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危”青頭潛鴨亮相房山大石河 多種珍稀候鳥現身京城

目前正值候鳥過境北京的時節,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瞭解到,截至目前,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在數量龐大的遷飛鳥兒中,更有天鵝、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鸛等不少“稀客”光臨,而它們的出現,也成了首都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生動註腳。

越來越多的鳥兒們選擇北京,它們用翅膀為北京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點贊”。據市園林綠化局的數據顯示,通過多年的綠化建設,北京的森林和溼地總量持續增加,2019年全市就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8萬畝、城市綠地803公頃。目前,北京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9.6%,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8.46%,北京生態環境逐年向好。

“極危”青頭潛鴨亮相房山大石河 多種珍稀候鳥現身京城

紅翅旋壁雀

千餘隻天鵝“組團”來京

天鵝是北京的“常客”,也是“稀客”,春季遷徙期來京數量一般都在三五百隻不等。今年春天,它們卻“扎堆兒”來了1000餘隻,觀鳥愛好者們都驚呼今年是“天鵝豐收年”,而延慶野鴨湖也搖身變成了“天鵝湖”。

今春,天鵝選擇的休憩範圍也比往年更廣,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監測顯示,截止目前,飛臨京城的千隻天鵝除在往年的傳統棲息地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十三陵水庫、野鴨湖和溫榆河、沙河休整外,還降落於清水河、奧森公園、蓮石湖、西郊砂石坑等地。飛臨北京的天鵝有3種,分別是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今春天鵝中以大天鵝、小天鵝為主,往年少見的疣鼻天鵝數量也有增加。

“極危”青頭潛鴨亮相房山大石河 多種珍稀候鳥現身京城

天鵝在野鴨湖棲息

12只東方白鸛飛臨成為“鳥界”大事

今春來京的東方白鸛有12只,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世界野生種群數量只有3000多隻,而且它們通常是沿海遷徙,在北京極其少見。過去偶爾在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拒馬河、沙河等水域發現過東方白鸛,但一般都是一隻或兩隻,12只東方白鸛來北京,這在“鳥界”堪稱大事!

“極危”青頭潛鴨亮相大石河

青頭潛鴨在“鳥界”是“超級巨星”,它是遷徙性鳥類,通常每年3月中旬從南方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10月中旬開始飛往南方。在房山區大石河畔,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研究員郭耕清楚地拍到了兩隻青頭潛鴨。它曾是我國常見候鳥之一,但隨著棲息地的破壞和人為狩獵,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等級。青頭潛鴨在全球僅有約400只,比大熊貓還要稀有,據監測,其在2019年春季才首次造訪京城大石河、南海子等地,而今春這是它的第二次露面。

“鳥中熊貓”震旦鴉雀也來了

今春,震旦鴉雀在永定河宛平湖現身。古印度稱華夏大地為“震旦”,這種鳥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是在中國南京,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由於它的生活空間僅限於蘆葦蕩中,且數量過於稀少,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黑鸛“安家”房山拒馬河、大石河

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被房山拒馬河、大石河流域良好的環境吸引已經安家。專家介紹,黑鸛一般在二月份開始頻繁接觸、相親;三月初銜枝築巢;三月中旬,家基本修建完畢;三月中旬到四月初,開始產蛋;五月份小鳥破殼而出;六月、七月褪去白羽,換成黑色羽毛;到七月中旬,小黑鸛就可以離開巢穴,從高高的懸崖上飛下來,到河邊覓食了。拒馬河流域的黑鸛數量高峰時達到70只左右,經過近20年的保護,目前這一區域的黑鸛數量穩定在四五十隻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