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期貨市場中的3種機會

洞察期貨市場中的3種機會

如果你把自己當做交易者,你可能對期貨市場中的價格波動比較感興趣;如果你把自己當做一個投機者,你可能對期貨市場中的不合理現象比較感興趣。從最初的對價格波動感興趣,到現在對不合理現象感興趣,我已經不把自己定位為交易者,而是把自己定位為投機者或者投資者。我習慣關注市場中的3種機會,針對這3種機會,我分別用不同的交易方法去應對。

機會1:庫存消費比的不合理性——長期趨勢性機會

一些交易者往往輕視商品的供需平衡表,認為不可能從商品的供需平衡表中發現機會,我認為恰恰相反。一個基本面分析者分析的起點就應該從供需平衡表開始,然後拓展到商品自身以及產業鏈情況。供需平衡一方面包括供給,它體現了商品自身產能或產量的釋放情況,包括國產和進口量;一方面包括需求,它體現了下游需求之和,包括國內消費和出口。此外,還有一個庫存,包括期初庫存和期末庫存,供需平衡的平衡體現在下面的公式當中:

期初庫存+總供給=總需求+期末庫存

通過上面這個公式,你會發現,庫存是一個很神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供給,也可以是需求,看過我之前專欄的朋友應該不難理解,因為分為主動建庫存和被動建庫存,在主動建庫存階段,庫存對價格會形成巨大的支撐,這個時候的庫存就是需求;在被動建庫存階段,庫存會對價格形成巨大的壓力,這個時候的庫存就是供給。所以分析庫存時,需要格外注意!

當然,在商品的供需平衡表當中,通常還包括一項,那就是庫存消費比,用公式表示為:

庫存消費比=期末庫存/總需求

庫存消費比是指按照當下的消費速度,期末剩餘的庫存能夠維持的消費的比例。庫存消費比越低,說明供需環境偏激,未來商品價格有上漲的動能;庫存消費比過高,說明供需環境偏松,未來商品價格有下行的壓力。

通過對供需平衡表的分析,當你發現庫存消費比變得不合理時,往往孕育著巨大的趨勢性機會,商品的格局可能從供需寬鬆變成偏緊,也可能從供需緊張變得寬鬆,這是你做長期趨勢的絕佳機會。

這裡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1. 工業品和農產品的週期不同。工業品的週期比農產品的週期要短一些,而且工業品的週期通常要早於農產品的週期,在建立商品的供需平衡表時,工業品可以參考以3個月為基準建立,而農產品至少要參考以6個月為基準建立。如果僅僅以1個月為單位建立商品的供需平衡表,其準確性和說服力相對欠缺一些。
  2. 長期趨勢性交易更適合以逸待勞。等待是一種好習慣,那只是針對於短期交易行為,長期交易行為最重要的是埋伏,是以逸待勞,例如棉花,誰都知道國儲庫存越來偶越少,庫存消費比越來越低,未來遲早會漲,但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漲。現在的問題是庫存和倉單比較高,大家都希望等待庫存消耗、倉單減少再進去。但市場上聰明人很多,你不知道有沒有搶跑的,當你等到倉庫和倉單下來了,那個時候棉花的價格已經上去了,你還敢跟嗎?所以當下庫存和倉單高的情況下,交易者可以選擇開多遠月主力合約提前埋伏,用時間和近月交割來消化這些庫存和倉單,慢慢地遠月價格就會不斷漲起來,你坐著看就可以了,基本不需要操作。這是長期交易與短期交易的區別所在,我非常瞭解這種心理:當棉花漲起來了,你會思考,庫存這麼高,會不會是假突破,再看看,結果棉花繼續漲,你再考慮追不追,結果棉花又漲,你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追的話,容易被套,然後止損,不追的話,可能再也沒有給你上車的機會,往往是看對了,結果沒參與,或者是看對了,結果賠了錢。所以,如果你打算做長期交易,需要的不是擇時,而是埋伏好之後,以逸待勞。
  3. 資金管理的重要與技術的不重要。做長期趨勢交易,需要有目標的建倉數量與目標建倉的價位區間,我在《教你炒期貨84:以天然橡膠為例,帶你做一個交易計劃》一文中介紹到了,在目標價位區間之內,分批建倉,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標建倉數量,做好交易計劃,然後嚴格去執行自己的交易計劃即可,儘量多看少動,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成本,在做長期趨勢性投資的時候,我基本上是不看技術的。技術只是擇時,對於長期趨勢,都是比較大的行情,我不會在意那幾十個點甚至幾百個點。對於一切結果,都在我的交易計劃與資金管理控制之中,只要在我能掌控和能接受範圍即可。

