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到底从什么时候,“认真”这个词出现了歧义?

看完了《大赢家》这部电影,我一直在思考,“认真”是如何一步步出现歧义的。

是从小时候家庭的教育?是从长大后社会上的那些 认真你就输了 的言论?是从把认真说成固执轴的时候?还是从被人说走走过场就行了干嘛那么认真的时候?

《大赢家》:到底从什么时候,“认真”这个词出现了歧义?


电影拍摄初衷就是在导演于淼看来,"在中国社会上,我们大家从小就被教育说你脑子要特别变通,要知道利用身边的关系,懂得成功的捷径,但其实这不是生活的常态。或者说,这个世界恰恰因为有一丝不苟的人,其他人才可以享受相对自在的生活,这些少数派的精神值得被拿出来讨论。"

我也希望看完电影你的心中能有一个对认真的秤砣。

整部剧情节十分简单,讲述的是一位名叫严谨的银行员工被选中扮演演习劫匪,与一群抱着走走过场就行了的其他人(除他的家人和局长外的所有人)进行的抢银行大戏。

《大赢家》:到底从什么时候,“认真”这个词出现了歧义?


《大赢家》:到底从什么时候,“认真”这个词出现了歧义?


《大赢家》:到底从什么时候,“认真”这个词出现了歧义?


《大赢家》:到底从什么时候,“认真”这个词出现了歧义?


《大赢家》:到底从什么时候,“认真”这个词出现了歧义?


《大赢家》:到底从什么时候,“认真”这个词出现了歧义?


《大赢家》:到底从什么时候,“认真”这个词出现了歧义?


在观影的过程中,起初我只是眼球的观看,想着看看喜剧放松放松(电影笑料是十足的),慢慢看到最后,我的脑子开始观看,开始思考起来,开始沉重起来,在这个快讯息时代,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下,到底多少人忘记了如何认真?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整部剧中最让我有冲击的是代乐乐饰演的牙疼女在对严谨进行语言思想攻击的时候,“我牙床子都肿了,你再耗下去医院一个人都没了,嘛呢,该打也打了,该杀也杀了,你还想怎么的,演习啊大哥,走个过场就成了,你玩呢你。”我突然站到了这只是演习的这一队,对啊,不过是个演习何必呢,这里有孕妇有老人有孩子,还有要看牙的,要见岳母的,这么多人陪你在这耗,差不多行了。但严谨守住了内心那道认真的墙,而我没有。

我觉得这部影片背后,同样也是价值观的争斗。一方是对待万事要严谨认真,一方是演习而已。不如放大了说,一方是认真严谨,一方是所谓懂得变通随意没原则。影片中严谨一人敌百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人敌万人,但也是这万人中的一人,在纷繁杂乱的社会中,保持认真严谨,保持对工作的态度,才留住的那道墙,才成为了生活的赢家,才有了社会的进步,才保护了我们,才保护了世界。我们的社会缺不得这种人!

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江南春。

希望疫情期间,大家在家通过这部影片找点乐子,也通过这部影片思考一下认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