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新冠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數據在持續不斷的飆升,世界經濟遭遇“滑鐵盧”,形勢之嚴峻,大有超越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之勢。金融市場應聲大跌,國際油價創近30年最大單日跌幅;黃金價格創11年最大單週漲幅;一漲一跌最大的影響就是美股,在3月份經歷了4次熔斷+7天大跌+9天暴漲,猶如一輛瘋狂的“過山車”。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納指、標普、道瓊斯劇烈波動)

全球經歷了或許是過去十年來最大的一次市場波動,截止今日都還沒有停下來的跡象。一千個企業家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信息帶來思考,過多必有焦慮。接下來明鏡到底是哪一面,讓我們在紛亂的經濟話題信息中找到最正面的解答。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全球各國經濟有著怎樣的“藕斷絲連”?

疫情發生3個月來,我國在上半場取得了這場戰疫的主動權和控制權。但目前全世界的下半場戰疫情況,並不樂觀,疫情的爆發使得很多國家和城市商店關門、經濟停擺、航班停運,同時經濟衰退的風險使得國際資本市場持續震盪,全球股市、債市、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警告稱:疫情正在破壞商業活動和投資意願,市場崩潰遠沒結束,目前全球股市和經濟都極度脆弱,很有可能會陷入經濟衰退。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當在為各國疫情重創、美股暴跌幸災樂禍的時候,或許並不知道接下來對於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隔岸觀火的時候,可能火馬上就要燒過來了。或許你沒有投資過美國資產,並不持有美現及美股,甚至你企業的產業鏈都不與美企擦邊,美國疫情似乎和你毫無關係,然而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則沒有如此簡單,特殊時期寧願做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蓄謀之士。

例如,美股大跌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毫無疑問也損失慘重,過去一個月,中國平安下跌13%、阿里巴巴下跌10%,百度下跌21%,股價下跌公司需要改善自身的財報來繼續維持股價,裁員就是縮減成本的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這才讓很多人恍然醒悟,巨鱷面對財政問題的做法通常一致,失業離我們一直未曾遠離。

還比如,3月歐洲70餘座汽車整車製造工廠因為疫情影響宣佈暫時關停。作為高度全球化的汽車產業,停產隨之而來的大量訂單被取消,通過產業鏈層層傳導,嚴重衝擊了國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

據我國海關總署前兩個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的貨物進出口總值為5919.9億美元,同比下降11.0%。其中,出口2924.5億美元,同比下降17.2%;進口2995.4億美元,同比下降4.0%。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隨著國際疫情進一步擴散,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產品大量積壓,賣不出去怎麼辦?只有將出口轉為內銷,為了刺激國內市場消費,我國多省採取了發放消費券的模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7日,約有16個省份發放了總數超過42.73億元的消費券。我們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去思考自給自足的商業形態的同時,希望國際疫情儘快趨於好轉,能儘快恢復正常的國際貿易,讓脫軌的全球產業鏈儘早入軌。

不是所有安排都有美好願景,此刻的美國卻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

川普在白宮新冠病毒資訊會上表示,疫情危機更加凸顯了美國需求製造業的重要性,計劃把美國在全球的製造業帶回美國。這一信息意味著美國將獨立於全球產業鏈之外,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家。疫情的爆發讓各國左派政治勢力也呼籲“產業鏈迴流”,似乎決意要和整個世界脫鉤,其實從2018年以來,市場一直擔心全球產業鏈的瓦解和經濟全球化的倒退。此次疫情暴露了全球化的最大弱點:全球產業鏈生態上任何一個環節告急,就會火燒連營,決不是兒戲。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中國主要對外出口國及出口比例)

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芯片佔有率多項為0,貿易逆差高達1657億美元,中國市場上的中高端傳感器進口占比達80%,很多的中高端產業鏈的重要環節,都得依靠國外。而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產業鏈的重要樞紐,生產停滯也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分析,中國的製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海外整體影響約達67億美元。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產業鏈格局,每一個國家都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全球產業鏈是一副多米羅骨牌,任何一塊倒掉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世界的產業鏈網絡因為疫情遭到破壞,世界經濟的危險程度就會增加。牛津經濟研究院估計,新冠病毒可能使世界經濟損失1.1萬億美元利潤。

疫情蔓延,沙俄油價大戰,全球股市震盪,中美貿易戰……這些因素同時疊加,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沒有一顆“好心臟”,承受不了最近的經濟形勢與資本市場。經濟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企業與個人該怎麼去泅渡難關,到達新的自救彼岸?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經濟波動,中小企業如何自救?