當然,有時候你研究了半天某個商品,結果發現供需基本上處於平衡狀態,所以很難發生較大的趨勢性行情,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尋找其他機會。總不能一年沒有趨勢性行情,你能空倉等待一年,如果第二年還是供需平衡呢?所以大機會要發現,有最好,沒有就找小機會。

機會2:基差的不合理性——短期基差修復行情機會

如果庫存消費比處於合理範圍之內,你找不到適合長期投機的機會,那麼就需要繼續尋找,找什麼呢?看基差是否合理,對於基差的不合理,未來必定會有基差修復行情,這是我們索要參與的機會,我們只需要通過一些邏輯判斷一下基差修復的方向,然後選擇合適的時機來參與基差修復行情即可。

關於如何參與這一類行情,我想看過我專欄內容的交易者都應該清楚:基差+庫存+利潤+技術信號。這裡我需要強調一下,為什麼長期交易我不看技術信號,而短期交易我要看技術信號。這是因為,對於基差修復行情,盈利空間本來就相對有限,所以我比較看重幾十個點甚至上百個點的的盈利空間,在基差拉大到300和基差拉大到400我是在乎的,一方面基差拉的越大之後,你才介入,你的盈利空間就更大了;另一方面,基差拉的越大,你參與起來越安全,你的安全邊際越高。

當然,如果你所關注的品種,從庫存消費比的角度來看,並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再從基差角度來看,也處於相對合理的區間範圍之內,那怎麼辦呢?沒關係,市場上還有其他可以挖掘的機會。

機會3:價差或利潤的不合理性——跨期或跨品種套利機會

除了上述兩種機會之外,我們還可以研究一下我們想要交易的這個品種不同月份合約之間的價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跨期套利的機會,如果這個品種的各個合約之間的價差也都相對合理,那麼再去研究一下,與這個品種相關的上下游產品之間的利潤情況,整個產業利潤是否處於正常水平,利潤低估了,可以做多產業利潤,利潤高估了可以做空產業利潤。

至於如何去做跨期套利和跨品種套利,我在專欄中會繼續介紹,最近新開了一個《套利那些事兒》系列,會慢慢從基礎把各種套利的方法和技巧與交易者分享,當然,由於個人水平有限,也希望擅長套利的交易者多多提出意見和建議。當然,有些過於細節的東西,一方面我可能掌握不到,寫不出來;另一方面,一些朋友告誡我不要寫,不然就沒飯吃了,所以在寫的過程中,我可能會有所保留,但我會指路,感興趣的交易者自己深入去挖掘和研究。

投機者需要明白的事

交易者往往容易把隨機當成可控,從而產生控制幻覺。我們認為自己可以影響事情的結果,這種高估我們能力的傾向往往會被放大,這種現象叫做控制權幻覺。例如,在購買彩票時如果可以選擇號碼,而不是隨機獲得號碼,那麼人們願意多花四倍的價錢,好像選擇號碼會提高中獎率似的。 對於短期的價格波動,交易者同樣存在這種控制幻覺,把隨機的價格波動當成可控,利用各種技術分析去頻繁交易,或許能賺錢,或許會虧錢,但我認為這不是真正的機會。所以,我希望投機者能夠認識到幾件事情:

  • 第一,你要清楚你想參與什麼樣的機會。
  • 第二,你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去參與屬於你的機會。
  • 第三,如何做好風險防範措施。

其實,除了投機的一些技巧性方面的東西之外,關於交易心理的變化,作為過來人,我基本上都能夠體會到不同類型交易者在不同情下的心理狀態,只不過說過多基本面或交易心理的東西,總會給人一種裝X的感覺,在文章中不提點技術分析,人家總覺得你在吹牛逼。如果內容,對你有幫助,我很欣慰;如果內容,對你沒有幫助,你別噴我,我怕我哪天心情不好,狂懟你。

有筆有書有肝膽,亦狂亦俠亦溫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