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田間神器"助振興

唐山"田間神器"助振興

工作人員調試農業植保無人機。高宇航攝

唐山"田間神器"助振興

長城網唐山訊(高宇航 記者 閆航)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日前,記者來到唐山市蘆臺開發區四分場農業高新區示範田裡,萬畝麥田綠意盎然,但除了幾輛卡車停在田邊,農田裡幾乎看不到一個農民。

“這片農田正在進行噴藥作業,還有兩天,這四千畝田就噴完了。”蘆臺開發區“嘉禾源”合作社的於長群似乎看出了記者的困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兩臺科幻外形的飛行器低空高速駛來,掠過記者頭頂,準確無誤地降落在不遠處的卡車上。

“這是"天禧"系列先進農業植保無人機,不管多複雜的地形,我們都能實現仿地自主飛行的同時進行精準施肥打藥,現在我們正在研究後臺雲管理和電子柵欄,今後無人機操控會更安全省心。”說起無人機的特點,於長群如數家珍。

工作人員操控農業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高宇航 攝

“以前每到噴農藥的季節,上百人"全副武裝"沒日沒夜好幾天才能噴完,保護不好還會發生農藥中毒現象,現在可算是把我們都"解放"出來了!”正在觀看噴灑作業的農民劉復民主動對記者說,臉上難掩喜悅。一旁來自天津寧河區的農民賈巨財接著說道:“早就聽說蘆臺有農業無人機合作社,今天特地來看看,這無人機確實是省時省力,今年種水稻我們也準備用無人機噴藥除蟲。”

據瞭解,農業植保無人機噴灑一畝農田僅需一兩分鐘,一臺無人機一天能完成500畝的作業,按照每畝8元計算,一天的成本大概4000元左右。

日落時分,無人機完成了一天的作業,技術員正在進行必要的保養。“無人機農業只是蘆臺開發區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振興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一個縮影,如今,從育秧、耕種、施肥、收割等全流程的各個環節,農業機械大顯神通”蘆臺開發區農工委常務副書記劉建光說道。在他看來,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生態化是必由之路。

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如今的蘆臺開發區,水稻種植實現了從育秧到秸稈處理100%機械化,小麥病蟲害防治有了無人機“幫工”,土地深耕可以通過電腦“監控”……真正實現了互聯網+大田農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必須用科學的理念、先進的設備來改造提升傳統農業,新型農機的出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種植方式,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成為推動蘆臺開發區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蘆臺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韓自安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