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今年會不會迎來一波複製牛?

1

去年下半年開始,半導體板塊迎來了一波牛市,事後我分析了下原因:

1、國家大基金:

也就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有限股份公司,俗稱大基金。

大基金一期自2014年開始投資集成電路行業,給匯頂科技、國科微等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來發展業務,恰好又在2019年的時候,集成電路行業的業績陸續兌現,呈現一片大好。為半導體板塊帶來了業績催化。


2、二級市場的大資金入場

除了概念催化、業績開始兌現等原因外,推動其上漲的直接原因其實是:資金

去年夏天,大量科技類基金扎堆發行,大量的資金湧入半導體行業,推動其直接上漲。


2019年5月,半導體50ETF成立:


“新基建”今年會不會迎來一波複製牛?


2019年7月,科技龍頭ETF成立:


“新基建”今年會不會迎來一波複製牛?


隨著兩大龍頭基金的發行,各大基金公司開始跟風發行大量科技類基金。發行上市後,申購份額也不斷增加:


“新基建”今年會不會迎來一波複製牛?

“新基建”今年會不會迎來一波複製牛?


這些基金是跟蹤指數的指數型基金,募集完資金後不用考慮擇時,直接按指數權重配置。

尤其是ETF,因為ETF申購不用現金,而是採用一籃子股票申購規則。這樣基金裡不用預留現金應付贖回,募集完後直接滿倉梭哈。一下子帶動板塊起漲。

後續的大型投資者為了申購ETF,於是在市場上買入大量的指數持倉股票來換購成ETF份額,從上面的規模可以看出,那段時間大量資金湧入了半導體板塊。

指數基金又稱被動型基金,與主動型基金不同的是,主動型基金需要基金經理主動判斷股票的好壞,和市場高度,判斷是否買入或賣出。而被動型基金的規則是被動跟蹤指數,所有資金全倉跟隨。ETF成立後就直接梭哈買入股票了。被動的推動了板塊上漲。

隨著賺錢效應的出現,申購開始增加,大量的資金又被動配置半導體板塊股票,最後疊加推動半導體板塊。

這時候,啥估值、啥分析都沒用,資金就是大爺,來了就買,買了就漲,創了一波半導體牛市。


2

基金公司當然也知道這個原因了,這麼爽的搞法怎麼能只來一次呢?

今年,他們又打算故技重施啦!

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就有7家基金公司扎堆申報與新基建主題相關的基金。

包括博時基金、華安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和招商基金等7家大型基金公司扎堆申請,場面甚是火爆!

如果按照去年的套路,今年這是要大幹一場的節奏。我趕緊去研究了跟新基建相關的指數。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於3月17日修訂了中證內地基建主題指數和中證城鎮基建指數編制方案。

此次修訂內容包括:

中證內地基建主題指數:樣本空間調整為中證全指指數樣本股;選樣方法調整為從涉及

5G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基建領域的上市公司A股中選取50只市值較大的股票作為樣本股,且每個業務領域的樣本數量不超過10只;單個樣本股權重上限調整為10%;指數名稱和簡稱分別調整為“中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0指數”和“新基建50”。編制方案其餘部分保持不變。

中證城鎮基建指數:樣本空間調整為中證全指指數樣本股;選樣方法調整為從涉及5G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基建領域的上市公司A股中選取100只市值較大的股票作為樣本股,且每個業務領域的樣本數量不超過20只;單個樣本股權重上限調整為5%;指數名稱和簡稱分別調整為“中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題指數”和“新基建”。編制方案其餘部分保持不變。

上述編制方案修訂將於2020年4月17日實施。


涉及領域包括但不限於:


為 5G 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器件材料、設備網絡等設備或服務;

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提供芯片、機器視覺、語音語義識別等設備或服務;

為大數據中心建設提供建設施工及服務器、存儲等設備或服務;

為工業互聯網建設提供傳感器、數控系統、互聯網平臺等設備或服務;

為特高壓建設提供變壓器、電抗器、絕緣器件、電線電纜等設備或服務;

為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建設提供整車及配件、建築等設備或服務;

為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充電樁、網絡運營等設備或服務;

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衛生、教育、體育、環保等城市基礎設施配套;


因為“新基建50”的單個股權重上限是10%,而“新基建”只有5%。到時候“新基建50”的權重股會更集中,進攻性更強。如果看漲的話就應該選擇“新基建50”,具體的情況等4月17日指數上線後再確定。


3

在前段時間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列為2019年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加豐富,涵蓋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能夠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2019年,在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六穩”的總基調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必將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之前市場一直對新基建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現在根據最新官方的解釋是:“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今年會不會迎來一波複製牛?


其中:5G被定調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新基建”今年會不會迎來一波複製牛?


大家也不要老對科技概念有偏見,這不又是犯了教條主義錯誤嗎?科技並不一定等於泡沫,要看本質有沒有價值。

這些東西除了屬於新基建,也可以稱為:“新消費”。其實跟老百姓也是息息相關的,比如你用的手機核心原件是半導體材料制的,接下來上網可能是:“5G”網絡,開得可能是新能源車,這些不都是消費嗎。


之前我說過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接下來國家要拉動GDP只能靠消費和投資,新基建已經被定為了投資對象,同時還能帶動新型網絡消費,兩全其美。所以新基建的前景還是很好的。


4

接下來就要分析下,新基建在今年到底能不能下手呢?


1、資金與情緒

去年科技類基金能直接推動股價上漲,也和外部環境良好有關,沒有大的利空股市的因素;

今年呢,海外的YQ還沒有控制,有很多的不利因素,可能會對我們市場帶來壓制;但新基建又是咱們的大主題,市場很追捧,國內的情緒是比較好的;兩相互有抵消。

結論:資金√,情緒=


2、估值

去年市場的位置比較低,5、6、8月時,我算過了,那三個月的底部恰好是2019年的估值底。

而今年新基建板塊中一部分是和5G或半導體等重合的,這類股在之前已經漲過了,現在的估值都是略偏高的。

其他的比如工業互聯網、新能源車、特高壓等也是前段時間炒作過的題材,估值都不低。

整體而言,估值水平暫時難以下手。

結論:估值×


3、業績

首先我們要承認的是,概念內的部分公司確實是好公司,本身業績就過硬,代表的有滬電股份、匯頂科技等。


但是行業內並沒有出現集體爆發的狀態,就我看來,也只有部分公司擁有優秀的業績,概念整體業績比較中庸。

如果是我的話,只會選擇有業績的好公司,然後在估值合理的時候進。直接選擇指數來投資可能出現收益不佳的情況。

結論:個股業績√,指數業績=


4、被人提前埋伏

我能想到這些邏輯,自然很多大資金也能想到,他們可能在這段時間開始慢慢吸籌埋伏進去,等到基金陸續發行後收割它們。


結論:風險×


通過以上判斷,不利的方面略強於有利的方面。就現在的位置,不適合買入。

但指數上線得到4月17日,然後基金髮行、募集,起碼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最後基金建倉大約在5月份底,之後有一個封閉期,封閉期結束,上市大概在7月份。

距現在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接下來也不知道市場會怎麼走,外部環境也有可能發生變化。這些還有待觀察,如果到了6、7月份,優質股或者板塊整體的位置比較低,那麼還是很值得參與的。

當然,即使沒有這些揣測,我也會因為業績而買入那些優秀的公司的。比如滬電股份,它的業績水平已經符合價值股的標準了。

“新基建”今年會不會迎來一波複製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文只作為個人思路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