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你玩謀略(2)——上屋抽梯

讀史而知用謀,老王來說史,順便教大家用謀。

今天說的是上樓抽梯之計。

上樓抽梯,乃是誘逼計的一種。

先以小利誘惑對方到達某種情形,或者環境,再靠這種情形或者環境的強迫性,使對方不得不主動做出有利於己方的選擇或者行為。

老規矩,先來說個小故事。

緊接上回,還是用童貫伐遼來說事。


老王教你玩謀略(2)——上屋抽梯

宣和北伐


話說北宋一方,由童貫領著十五萬西軍精銳興高采烈來北伐。

童貫親自坐鎮雄州, 使西軍扛把子种師道領東路軍,西軍大佬辛興宗領西路軍,準備渡白溝河北上。

而遼國一方,僅有的軍隊都安排在北面防備金人,只有耶律大石領著三百精銳南下抵擋,便到了新城這個很小很小的城池。

好在新城還有一千多地方守軍,類似於後世保安隊一樣的二三線部隊,好歹湊齊了兩千人馬。

雙方隔著白溝河對峙。

大概情形如下:


老王教你玩謀略(2)——上屋抽梯

童貫伐遼駐防圖


二千多垃圾渣滓同十五萬大軍幹架,這仗根本沒法打!

打不過怎麼辦?力氣不夠怎麼辦?

用智來補!

正所謂自古以來,兩軍相爭者,莫不是強者用力,弱者用智!

怎麼用智?

耶律大石設下了一套連環計,其中第一步就是詐降!


老王教你玩謀略(2)——上屋抽梯


若欲取之,必先與之嘛!

然則想要“與之”也沒那麼容易,你勢力太弱,底下才兩千散兵,投不投降對童貫來說,不在乎。

話又說回來,耶律大石兵力雖然弱,然則這個人很有名氣。

根據史料記載,這人深慕漢文化,年輕的時候也曾遊學南朝(宋朝),在汴梁闖出過一番名頭。

再加之這人原本就是遼國宗室,又很有才幹,如今已經混到了南京道這個殘遼小朝廷的三把手位置。

事情決定了就要去做,做了,還有一絲成功的希望,不做,肯定完蛋!

於是耶律大石一面派人和童貫接觸,說是要投降,另外又派人火速往汴梁去,直接向宋國朝廷表達投降的意思。

事情果然如同所料,童貫對耶律大石這二千兵馬投降根本不在乎,還在猶豫。

然而宋國朝廷的反應就完全不同了。

以前被遼國欺負了上百年,如今終於有遼國重臣要跪降了!那群文官打了雞血一樣向宋徽宗請願,一定要把耶律大石招降過來!

宋徽宗這個藝術家也感覺面子滿滿的,自己曾向遼國南京道民眾派發招降文書,一直沒人響應,沒想到今天終於來了一條大魚。

再加上暗地裡在遼國細作的一番運作下,千金買馬的典故被翻了出來,出現在給宋徽宗的奏章之中。

宋徽宗想到這個,心裡更是高興,這個可以有!

千金買馬好啊,今天能優待耶律大石這個三把手,明天說不定就能招降遼國的一把手——天賜帝耶律淳!

一番緊急磋商後,朝廷派出了蔡攸前來主持招降事宜!

朝廷都同意了,甚至專門派出了大員,童貫也沒話說,招降就招降吧!

---------------------------------------------------------------------------------------------------------

到了這裡,宋國朝廷,特別是童貫,已經上樓了。

--------------------------------------------------------------------------------------------------------

雙方商定了投降的條件,約定了投降的日期。

然而到了約定投降這一天,耶律大石卻沒有出現。

童貫倒是無所謂,蔡攸可就急壞了!

皇帝給老子的差使是前來主持招降,如今招降不成功,讓老子怎麼回去覆命?

這邊想要戰功的童貫想開打,那邊想要招降之功的蔡攸死活不許。

---------------------------------------------------------------------------------------------------------

到了這裡,梯子已經抽掉了。

耶律大石以宋國朝廷想招降遼國大員的心理搭了個臺子,將童貫送了上去,緊接著抽掉了梯子,短時間內童貫想打也打不成了。

--------------------------------------------------------------------------------------------------------

論在宋徽宗面前的地位,蔡攸可是比童貫高太多了!

童貫不敢不聽,沒辦法開打,只好派使者過河前來問責:你好歹也算是個人物,怎麼能放我鴿子呢!

耶律大石不慌不忙取出一份文件,正是宋金海上之盟的抄本,當然裡面改掉了幾句,擺在童貫使者面前,發飆:“老子原本想要投降,沒想到你們早就和金國簽了密約,要殺光遼國宗室。看來老子即便投降,也難逃一死,那還投降個毛!打吧!”

使者一回報,童貫勃然大怒:“打就打!”

然則旁邊蔡攸更是發飆,老子還要招降之功呢,你敢壞了老子的功勞,老子弄死你!

童貫沒辦法,只好又命人過河細細商量。

最後的結果就是:耶律大石投誠之時,蔡攸同童貫二人指天立誓,又當著所有宋軍的面頒下命令,敢傷遼軍一人一馬者,殺無赦!

---------------------------------------------------------------------------------------------------------

前面投降是“與之”,如今終於到了“取之”的時候!

--------------------------------------------------------------------------------------------------------

你們自縛手足了?好!機會來了!

耶律大石領軍投降之時,趁機偷襲宋軍。而宋軍介於軍令不敢動手,只能逃!

最終十五宋軍被二千遼國散兵打的落花流水!

介於篇幅起見,耶律大石連環計中的一些計策被略去,欲知詳情者,請看《回到宋末玩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