按照“橋水基金”喬·達利奧的研究,週期性大型債務危機大約每十幾年就會出現一次。一方面,沒人能對未來進行準確預測,另一方面,週期起伏是一種必然規律,大漲之後必有大跌,大跌之後必有大漲。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一個月內美股四次熔斷,假如2020年真的會像“橋水基金”所預測的那樣,迎來自次貸危機後的又一次經濟危機,那我們又該怎麼辦?第一:不要恐慌,一切都會過去;第二:在等待中積蓄力量。

白白的等待產生不了任何的價值,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需隨時具備危機意識,練好“內功”才能在未來擁有足夠抵禦風險的能力。“旺季打外功,淡季練內力”,波動回調的時間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正好是機遇。中小企業在積極面對疫情的同時,如何進行“自我修煉”?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首先,要明白中國是“製造大國”但不是“製造強國”,是“世界工廠”但不是“世界公司”。需要通過大數據、5G、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帶動傳統產業發展,通過數字經濟新業態帶動傳統經濟發展。縱觀全球,經濟新業態創新的主體一定是充分市場化的中小企業,然而,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要想實現數字化轉型,技術的缺乏無疑是很頭痛的。

既然中小企業沒有“修煉”技術的條件,那麼就去“借”啊!BT鏈,專為中小企業而生,其獨有的多語言區塊鏈API接口,對企業上鍊的門檻降至最低,中小企業無需大量的技術投入。BT鏈以拜占庭混合權益共識為基礎,藉助並行多鏈技術、超級節點技術、一體化智能合約技術和自主底層共識算法,實現百萬級別TPS的數據處理能力,支持億級用戶規模。

其次,無論對公司創始人、公司CEO還是個人來說,危機時期正是最好的反思改進期。以前在風平浪靜時看不到的問題、沒有暴露出的風險,現在一覽無遺。最近各個行業的CEO都在直播,親自上陣用流量去打通市場,親力親為的影響客戶消費行為。

例如,林清軒CEO孫來春第一次直播在2小時內吸引了6萬餘人觀看,總銷售額近40萬;攜程旅行創始人梁建章親自披掛上陣,坐在三亞最豪華的酒店開了一場一小時直播,售出價值1000萬元的旅遊產品......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假如你是企業創始人,這時你要反思的是:我的商業模式到底有沒有抵禦風險的超級流量?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如何增加它的抗風險能力? 沒有流量就沒有變現的資格,而BT鏈恰好能夠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流量問題,中小企業面臨的獲客難、留客難、營銷難等痛點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1、為企業搭建線上微平臺獲客、轉化,低成本享受生態用戶引流,共享生態海量用戶,多平臺曝光提高獲客路徑。

2、通過區塊鏈現象級熱點提高曝光度,通過BT行為價值獎勵,通過任務分發機制鼓勵用戶留存和轉化,通過BT兌換商品或服務獲得持續收益。

3、搭建線上微平臺服務客戶,超低技術服務構建BT營銷體系,搭建BT商城形成多次消費獲得利潤。

再次,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應該怎麼利用“輕體積、易轉身、雲學習、快實施”的特點去縮短競品差距,彌補或添加哪種新的商業模式?

企業鏈接到BT鏈就相當於加入了一個共建、共享、共贏的分佈式商業新生態,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匯聚了大數據、大用戶、大流量,完美展現了區塊鏈與大數據的特性和優勢。一方面,BT鏈能幫助企業獲取用戶、數據和流量,實現數字化轉型和發展,另一方面,還能幫助用戶獲得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將用戶產生的行為數據價值歸還給用戶。

疫情“全球化”,經濟暴風降臨前中小企業如何築牆?

結語

儘管中國的疫情已經逐步緩和,但是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對於本就脆弱的中小企業來說,等待疫情、經濟好轉的結果只能是“坐以待斃”,在“風暴”來臨之前,企業加固自身的“城牆”是必要的“工程”。

數字化時代,實現數字化轉型已是趨勢,“落後就要捱打”這一道理我們早從中國近代史就明白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體重”並沒有大企業那麼“重”,轉型更為容易,而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BT鏈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中小企業加入BT鏈這個共建、共享、共贏的分佈式商業新生態,無疑“入股不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