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元江:引得清泉潤彝鄉

雲南元江:引得清泉潤彝鄉

雲南元江:引得清泉潤彝鄉

“以前生活用水不方便,時不時就會停水,我們的地又在山上,灌溉用的水拉不上去,用水困難給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龍潭鄉鄧耳村委會大田後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何才發說,自從光伏提水等水利工程完成之後,自來水管直接通到家裡,生活非常方便,地頭旁邊的小水窖也是灌滿了,今年烤煙都敢多栽幾畝了。像何才發家裡一樣,去年底光伏提水工程完成後,大田後小組近200畝山地的灌溉得到了保證。3月30日,記者看到菸農們正在積極開展春耕生產,準備按節令栽種烤煙。

龍潭鄉彝族佔全鄉總人口83%。“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一直以來,大多數群眾的生產生活 “靠天吃飯”,資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鄉村振興路上的老大難問題。

2019年以來,龍潭鄉積極爭取資金227.36萬元實施水利工程建設,先後完成魯尼抗旱引水、農村人飲鞏固提升龍潭供水站、咪祖單人飲及高粱地水池修護、大田後和大哨光伏發電提水、莫作垤大溝、作吉大溝續建、一事一議項目作松莫人飲等工程,並籌集抗旱資金30餘萬元,用於協調及租用拉水車輛,為轄區內7個村(社區),30多個村民小組近3000人解決用水困難,抓實抓好抗旱保民生保生產,最大限度地緩解旱情,保障群眾生活用水和各項產業穩步發展。

談起光伏提水工程的好處,鄧耳村委會副主任巴小玉說,龍潭鄉投入30萬元實施大田後、大哨光伏提水工程並於2019年底完工,兩個小組的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得到很大改善。大田後光伏提水工程以龍潭壩塘為水源點,每天可提水約400立方米,年供水量10餘萬立方米,通過近20公里輸水管網,以及大大小小的水窖,解決了大田後小組180餘人300多畝耕地的用水難題。

“以前生產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全村人挑水吃,現在雖然因為乾旱水量少了一些,基本上還是夠用。”大哨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張建華說,以前大哨箐裡有水,但是看得見、夠不著、用不上,看著水流走,只能乾著急,光伏提水工程的完成改變了“人在山上住、水在箐裡淌”的情況。

“光伏提水工程的實施,及時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難的問題,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下一步,龍潭鄉將繼續協調各類資源,千方百計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龍潭鄉黨委副書記黃靈說。

雲南網記者 賈雲巍 通訊員 李建新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