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是什麼病?

龍注河


強迫症又名強迫障礙,其基本特徵是患者表現為來源與自我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多數患者認為這些觀念和行為是沒有必要的、異常的或違反自己意願的,這種強迫和反強迫的強烈衝突使患者感到焦慮和痛苦,無法擺脫,病程遷延的患者可表現出儀式行為,此時焦慮和精神痛苦減輕,但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強迫障礙在男女的患病率大致相同,多在童年或成年早期起病,平均發病年齡在20歲左右,在美國本疾病的終生患病率為2%~3%。

本疾病病程多變,大多數患者病情呈緩慢的進展,少部分患者病情呈反覆波動,還有極少一部分患者有完全緩解的間歇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常受到顯著的影響。同時本病與其他某些類型精神障礙的同病情況也比較高,如抑鬱障礙、驚恐發作、疑病症、貪食症等等。

治療方面:1.藥物治療:急性期一般三個月左右的藥物治療(第二代抗抑鬱藥SSRIs類首選)外加1~2年的鞏固維持期治療以最大程度的減輕復發。2.認知行為治療:常通過暴露療法+反應預防來對患者進行一些行為上的干預,一般需12次會談和長時間的家庭作業。


大話精神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科學家最新發現,強迫症原來是一種基因突變,換言之,所有強迫症都是X戰警中失散已久的變種人同胞~

於是大師兄開心給各位來一套強迫症四連冷靜下

冷靜!這一定是信號不好對不對!

強迫症(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又譯強迫性疾患、強迫性障礙、強迫性病症、強迫性神經症,亦譯沉溺,是一種精神上的失調。 正常人在執行完特定的動作或思考後在大腦的神經迴路上產生回饋,降低迴路的活性而降低慾望 ,但患者在執行完特定行為後迴路持續活化使其執行行為的慾望無法獲得解放,進而重複而無意義執行同樣行為。 ……

簡單來說強迫症不會逼死人,只會——

逼瘋你!

好消息是據科技日報11月2日報道,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遺傳學論文報告稱,

科學家成功鑑別出與強迫症(OCD)相關的人類基因變異,找到了受這些變異影響的基因及神經通路。分離和表徵這些基因,將幫助我們理解這種疾病背後的生物學,進而建立有效治療方案。

並且報告還顯示出


恩,病友,我們有救了!!


至於大師兄有沒有強迫症?看下圖。。


英國大師兄


題主你好~ 很高興為你答題。

看題主的情況應該只是有強迫習慣,但是還不能算病症哦。只有在嚴重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情況下才能算“強迫症”。

強迫症指一種以強迫症狀為主的神經症,
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二者強烈衝突使病人感到焦慮和痛苦;
病人體驗到觀念或衝動系來源於自我,但違反自己意願, 雖極力抵抗,卻無法控制;
病人也意識到強迫症狀的異常性,但無法擺脫。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動作為主而精神痛苦減輕,但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劃重點)
症狀標準:
1.符合神經症的診斷標準,並以強迫症狀為主,如強迫思想(包括強迫觀念、回憶 或表象,強迫性對立觀念、窮思竭慮、害怕喪失自控能力等);強迫行為(動作)(包括反 復洗滌、核對、檢查,或詢問)
2.病人稱強迫症狀起源於自己內心,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的;
3.強迫症狀 反覆出現,病人認為沒有意義,並以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試圖抵抗,但不能奏效。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

病程標準:符合症狀標準至少已 3個月。

我們推薦森田療法。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基本治療原則。

順其自然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說我們人的心理也是有自然的規律和自然的現象的,比如我們的內心會出現各種的想法念頭,各種的擔心害怕,情緒以及軀體的感受等都是正常的想象,不是我們不正常了,而是非常正常的。所以當這些出來的時候,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去排斥,抵抗和打壓,允許承認就行了。

在承認情緒的情況下予以練習,慢慢達到“如果有健康人的舉止,心理自然健康起來”的治療效果。


瀚思心理


“強迫症”是一種精神障礙。


在最新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它屬於“強迫及相關障礙”這一大類疾病,這一大類中還有“囤積障礙(酷愛囤積)”、“拔毛癖(反覆拔自己的毛髮)”、“軀體變形障礙(總是誇大自己身體上別人注意不到的外貌瑕疵)”等。

一個人被診斷為強迫症,需要至少滿足以下3個條件:

(1)反覆出現的想法或行為;
(2)反覆出現想要停止這些想法或行為的慾望;
(3)因為前兩者給自己帶來了極度的痛苦或實際影響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

