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傢俱行業怎麼熬?

老楊家的日常



傢俱行業,一片狼藉。

不過是剛剛開始,這個傢俱行業難做。要從很多原因分析:

一,廠租高(壓力大)

二,工人難管理,工人工資也在漲(難管理)

三,費用不斷攀升,環保設施,消防設施,工廠的安檢,還有規範化,垃圾費,治安費。

四,市場產能過剩,下流廠家拼價格,中流廠家牆頭草,一窩蜂,哪個項目一好做。馬上就爛。產品一爛,價格戰。上流廠家沒什麼大變化。不過是群雄割據而已。

五,業務能力差,倒閉,一身債。產品不合市場,經營困難,一身債。

六,供應商不給你壓貨款,因為很多傢俱廠倒閉,人心惶惶。要拿材料,請現款。

七,貨款不好收,大商場拿貨壓價壓的低。零售單價貴,而顧客不願意買。要做大工程要麼先做出來,等工程爛尾。傢俱當垃圾清理

八,進出口不容易做,小工廠無人問津,大工廠也沒這麼忙了。

九,外部環境,關稅壁壘,貿易戰。成本上升

十,中間商多,大部分願意做買賣,不願意承擔工廠實業風險。中間商生意不好做,就會壓著工廠錢。工廠現金不充足,供應商拿不到貨,無材料生產,天天仍然承擔費用。能好過嗎?

十一,房價太貴,年輕一代,在沒有父母的幫助下,有幾個能買得起。買得起,但是長達幾十年的負債,有幾個人能敢再加多一些錢買好傢俱。

十二,網店生意也難做,天貓入門目前要70多萬,小傢俱廠根本沒這個資格入門。

十三,網店的日常運營也不低,直通車費用佔比高,人工運營,場地,本來6000來的價格,硬生生做成12000的價格賣。消費者買到還很開心。感謝賣家。

十四,市場不穩定,三月份可能忙一些,到了5月份到7月份就是淡季。三月做不好,兩月可以虧死很多廠。以為8月就會好?還有9到11月,熬到年底才有可能盈利。很多廠家還沒看到黎明已經跑路。工人工資沒清算....

十五,廠家難尋消費者,線上開店做不過大店,消費者也愛名牌,但是傢俱行業5000塊的東西加個名牌就可以1萬起賣。線上做不過,線下也沒有中間商這麼多錢去開商場。

雖然傢俱行業難做,但是讓消費者能找到廠家,拿到真正的工廠貨,我一直在知乎努力著。希望打破真正中間商的隔閡,把真正的良心傢俱送到各位手裡。


九九歸一張老師助理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衝擊,傢俱建材行業整體情況不會出問題,2020年還是會保持小幅增長的。

以2019年的數據看,零售額、政府採購額、規上企業的營收、利潤總額等數據,都有增長。增速是有下滑,放緩了,但規模還是向上的。

2019年1-12月,全國傢俱類零售額為197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5.1%。上半年是896億元,同比增長5.7%。2019年1-11月,全國傢俱製造業營業收入6330.7億元,同比增長4.3%;利潤總額397.8億元,同比增長18.2%。

再看建築及裝潢材料,2019全年的零售總額是2060.7億元,累計同比增力薦2.8%。其中的上半年,是907億元,同比增長3.6%。整個形勢沒有大的波動,還是能接受的。

採購板塊,據政府採購信息網的統計,傢俱採購規模的同比增速還是很可觀的, 就同比增速來看,4月增長57%,6月47%,10月份31%,12月9%等。

就家居建材的細分品類來看,大體形勢還是不算差,比如建築陶瓷行業,據中陶家居網公佈的,全年規模以上建築陶瓷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3,079.91億元,全國陶瓷磚產量101.61億㎡,瓷磚平均價格為30.31元/㎡;利潤總額累計194.6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10%。

衛生陶瓷方面,規模以上衛生陶瓷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797.72億元,全國衛生陶瓷累計產量21955.68萬件,衛生陶瓷平均價格為364元/件;利潤總額累計71.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47%;銷售利潤率8.96%,比上年同期增加1.38個百分點。

石材方面,全年規模以上建築用石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2979.75億元,全國大理石及花崗石板材累計產量6.79億㎡,石材平均價格為438.84元/㎡;利潤總額累計258.6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68%。

虧損面當然也有,在規模以上企業裡,一個細分行業虧損面達到10%以上,是比較正常的。

大材研究認為,隨著上市家居類企業的增加、龍頭企業的規模持續擴大,以後中小工廠還會減少,每年淘汰出局的不會變少。工廠是這樣,經銷商也是這樣。但你做得好,肯定還是有錢賺,對經營能力構成了嚴峻考驗。

只不過2020開年這場疫情,帶來的衝擊非常大。即使大工廠,也是分批次少量復工。市場復甦很慢,即使想辦法能獲取一些訂單,最終大部分可能只是交訂金,也不是全款,能收回來的錢比往年肯定少了許多。

