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年醫院醫療隊援漢記:“娘子軍”小分隊 患者貼心“小棉襖”

北京老年醫院醫療隊援漢記:“娘子軍”小分隊 患者貼心“小棉襖”

在北京馳援武漢醫療隊中,北京老年醫院團隊共有7名醫護人員隨隊出征,1名醫生6名護士均為女性:呼吸科主任田蓉、總護士長紀冬梅,護士長甄光軍及護士陸雨、董桂銀、吳忠豔、馬春莉。這支團隊因此也得了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娘子軍”小分隊。

北京老年醫院醫療隊援漢記:“娘子軍”小分隊 患者貼心“小棉襖”

在北京醫療隊堅守的陣地上,老年患者佔有很大比重,北京老年醫院團隊在護理老人時發揮著她們的優勢,同時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總護士長紀冬梅擔任著北京馳援武漢醫療隊護理組組長的重任,她帶領北京醫療隊護理組,率先在普通隔離病房開展有創機械通氣護理工作。

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過程中,離不開重症護理工作。每增加一位重症護理人員,就意味著患者脫離危險的可能性就會多出幾成。在北京醫療隊護理組當中,三分之一的護士有重症護理經驗,但包括武漢本地的護士在內,大多數護士對重症護理工作還是非常生疏。紀冬梅很清楚臨時培養一名特護有多難,所以,從一開始制定方案,她便定下了“一盯一”的教學辦法。

無論是實操,還是進行普通組護士的培訓,紀冬梅都一同堅守。在普通病房開展有創呼吸培訓時,配備不足是一大問題,客觀條件沒有限制住紀冬梅,氣墊床不足,她帶領護士們自制防壓瘡所用的棉墊;沒有約束帶,她教大家用床單改造;支架短缺了,她把外科手套進行充氣,讓這隻充滿氣的“小胖手”托起管路……紀冬梅一次次的奇思妙想,幫助北京馳援武漢醫療隊渡過了抵漢初期最艱難的那幾天。

在很多老年患者眼中,吳忠豔護士是他們的貼心“小棉襖”。作為重症護理專科護士,當隔離病區裡開始增加無創、有創呼吸機設備時,她又爆發出了更大的潛能。護理氣管插管患者,是一項更加繁重的護理任務。設備如何調整?監護過程當中應該關注哪些數據?護理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項……和普通患者相比,護理氣管插管患者需要更強的專業技巧,以及更充沛的精力、體力。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是一家外科醫院,和北京醫療隊配合的護士大多不具備內科專業技能,吳忠豔及北京醫療隊有重症監護室臨床經驗的醫護人員率先扛起了重任,把所有應該掌握的技能傾囊相授。

馬春莉是北京老年醫院團隊中最年輕的護士,她在前線寫下入黨申請書,並且在前線迎來了自己的29歲生日。沒有蛋糕和鮮花,但這卻是她最難忘的生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原來缺乏重症監護經驗的她用心學習,以驚人的速度進步成長為一名技術過硬的白衣戰士。

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們經常會以“閨女”來稱呼這些醫務人員。在病房裡,她們便是老人們最親的人。隔離病區裡收治了一位自理能力存在嚴重功能障礙的老人。馬春莉發現老人的大便弄得到處都是,手都被大便染黃了,她耐心地幫老人清理、洗手、換床單;有的病人呼吸困難咳得無法入睡,馬春莉便幫患者輕輕拍打後背,直到幫助他把痰咳出來;有的患者則需要馬春莉將痰掏出來……面對如此艱苦且高風險的工作,馬春莉卻說,這不過是自己的本職工作。

北京老年医院医疗队援汉记:“娘子军”小分队 患者贴心“小棉袄”

北京老年醫院團隊領隊、呼吸科主任田蓉從業多年,擁有豐富的老年呼吸疾患治療經驗。通常,一件防護服的有效使用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面對眾多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為了能及時發現他們的病情變化,以及隨時能觀察治療效果,無論白班還是夜班,田蓉都會在病房內戰鬥到防護服有效時間的最後一刻。在深靜脈置管及無創、有創呼吸機應用等高風險操作面前,她總是一馬當先。

在一次在搶救呼吸衰竭患者過程中,另一間病房裡出現了突發情況——一位患者意外拔掉了救命的氣管插管,同時嘔出了大量的胃內容物。沒有了氧氣支持,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生命危急!

在普通病房插管上呼吸機,醫務人員就會有被感染的風險,更何況是在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隔離病區。此時,患者又吐得到處都是。危急關頭,田蓉和當班的護士顧不上考慮自己,迅速幫助患者清理氣道,給予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準備麻醉和肌松藥,等待再次氣管插管……千鈞一髮,一連串的動作下來,田蓉的沉著冷靜給患者爭取到了救命的時間。當夜,病人終於轉危為安。

田蓉說:“老年人不同於年輕人,他們既像小孩一樣渴望被關懷和關注,同時,他們也希望得到尊重與理解。在北京老年醫院團隊中,有的人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有的人經歷過非典,有抗擊疫情的經驗,還有人熟悉重症患者的護理,大家都把各自的優勢帶到了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