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漫談量子檢測與農業規律

○解放

中國的今天發展中的工業大國,正在在向著新型的科技大國陣營邁進。而基礎的根本是農業國。

今天先借著農業的角度來講一下對量子發展的看法:

種子,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

從改良種子的構想,到研發成功,再到結出豐碩的果實,必經漫長之路,但絕非遙遙無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許多條件來配合。有條件的要充分利用條件,沒有條件的要積極創造條件。比如土壤、環境、季節、人力資源等等。除此之外還要做好思想準備來隨時應對不確定因素。避免手忙腳亂,必須多做預案。

“天鑑量子檢測”是一顆剛剛面世不久的新種子,已經育苗成功,並在一定範圍內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蓬勃喜人。這是初級階段的成果。首先做到了讓參與的藏家們,對自己藏品能夠心中有數,解開了許多困擾多年的疑惑與不確定,這是利好之一。其二、通過對年代的精準確認,促成了許多學術研究的完善,補充了傳統眼學認知的不足(例如五大名窯燒造年代的推前、器身與胎底年代不同而推論出先胎後釉等);三、多次召開研討會廣納各界專業人士敞開門戶交流,深入探討(包括但不限於量子領域的各方面意見與建議);四、聽證會面向社會答疑解惑,現身說法,正大光明;五、拍賣會,開創“科技檢測介入市場運營”里程碑,實現零的突破。

這些都是在張總帶領下一步一個腳印打下的堅實基礎。但是我們面對成績沒有自滿,面對困難更不會氣餒。山高水遠,道阻且長。我們有理由相信的繁育期一定會到來,並即將到來。屆時必沃野千里麥浪金黃。

關於“國家認可”的問題,首先國家並沒有不認可。如果不認可早就封門閉戶吊銷執照了,合法公司必然是國家認可的項目。有朋友說為什麼拿到拍賣行不認?拍賣行能代表國家嗎?不能代表。這實際是涉及到了“互認”問題。

“互認”普遍問題存在於各個領域。即同樣合法的兩個系統之間的協調程度。比如醫療系統,直到去年還在呼籲

“十餘年來,從國家到地方,相關部門就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問題反覆發文、反覆強調,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存在叫好不叫座、落地見效難的現象。”同樣迫在眉睫。還有,在交通方面,中國駕照不屬於聯合國道路公約的承認駕照,同時我國也不承認國際駕照,因此國際駕照不能直接在中國使用。中國相關法律規定,持境外駕照開車會被認定為無證駕駛,拘留15天和罰款2000元。能因此說“中國與國際做對”嗎?或者單純的認為“國際不承認中國嗎”?不能,這些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情況。待解決都需假以時機時日。

所以“國家承認”和“互認”是兩碼事,要區別開。當然,為了爭取進一步早日互認,需要國家進一步實施細則,也需要大家協同努力。

繞了一圈回到農業話題,社會環境就是土壤,土壤的改良非朝夕之功。天氣的好壞也不可能輕輕鬆鬆的盡如人意。

我們不談政治不談體制,只談土壤類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沒有什麼純粹的好土與壞土,只有適合不適合。你認為冰川太冷,但是企鵝喜歡,你說沙漠太熱,難不倒仙人掌和駱駝。南橘北枳,南方之甜美柑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苦澀小枳。說的就是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完全不同。

縱觀全世界土壤類型,基本可概括為紅壤、棕壤、褐土、黑土、慄鈣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溼土(草甸、沼澤土)、鹽鹼土、巖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在我國呢,又分為磚紅壤、赤紅壤、紅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鈣土、慄鈣土、棕鈣土、黑壚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舉例:沙壤土,它的特徵是可以增加透氣性和鬆散度。最直接方法就是加沙子,然後翻地。缺點是成本太高,而且沙子加多了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

(沙子≈法律,透氣性≈公平透明,鬆散度≈清晰乾淨,肥力≈經濟活力)

肥力不夠怎麼辦呢?可以施用牛糞、豬糞之類纖維含量特別高的有機肥。

(各種糞≈自行腦補)