即使交了訂金,安裝交付與後期的服務大面積會延期,這會產生連鎖反應,企業的回款、新品上市、營銷活動等,都受影響。

疫情解除之前,可能有兩三個月時間,傢俱建材的需求會受不同程度的影響,整個市場總量會下滑。

有些疫情嚴重的地區,如果手中沒有餘糧,一直負債經營,那麼,傢俱建材廠家和經銷商都會面臨能不能撐下去的考驗。手中有積累的,撐兩三個月不是問題。

但解除之後,放到2020全年看,大材研究認為,希望的光芒還是很燦爛的,傢俱建材的零售額大概率不會比2019年差,在2019年的基礎上保持幾個百分點的增長,應該沒問題。

分析其中的原因,大材研究認為,有幾點:

一個是從近十年來的傢俱建材行業發展歷程看,各年的景氣度雖有差異,也有起伏,但整個規模的趨勢都是向上走的,大概保持在2%到10%的增速。

而且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大中型企業、知名品牌,如果不是疫情衝擊,2020年依然是大展身手的年頭。

二是目前的一些跡象表明,形勢正在好轉,比如恆大網上交訂金買房,半個月近10萬套,雖是隻是交5000元的訂金,但這也反映了民間購房需求的存在,這種需求將推動後續的家居消費費。

比如最近像紅星美凱龍、三棵樹、富森美、居然之家、恆潔、斑馬倉、業之峰、尚品宅配、慕思、聖象、德爾等多家公司,表現都是不錯的。

即使擠掉一些無效訂單,這種通過全套在線策略、發動全國經銷商齊努力,拿下數千上萬的意向訂單,也向我們傳遞了非常積極的信號,市場依然是大有可為的。

三是今年的新基建會擴大,政府採購預計會繼續保持,房地產精裝房的交付量依然是值得期待的,這三大板塊預計帶來大宗業務的高增長。對部分工廠與經銷商,依然是好消息。

現在有些工程也停了,回款會受影響,但後面形勢會好轉,該下的單還會繼續,不過交付會延遲。電商板塊可能還會出現比較快的增長,這對很多線上競爭力比較強的公司來講,是新的機會。

所以,大材研究依然看好2020年的泛家居行業發展,大家既要想辦法度過這段艱辛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做一些事情,提前能鎖定客戶,後面才會有更好的收穫。

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疫情較早得到控制的城市,需求正在陸續釋放,銷售照常可以做起來。

哪怕是在線服務,提供在線設計、在線看效果圖、在線講解產品與方案,組成一個小團隊跟客戶去談,配合直播+社群的爆破,交訂金的客戶還是有一些。

市場上的雜音還是比較多,認為現在臨時抱佛腳,搞直播,弄社群,做拎包,沒什麼效果,白費力氣。

其實冷靜下來想想,如果你沒有更好的選擇,可能只有從目前流行的做法裡,找一些自己能做的,還是抓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除非有更好的選擇,自然還是去做自己最擅長的。從近年的情況看,傢俱建材行業也進入了持續變革期,新模式、新工具、新渠道等衝擊原有格局,可能我們要想辦法跟上新節奏才行。

辦法總比困難多,願我們堅韌前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成功脫困


遊而成海


1、發力線上 提振消費

疫情之下,智能工廠、全自動設備、數字化協同、到家服務等創新模式優勢顯現,與此同時,也暴露出傳統家居企業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能力缺失的問題。不可否認,傳統家居企業缺少與消費者行為互動的能力。傳統家居零售賣場的商業空間,本身對於當代年輕消費者來說就毫無吸引力,對早已習慣在互聯網購物的年輕人來說,線上渠道的出現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疫情期間,尤其當前準復工期間,部分家居企業、家居商場在線上推出了在線客戶服務、在線商品展示、在線家居設計等不同程度的線上業務,雖然這些變化不一定都能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在消費者消費體驗和經營者模式創新這兩個層面,或許會潛移默化地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特別是在新技術產品升級、終端服務者經驗積累方面,隨著企業端和客戶端更大量級的應用,將促進家居新零售產業環境更快邁進快速成長期。

以往一些家居企業的互聯網化並不顯著,而現在倒逼著家居企業做更多的全套客戶解決方案,線下賣場的比重可能會減少和壓縮。

2、創新引導 加速變革

往年“金三銀四”是家居行業的小陽春,而今年一季度它們的業績表現或將呈現下跌態勢。

等到疫情結束,消費者對家居的思考、二次裝修等需求會隨著消費者居家時間的增長而增加,家居消費市場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反彈。因此賣場、工廠、經銷商和服務商都應該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隨著我國正式進入5G時代,線上營銷、新媒體營銷等模式將會備受推崇。對於賣場而言,在堅持市場下沉的同時,要塑造全新的消費場景,打造更多有特色的綜合體驗店,降低平均獲客成本,適時調整品牌和品類結構。

產品一直是品牌商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此次疫情,品牌商應加大有效的研發投入,以及搭建科學的研發體系。

對於賣場而言,需要注意因人群聚集所產生的衛生及安全隱患,為此,賣場的物業管理和衛生標準等都會升級,應急處理能力也會全面提高。

受疫情影響,家居企業更加清晰、清醒地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家居企業不能固於原有模式,也不能隨波逐流,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基因進行創新。



財經記者王軼辰


等地產出復活甲,你等著躺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