強迫症患者是十分痛苦的

他們或者存在一些強迫性的想法,比如,站在馬路上就忍不住想像自己被車撞死,總是覺得有汙染、很髒——這些想法不是他們自願的,而是侵入性的,不需要的,同時,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焦慮和痛苦;或者存在一些強迫性的行為,比如反覆洗手。

還有很多患者的強迫性想法和強迫性行為會一起出現,比如存在左右必須要對稱的強迫想法,所以睡覺時要左右左右翻轉一定次數(比如6次),開門也要左手右手互換開6次。


通常,對於強迫症患者而言,即便他們主觀上想要停止這些想法和行為,也仍然是無濟於事的。


根據診斷標準,這種強迫思維和行為會耗費患者大量的時間(每天1小時以上),並帶來極大痛苦和實際的生活影響。他們可能會因為需要開關到一定次數,導致自己總是上班遲到,或者無法在家以外的任何地方上廁所(比如,總覺得其他地方都很髒)等等。


如果題主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的困擾,可以到醫院的精神科就診,切勿自行對號入座。



知我心理諮詢


普通人做任何事情都會帶有特定的目標和習慣,但是當這種目標和習慣發展到一種病態程度的時候,就會形成強迫症。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個是行為上,都會或多或少養成一些私人的習慣,另一方面腦海中也或多或少會經常出現一些好像不該出現的想法。但這些行為和想法並不阻礙我們繼續生活,我們也不會將我們整天的精力投入到對抗這些動作和想法中。

發展進一步,有些人可能我們會說他是吹毛求疵的人,他身上展現著完美主義的苛求和嚴謹。如果這種完美主義的作風影響到了他自己,也影響到了別人和他的交往,那就可能慢慢的就成為強迫型的人格障礙。再進一步發展,那就可能到了強迫症的程度。

強迫症在許多行為上會表現出異常,比如說反反覆覆的檢查,反反覆覆的清潔清洗,對順序,對稱性有苛刻的要求。在腦海中,他們也會,存在窮思竭慮,反覆思考沒有意義的問題,怕髒等各種強迫思維。無論是上面的行為,還是這裡的思維方面,患者都會感到這些思維和行為其實是沒有意義的,自己每天花這麼多的時間,在這種無意義的思考和無意義的行為上,也讓自己感到非常痛苦。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比方說這個病人是非常怕髒,並且有強迫洗手的行為。他一旦進入某個環境,比方說來到一個賓館,這種陌生的地方馬上會激活他一些不好的回憶和體驗,他會想到肯定很多人在這裡住過,服務員肯定也沒有打掃很乾淨,所有的焦慮的體驗馬上會湧上來。而另一方面,他的大腦似乎無法區分他這種,個人的焦慮體驗和現實是否是對等的。患者自己也會感到很痛苦,他就會認為,這裡肯定很髒,讓自己會很不舒服,他無法去接納自己不舒服的這種感覺,就會有衝動進行強迫洗手。但是當他意識到每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洗手這件事上,又會讓他非常的懊惱,反悔和焦慮。這就是一個典型強迫症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模式。


夯七婚戀指導


強迫症簡稱OCD,一般表現為強迫性的思維和強迫性的行為。患有強迫症的個體,往往會被這些反反覆覆侵入頭腦的想法,或者情不自禁重複的行為折磨,以至於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以及人際交往,產生焦慮與痛苦感。
在心理疾病的診斷中,強迫症與焦慮有著多多少少的關係。換句話說,強迫症發作的背後往往是個體的過度焦慮導致的。

當個體感到焦慮的時候,便會產生緊張不安的感受,想要通過某些方式去減輕這種焦慮感。而強迫症狀恰好可以快速緩解這種焦慮情緒,從而使個體依賴這種強迫行為,進一步產生惡性循環。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那些過度潔癖的強迫症患者,每天都會洗很多次手,嚴重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奏。患者可能由於過去的某個生活事件,引發了強烈的焦慮感,又偶然發現洗手能緩解這種不安的感受,便逐漸形成了將焦慮感的減輕和洗手行為間的聯繫,從而反覆重複洗手這一強迫性行為。