所以一些看似醜陋的現象,人和事,只要合理應對,妥善利用,都有可能轉化為有利因素。當然糞不能太多,否則不是農田而是化糞池。

除此之外,周邊環境也很重要,要考慮到是否有大風、大水、泥石流、化工汙染源等。(≈國際環境)

萬物生長靠太陽。中國老百姓習慣把政府當做太陽。陽光太強受不了,如果按照法律規定嚴格執行,把所有藏家的藏品都挨個驗明正身審查一邊,我想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太弱也不高興,失去了光合作用農作物無法生存。沒有國家撐腰,藏品無法變現。那麼我勸你不要著急,走的正行的正,天道酬勤,遲早會有收穫,如果一味貪婪,只想投機取巧,失敗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所以很多問題,在擺正心態之後,還有許多技術性問題,需要開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而不是乾等太陽的施捨。(比如遮光引光調溫調溼熱能輔助等。)

再說到重點就是季節問題了。哪怕萬事俱備,也需要季節適當。走出試驗田,實現大豐收,必須應乎節氣。

如果二十四節氣,換算成二十四年的話,量子檢測面世三年,對應【驚蟄】從字面上看確實可能也是巧合,全世界都驚了。

二十四節氣分別代表農耕不同的階段,大致歸整如下:

1、 立春:是春耕時期,“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告訴人們要備耕;

2、雨水:春如貴如油,春雨有用助於積肥;

3、驚蟄:用來提醒人們要準備好要耕地種莊稼了準備好;

4、春分:冬麥返青要澆水;

5、清明:種瓜植樹之季,水稻育秧選種;

6、穀雨:提醒人們雜糧播種苗圃枝接;

7、立夏:麥苗節節高,準備整田栽稻苗;

8、小滿:要防治蚜蟲麥稈蠅,預防冷風;

9、芒種:芒種雨少氣溫高,稻田要勤除草;

10、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玉米追肥防粘蟲;

11、小暑:小暑進入三伏天,防雨防火莫等閒;

12、大暑:大暑大熱暴雨增,注意深水,護秧防低溫;

13、立秋:深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14、處暑:處暑要灌水,糧菜後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肥料;

15、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熱,正是冬麥播種好時節,早熟蘋果忙採摘;

16、秋分:秋分秋收忙,碾谷脫粒交公糧;

17、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飛,播種的洋芋要收回;

18、霜降:霜降結冰又結霜,要防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曬穀修糧倉;

19、立冬:羊只牲畜圈修牢,農田建設掀高潮;

20、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飄,利用冬閒積肥料;

21、大雪:大雪臘雪兆豐年,要想好收成多積肥料找肥源;

22、冬至:冬至嚴寒數九天,家裡門窗要防寒;

23、小寒:小寒進入三九天,豐收致富慶元旦;

24、大寒:大寒雖冷農戶歡,豐富之後歡歡喜喜過個年。

接下來,再套用一下“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原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學而習之,化而用之,學而不化非學也。應用到收藏方面怎麼理解呢?這個問題,對於普通藏家來說,想變現,以藏養藏,並沒有什麼錯。這個時期可以美其名曰“經濟建設為中心”,那麼什麼是收藏的四項基本原則呢,我認為是

①堅持學習研究

②堅持欣賞陶冶

③堅持保護維護

④堅持傳承發揚

那麼還有“改革開放”在收藏領域怎麼理解呢,我認為應該是從眼學到科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因為改革是改良與革新,並不是否定與毀滅固有的一切。開放指的是開誠佈公,友好溝通,取長補短,互惠互益。那最後就是“一帶一路”了,我們希望最光明的前景可能是這樣的:國內的大藏家帶一帶小藏家,小藏家成為大藏家,大藏家成為國際巨藏家。小藏家再帶一帶愛好者,讓普通百姓也能入門成為小藏家。這樣才讓實現讓中華大地真正的展現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大國風範。當然了,所有的再多的寶貝也終究是屬於未來的孩子們的。再由他們,傳給未來的未來,無限永遠。

無論成功與否,我們可以去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