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是什么“心理状态”影响到每次的“选择”吗?(2)

四纵四格分析选择法(2)

一、回顾上期:上期讲“世界观”是选择的大前提,也给出了一些分类策略如图下:


你知道是什么“心理状态”影响到每次的“选择”吗?(2)

手上虽然有答案,但“人事物”是动态甚至有时候是纠缠只有先找到“问题”你手上的分类策略才能起作用,如何定位“问题”就变成关键,我们引入一个定位系统“人生观”来作为坐标。

二、什么是人生观?:人生的时间与浩瀚的世界观比起来变得非常短跟渺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追求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做什么这就是“人生观”。

①比方说现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你恰恰是一个有志青年,这时你会喊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时就形成人生的“追求”然后你根据追求结合现有能力资源形成一个“切入点”愤青、士兵、将军等等之类的社会角色“定位”最后你根据角色定位形成“需要做什么”开始运营你辉煌的人生。

②你也可以喊出“国家兴亡活着最忙”结合自己的能力资源找个山洞躲起来,老婆孩子热炕头,开始运营你幸福的人生。

③但如果现在是太平盛世,国强民富你喊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就不太适合吧,变成“反动派?恐怖分子?”所以人生观的选择是基于世界观的大圈之下,人生观出现问题大部分是世界观出现问题,角色定位可以慢慢寻找调整,需要做什么无非是方法问题,但是“世界观”错了那就一切都错了,所以对世界的认知是起点“确定性+不确定性+可分解+不可分解”构成了这动态复杂纠缠的世界。

④不管你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还是“国家兴亡活着最忙”,这个大前提是你要有个对标,有了对标就会形成“期望值”人生幸福不幸福,快不快乐,好不好,喜欢不喜欢,都跟“期望值”有关系,最后形成“人生观=人生追求目标=<>期望值”如图下:


你知道是什么“心理状态”影响到每次的“选择”吗?(2)


三、什么是期望值?: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什么叫幸福?什么叫不幸福?它跟努不努力,钱多钱少绝对值没有太大关系,它跟期望值设定对标对象有关系。比方说疫情早期,全世界只有中国发病最高,这时候觉得我们怎么这么命苦?上帝这么钟爱中国?过段时间中国疫情控制住了,国外开始泛滥,突然觉得身为一个中国人太幸福了,上帝还是很公平的他的爱遍布全世界。你看这个转变跟多少没关系,都是来源于对比形成“期望值”线,高于这条线“超出期望值”低于这条线“低于期望值”“持平叫符合期望值”。

四、管理期望值:上面说道“幸福感的高低”跟绝对值好像没有太大关系,跟“我”“他”的对标形成“期望值线”有关系,到底是什么导致我会有兴奋跟失落的感觉,原理就在于对“我的自我认知”。我们在期望值的底下在加四个属性“我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我知道自己知道的,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如图下:


你知道是什么“心理状态”影响到每次的“选择”吗?(2)


四、通过属性增加可以了解到“我”在期望值的占比作用,分类看看每个属性发生什么事情?

①不知道自己知道(超出期望值):这条期望值线是设在“我不知道的”前提,后期的结果是“原来自己知道的”,比方说你在做一件跟你过往经验很相似的项目,前期因为行业不一样,你心里会估摸着有可能成或有可能不成,这个事情最后做成了,你心里顿时小确幸就来一下了,老子原来是知道怎么做的。

②我知道我知道的、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符合期望值):这条期望值线设在“我知道的”比方说你已经做了100遍同样的事情然后产生过100遍同样的结果,这时候你是很平淡的,因为你知道自己知道。在比方说,这件事从分析拆解上得知,跟你过往的经验都是不符合的,你大概率会失败,然后结果也验证你开始的想法,这就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你也不会太多失望。

③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低于期望值):这条线是建立在“我以为我知道”这个最好玩了,90%的人都在这个领域拼命挣扎,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事情变化率,都以为自己知道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事情一变都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准备好,最后发现原来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④拆解完人生观的目标,形成期望值,最后以“我”认知作为调节器,那就要切入子龙上一期世界观“确定性+不确定性+可分解+不可分解”看看如何做分类,如图下:

你知道是什么“心理状态”影响到每次的“选择”吗?(2)

⑤⑤请继续翻看四纵四格分析选择法(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