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是什麼“心理狀態”影響到每次的“選擇”嗎?(2)

四縱四格分析選擇法(2)

一、回顧上期:上期講“世界觀”是選擇的大前提,也給出了一些分類策略如圖下:


你知道是什麼“心理狀態”影響到每次的“選擇”嗎?(2)

手上雖然有答案,但“人事物”是動態甚至有時候是糾纏只有先找到“問題”你手上的分類策略才能起作用,如何定位“問題”就變成關鍵,我們引入一個定位系統“人生觀”來作為座標。

二、什麼是人生觀?:人生的時間與浩瀚的世界觀比起來變得非常短跟渺小,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追求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需要做什麼這就是“人生觀”。

①比方說現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而你恰恰是一個有志青年,這時你會喊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時就形成人生的“追求”然後你根據追求結合現有能力資源形成一個“切入點”憤青、士兵、將軍等等之類的社會角色“定位”最後你根據角色定位形成“需要做什麼”開始運營你輝煌的人生。

②你也可以喊出“國家興亡活著最忙”結合自己的能力資源找個山洞躲起來,老婆孩子熱炕頭,開始運營你幸福的人生。

③但如果現在是太平盛世,國強民富你喊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就不太適合吧,變成“反動派?恐怖分子?”所以人生觀的選擇是基於世界觀的大圈之下,人生觀出現問題大部分是世界觀出現問題,角色定位可以慢慢尋找調整,需要做什麼無非是方法問題,但是“世界觀”錯了那就一切都錯了,所以對世界的認知是起點“確定性+不確定性+可分解+不可分解”構成了這動態複雜糾纏的世界。

④不管你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還是“國家興亡活著最忙”,這個大前提是你要有個對標,有了對標就會形成“期望值”人生幸福不幸福,快不快樂,好不好,喜歡不喜歡,都跟“期望值”有關係,最後形成“人生觀=人生追求目標=<>期望值”如圖下:


你知道是什麼“心理狀態”影響到每次的“選擇”嗎?(2)


三、什麼是期望值?:什麼叫好?什麼叫壞?什麼叫幸福?什麼叫不幸福?它跟努不努力,錢多錢少絕對值沒有太大關係,它跟期望值設定對標對象有關係。比方說疫情早期,全世界只有中國發病最高,這時候覺得我們怎麼這麼命苦?上帝這麼鍾愛中國?過段時間中國疫情控制住了,國外開始氾濫,突然覺得身為一箇中國人太幸福了,上帝還是很公平的他的愛遍佈全世界。你看這個轉變跟多少沒關係,都是來源於對比形成“期望值”線,高於這條線“超出期望值”低於這條線“低於期望值”“持平叫符合期望值”。

四、管理期望值:上面說道“幸福感的高低”跟絕對值好像沒有太大關係,跟“我”“他”的對標形成“期望值線”有關係,到底是什麼導致我會有興奮跟失落的感覺,原理就在於對“我的自我認知”。我們在期望值的底下在加四個屬性“我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我知道自己知道的,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如圖下:


你知道是什麼“心理狀態”影響到每次的“選擇”嗎?(2)


四、通過屬性增加可以瞭解到“我”在期望值的佔比作用,分類看看每個屬性發生什麼事情?

①不知道自己知道(超出期望值):這條期望值線是設在“我不知道的”前提,後期的結果是“原來自己知道的”,比方說你在做一件跟你過往經驗很相似的項目,前期因為行業不一樣,你心裡會估摸著有可能成或有可能不成,這個事情最後做成了,你心裡頓時小確幸就來一下了,老子原來是知道怎麼做的。

②我知道我知道的、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符合期望值):這條期望值線設在“我知道的”比方說你已經做了100遍同樣的事情然後產生過100遍同樣的結果,這時候你是很平淡的,因為你知道自己知道。在比方說,這件事從分析拆解上得知,跟你過往的經驗都是不符合的,你大概率會失敗,然後結果也驗證你開始的想法,這就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你也不會太多失望。

③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低於期望值):這條線是建立在“我以為我知道”這個最好玩了,90%的人都在這個領域拼命掙扎,人們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事情變化率,都以為自己知道這個“選擇”是正確的,事情一變都發現自己完全沒有準備好,最後發現原來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④拆解完人生觀的目標,形成期望值,最後以“我”認知作為調節器,那就要切入子龍上一期世界觀“確定性+不確定性+可分解+不可分解”看看如何做分類,如圖下:

你知道是什麼“心理狀態”影響到每次的“選擇”嗎?(2)

⑤⑤請繼續翻看四縱四格分析選擇法(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