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觀後感:“海拔8000米以上,你不能指望任何人。”

看《攀登者》有一種什麼感覺呢?

著急。

這個山,除了片頭爬上去一次後,直到最後,才再次爬上去。

而誰又想得到,因為沒留下資料,那第一次登頂,也不被世人所承認。

這“世人”裡,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人。

“你知道我有多想被承認?”

“老師,你們當年真的登上珠穆朗瑪峰了嗎?”

話音剛落,在方五洲手裡的那塊從珠峰封頂帶下來的化石,也應聲落地。

一摔兩半。

方五洲有多不甘心呢?

在國家解散登山隊後,他去到鍋爐房剷煤,但他自己仍每天都保持高強度的訓練。

訓練結果是,15年後,當那些20郎當歲的大小夥子面對曲松林提出的“2分鐘”要求都叫苦不迭時,方五洲卻超額完成。

一個人,要有多不甘心,可以為一件原本沒有指望沒有盼頭的事,一直堅持下去?

因為從沒被承認,所以一直不甘心。

但那時候急於被認可的,不是方五洲,而是中國。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我們的強大,需要別人認可嗎?

答案是,需要的。

《攀登者》觀後感:“海拔8000米以上,你不能指望任何人。”

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笑話:

有人問米國,為什麼要打Y郎?米國回答,因為Y郎可能有核武器。那人又問了,為什麼不打E羅斯?米國說,不用打,E羅斯根本就有核武器。

這就是“你可能有實力”和“你一定有實力”之間的區別。

說回攀登珠峰這件事,彼時的珠峰所有權在國際上一直爭執不休,我國選擇在自己國境內的北峰登頂,拍下屬於我們自己的影響證據,測量珠峰的實際數據。

這一切,都是迫在眉睫的。

60年的時候,我們剛建國不久,別說外交實力,就是這份政權,有些國家也是不認可的。

那些將眼光從吃飽穿暖的問題上投向星空的人,不是為了什麼理想未來那些虛的飄的,而是在用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向全世界發出聲音:

我要你們看見中國,我要你們承認中國。

“除了自己,還能指望誰呢?”

除了時間緊,任務重,那些一往無前的前輩們需要面對的更現實的問題是:

這一切,就只能靠我們自己。

無論是剛成立時的四面楚歌,還是現在的一呼百應,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要忘了,要想去到無人之巔,只能靠我們自己。

這也是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那句臺詞。

方五洲在教學員登山的時候,語氣凝重而嚴肅地說:

“攀登珠峰,海拔8000米以後,你不能指望任何人。”
《攀登者》觀後感:“海拔8000米以上,你不能指望任何人。”

這句臺詞,放在整部電影裡,不是很出彩。

但不知道為什麼,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產生了很大的波動。

想起攀登珠峰前,本來說好給我國提供物資和幫助的某國,卻轉頭和印度建立了“友好外交關係”。

那些準備充分的相關人員,只能重新制定登山計劃。

歷經千辛萬苦之後,我們終於把五星紅旗插進了珠峰封頂,也終於讓世界看見了我們!

那一刻,站起來的,是所有中國人!

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老話“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意思就是,不管指望誰,其實都存在變數

只有將全部的精力和希望都放在自己身上,一門心思向前衝,才會一往無前,到達自己的珠穆朗瑪峰。

很多時候,不要給自己留一手

在生活中也是這樣。

人們常常很羨慕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也會去歌頌他們孤注一擲的精神。

可鮮少有人去探究,他為什麼孤注一擲?是真的沒有退路嗎?是真的沒有指望嗎?

其實不是的。

馬爾克斯曾在自傳《活著為了講述》中這樣寫道:

“我曾反覆問自己,不寫我會不會死?答案是,會。”“如果不寫不會死,那就不要寫了。”

正是憑藉著這股“不...毋寧死”的精神,他才會在多次修改,反覆推翻之後,寫出文學經典《百年孤獨》,也憑藉父母“隨口說說”那些屬於他們自己的陳年往事後,寫出《霍亂時期的愛情》。

其實憑藉馬爾克斯當時在文學界的地位,他可以活得很好。

但為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記錄自己的故事,他選擇不去討好任何人,也不去隨波逐流,更不會只考慮自己的衣食住行。

退路,他不是沒有,只是不要。

《攀登者》觀後感:“海拔8000米以上,你不能指望任何人。”

回到《攀登者》這部電影,也回到那個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的年代。

面對國際上的眾說紛紜,當時的國家固然可以自顧自地發展,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畢竟,先解決經濟基礎,再考慮上層建築,無可厚非,國情所致。

但如果沒有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也許到了今天,珠峰依然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去到這個地方的任何角落,都會相當於出國。

這不是危言聳聽。

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提醒了我們:

有時候,不要給自己留一手。

因為有退路,就意味著不會拼盡全力,而不使出全部力氣,往往不會得到最好的結果。

寫在最後

將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這不是一種理想狀態,而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珠峰的海拔8000米,像極了人生的正軌開始,也應了那句“行百里者半九十”。

前面很輕鬆,後面就會掉以輕心;

前面很辛苦,後面就會精疲力盡。

無論那種情況,往往都是最後關頭最要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越到後面你會發現:

只有自己才能成全自己。

國家如此,個人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