還有一種強迫症表現是思維上的,個體老是會有一種侵入性的思維佔據頭腦。並且這種想法是難以受到個體意識控制的,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又一時半會難以消散。
比如有的患者會突然想到出門前可能忘記關門,便忍受不住擔心,回家檢查是否關好了門。可是往往檢查完了後,又會想到可能沒有關好門、忘記關燈等侵入性想法,便又忍不住回家檢查。這種便是由於反反覆覆出現的想法而導致的強迫性行為。並且患者常常難以區分想法與真正發生的事實。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在心理學中,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種病因複雜、病情多變的常見的焦慮障礙,其主要特點有:1.個體反覆出現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2.病程具有長期性;3.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4.臨床治癒效果不良,複發率比較高。對於強迫症的症狀,目前心理學界普遍認為,可以分為兩類,即強迫觀念與強迫行為。研究者趙玲認為,強迫觀念是指患者強制性重複出現的令人苦惱的持久的思想、衝動和意向;強迫行為是指個體感覺被迫從事與強迫觀念相關的或需遵從某種嚴格規則(如必須以特定的順序完成任務)的重複行為(如反覆洗手、反覆打掃等)或心智動作(如數數、檢查、重複思考特定的字詞等)。

學校心理學研究表明,強迫症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這是因為,趙玲研究表明,壓力、緊張和焦慮是促使個體強迫症發生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正值青春發育時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心理上動盪發展、學業上緊張繁重致使青少年所面臨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變化的壓力相當大,所以,心理學研究者Rasmussen 和Eisen的研究結果表明,強迫症主要開始於中學生時期或成年早期,33 %-50%的成人強迫症患者報告發病於中學時期。

從強迫症的治療來看,心理學研究者Hollander的研究指出,由於強迫症狀的存在,強迫症患者中73%家庭關係受到影響,62%的人幾乎沒有朋友或難以維持友誼,92%自我評價低,58%的患者學術成就低下,66%對工作要求低,47%有工作受到干擾的經歷,40%的患者不能工作達年2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強迫症病程遷延,患者感到極端痛苦,並嚴重影響其社會功能,影響其正常生活與人際交往。


希樸羊


強迫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精神障礙,可見於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種族間,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十大致殘疾病之一。目前普遍認為強迫症是一種“神經環路”疾病,它是以強迫觀念,強迫衝動或強迫行為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症。患者深知這些強迫症狀沒有必要,但仍然無法控制或拜託,從而焦慮和痛苦。男女患病率沒有差異,但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男性患者與性內容相關的症狀、強迫遲緩等症狀較為常見。而女性患者間,強迫洗滌和清潔較為常見。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是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或兩者同時存在。

強迫症存在一定的治療困難,心理治療應該是強迫症患者的首選,認知行為治療是最常用的治療手段。從本質上講,針對強迫症患者的心理治療,就是不斷的反覆考驗患者的恐懼和期望,要求患者學會忍受焦慮,而不是採取強迫行為來尋求安全感。第二,藥物治療的首選是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這類用藥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症狀,但服用劑量較大,副作用風險偏大。最後,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均效果不佳的難治性強迫症,偶爾會用到神經外科手術,如深部腦刺激等。但因為外科手術治療研究不充分,缺少案例,故風險較大。

即使接受了足夠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聯合治療,仍有部分患者殘留有某些強迫症狀,無法根治。


鵜鶘心理陳小康


你好,我是暖心理平臺的諮詢師姚夢麗,看到了你的提問,詢問自己目前這種情況是不是強迫症,也簡單介紹了下自己的情況哈。為了更好地回應你的問題,我們需要先介紹下到底什麼是強迫症,可能你自己也會更好地理解。
首先,目前確實“強迫症”這個專業詞彙越來越多在我們的生活裡面出現,但大家很多時候都用來表述一些情緒或者狀況。臨床上診斷的“強迫症”主要是指,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這裡有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部分就是診斷為強迫症的話需要存在“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也就是說比如在你的情況裡面,“每次著急或者出門就有便意,頭腦不斷有廁所的念頭”,每次出門你會不斷地想到廁所,那是不是還同時有另外一種念頭就是“絕對不要想廁所”等等,這個想法就是反強迫,一般情況下需要兩個部分都有才是強迫症。而假如只有前面的念頭,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每次著急或出門時,想到廁所的念頭會比較多而已,並不能算是強迫。
其次,如果你並沒有“反強迫”這部分的明顯表現,大可以對這件事情放鬆一些,每一次當你發現自己想到廁所時就知道自己找廁所的習慣啟動了而已,而不需要總是糾結於怎麼有這麼多的念頭,念頭就是你越關注它,它越難消失;當你真的不關注它,其實想法念頭自己也會飄走,因為我們的大腦本來就是無時無刻不在產生各種想法。
綜上,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啟發和參考哈。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姚夢麗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什麼是強迫症?有強迫現象就是強迫症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50d9aa11f57029b06e1c180a47045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