季花。據雙拉村黨總支書記王國才介紹,現在雙拉村在植樹造林,打造最美庭院上已經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大家都在為打造“最美村莊”貢獻力量。


為了更好的調動農民積極性,貢山縣積極引導農戶通過“治傷疤”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山藥、草莓為主的經濟作物和草果、茶葉為主的經濟林,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記者來到茨開鎮嘎拉博村黑馬小組,一路上看到,村民們在山藥地裡忙碌著,搶抓農時,播種希望。“山藥社長”鍾文華和合作社的十多個社員在山藥地裡忙著種山藥。鍾文華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天我們來這裡種山藥苗,計劃是種植50多畝。去年我們合作社總共收入20多萬元,我們接下來的計劃是吸納更多的建檔立卡戶加入合作社,在不斷地擴大合作社規模的同時,也能提高建檔立卡戶的收入”。


據瞭解,2020年貢山縣種植業結構調整重點圍繞怒江流域面山可視範圍內基本農田和耕地,分類實施,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治傷疤”工作融合推進,計劃完成種植業結構調整2000畝。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美麗公路建設過程中,為保障公路石料的供應,在貢山縣境內設置了6個臨時採石場,目前,公路建設已完成,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建設單位正全力投入到採石場生態修復工作工作當中,確保重現“山清水秀、路暢人和”的美好景象。


為恢復原場域內的破壞景觀和生態環境,使生產場地得到生態修復治理,2019年12月初,縣自然資源局就向怒江美麗公路丙福建設指揮部下發了關停臨時採石場的通知,責令建設單位在限期內組織並監督拆除設備和場地清理,按照生態修復治理方案,儘快做好修復治理工作。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記者從縣自然資源局瞭解到,截至目前,全縣6個臨時採石場已經關停了5個,其中有1個採石場由於老路維修用料的需要,暫緩關停。全縣美麗公路沿線6個採石場修復面積達到50餘畝,按照生態治理修復方案,6個臨時採石場將全面修復破損石山擋牆、截水溝,安裝警示牌,拆除漿砌石、活動板房,復土種植喬木、灌木、爬山虎、撒播草籽等植物,預算投入生態修復治理資金212.4萬元。修復後,曾經的採石場將完全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呈現出良好的景觀和生態效果。


貢山縣還結合良好的生態資源,積極探索開展林農產業建設,採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建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重點吸納易地搬遷安置點社員到合作社務工,促進易地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務工增收,確保搬遷群眾脫貧不返貧。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貢山縣茨開鎮幸福社區生態扶貧農林專業合作社的160多名社員,在合作社理事長李軍的帶領下,來到位於黑娃底檢查站上方的合作社核桃林進行核桃提質增效工作。大家分工協作,給陡坡地上的核桃樹打保墒坎,提高土地保持肥料的能力,減少水分流失。李軍說現在是給核桃樹提供營養的最佳時機,後期他們還將對核桃林進行除草、防病蟲害等技術管理。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義務植樹月” 貢山添綠又富民


在獨龍江國家公園景前區大門旁,貢山縣茨開鎮億佳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褚向軍也正帶領著合作社社員,兩人或三人一組,在陡坡地上挖坑,他們打算種植爬藤、月季、紫薇、藍莓、楊梅、毛桃等樹種。


截至目前,貢山縣已組建完成了11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共有331名合作社社員。已與三個扶貧專業合作社簽訂了核桃提質增效、花谷建設等項目。出臺了每名生態護林員每年義務植樹20株的制度,開展了圍繞怒江美麗公路沿線可視範圍內的29個村莊美化綠化、庭園美化亮化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