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新冠肺炎疫情過去後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變化呢?

二壞西路


這次疫情給我們全人類在次做出警告!

它是一個人們無法想象的災難,在全球經濟低迷之際,國與國之間摩擦急繼緊張之時,病毒出現了,它的出現奪走了無數可愛的生命,讓人們恐懼煩燥不安,打亂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在次重創各個國家經濟,這不是國與國的戰爭而是人類與病毒的對抗,人類因該在次審視自己。

我們美好的生活一切來源於地球來源於大自然,我們身邊其實一直都有病毒相伴,它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我們不可能把它們消滅,我們現在經歷的是新冠病毒,以經讓我們苦不堪言受盡折磨,我們在不覺悟在不懂得與大自然和協共處,我相信新冠病毒之後還會出現更可怕的病毒。

生活的變化如此簡單在怎麼折騰無非吃穿住行,現在我們人類因該從新定義有生存而生活的變化,所以美好生活的變化來自於每個人對待大自然的有愛。

感恩大自然!


青銅哥大號


目前來看,這次疫情對旅遊業、交通業、餐飲業、影院等部分行業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從整體來看,在這些表象背後,經濟增長的一些積極變化值得關注。

回顧歷史:非典並未拉低中國經濟增速

在發生非典疫情的2003年,曾有著名研究機構預測,“非典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不會超過1個百分點,全年經濟增速仍將保持8%。”實際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高達10.0%,同比增速不但沒有下降,還提高了0.9個百分點。

判斷形勢:照搬歷史難免會刻舟求劍

有人說,非典之所以對與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大,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經濟環境具有幾個有利條件:一是從經濟週期角度看,當時中國經濟處於快速增長期;二是中國剛剛加入WTO,出口帶動作用明顯;三是當時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居於主導地位,旅遊、餐飲等服務業雖然受到負面影響,但對當時經濟整體影響不大。而這些優勢在今年都不復存在了。事實上,經濟發展永遠是動態的,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會面臨不同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如果按照2003年中國的經濟環境,生搬硬套地判斷當前經濟形勢,難免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

疫情當前:外賣、超市、電商、社交平臺火爆

疫情來臨,宅在家中成為主要的生活方式。雖然不能再出去呼朋喚友,餐館就餐人數大幅度減少,但是一些春節訂單改為延期。外賣依然火爆,特別是美團推出的“無接觸配送”,可以大大降低病毒傳播風險,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依然可以享受各種美食。

宅經濟再次顯現出新的優勢,網購可以避免了人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購物,更受到消費者歡迎。平時喜歡出去浪的,也改為去超市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實體店再次出現了排隊的現象,每天都不缺客源,很多餐飲消費需求變成了到實體商品購買生鮮產品, 超市、便利店迎來了增長季。

疫情過後:服務業恢復速度快,製造業持續擴張

從服務業自身看,當前中國服務業經濟指數明顯高於製造業,2019年12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5%,一直處於擴張態勢。一旦疫情結束,服務業會快速恢復。而且,當前我國服務業佔據主導的經濟結構,服務業的快速恢復,對全國經濟增長會產生明顯提振作用。

有些消費需求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消失,只不過實現消費需求的時間推遲了。例如,因為這次疫情而受到遏制的旅遊需求、餐飲需求仍然在,而且旅遊、外出就餐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疫情結束以後,在家裡宅膩了的消費者,必然會加倍釋放旅遊和餐飲需求。

從製造業看,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景氣穩中有升,達到50.2%,連續兩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處於持續擴張態勢。由於疫情來臨,很多人居家隔離,對日用生活消費品的需求猛增,特別是口罩、防護服、消毒產品需求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有助於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持續處於擴張狀態。





山西梨兒


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我們的生活會有一定變化。

1、醫生護士成為人們最尊重的職業之一。

2、人們更加重視身體健康,運動健身成為生活新常態,適時健康體檢。

3、人們更加註重健康飲食,野生動物不會在餐桌出現。

4、人們更加註意衛生習慣,勤洗手、勤通風。

5、學校教育會融入生命教育、健康生活、勞動最美、感恩等豐富的主題。

6、國人更加愛國,中國更加富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