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品味》:59個日常關鍵細節,讓魅力自然流露

《關鍵是品味》:59個日常關鍵細節,讓魅力自然流露

(愛德華·蒙克《生命的舞蹈》)


1

———— 寫在前面的話 ————


書還能這樣寫?就像一位老朋友,沏一壺熱茶,席地而坐,慢慢講起生活瑣事,而你卻聽得津津有味,發出生活真美好的感嘆。這就是我在讀松浦彌太郎先生的作品時所感受到的 —— 舒服。


知曉松浦彌太郎,是接觸《做王子,也做乞丐:松浦彌太郎的理想生活》這本書時。那個高中沒畢業就在舊金山闖蕩的18歲青年,那個不會說英語的漂泊浪子,那個發出“這就是人生啊”感嘆的思想者,深深吸引到了我。也正是通過這本自傳式的隨筆,我開始讀他的其他作品,比如《關鍵是品味》。


生活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就像鈴木俊隆禪師所說的那樣,“修行過一陣子之後,你就會明白,想要有快速、不尋常的精進是不可能的。哪怕你做了很大的努力,進步仍然只會是點點滴滴”。可見從生活中日漸精進、領悟道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而松浦彌太郎則對於生活有著獨特的理解,甚至被尊稱為日本的生活大師。其作品語言平實,拙樸可愛,儘管如此,讀起來卻能領悟到很多人生道理。


今天推薦的書,正是松浦彌太郎先生的作品《關鍵是品味》。到底什麼是品味?生活中做好哪些細節可以提升品味?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2

———— 什麼是品味 ————


生活中,一位女士衣著得體、舉止優雅,我們會讚歎:“品味真好!” 職場中,一位同事言之有物,待人接物真誠用心,我們也會羨慕:“有品味”。品味好的人不會對人說三道四,更不會對未知事件亂加評論。我們總想從這樣的人身上學到什麼,哪怕只是再見一面聊聊天也好。 可是,怎麼才能給品味下個具體的定義呢?


松浦彌太郎認為:寒暄的方式、寫信的方式、喝茶的方式與吃飯的方式、說話的方式與附和的方式、下廚與打掃的方式、走路的方式,乃至就坐的姿勢,當然,還有挑選穿戴在身上的衣物飾品及其搭配方式等,在這些人們每天都會做的事中,人人展現出各自的審美,即所謂的“品味”。


跟普通大眾一樣,松浦彌太郎先生也深切感受到,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任何人都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但邁向更高的層次,就關乎到人“品味”的高下。換言之,努力與精進可以讓人站起來,而品味可以讓人站的更高。


在任何時代,社會所追求的也只是嶄新的“品味”而已,但萬變不離其宗,其中有一些東西是不會改變的。唯有琢磨出具備自我風格的“品味”,才能從某個程度邁向更高的層次。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總會不盡如人意,工作也會陷入僵局。如果好品味能夠帶來好運,要不要一起學習“品味”這種自成一格的美學呢?


3

———— 磨鍊品味的方法 ————


本書的宣傳腰封上,寫著本書中囊括了“59個日常關鍵細節”。數字可以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但事實上作者並未按此羅列成書。所以在下文中,我也不會羅列,並不是因為複雜耗時,而是怕會沖淡大家想閱讀原書的興趣。鑑於此,我更願意分享下書中關於磨鍊品味讓我感觸頗深的幾點方法。


1、與其無所不知,不如無所不思。


外山滋比古先生曾言:“與其做一個無所不知的人,不如做一個無所不思的人。”學然後知不足,我們永遠做不到“無所不知”,但我們可以儘可能“無所不思”。


思考時痛苦又辛苦的作業,但堅持下去,你會樂在其中。松浦彌太郎先生每天會花兩個小時去“思考”,每天早上一小時,下午一小時。這段時間裡,他會深入探尋自己所想到的詞彙或創意,或是仔細思考想要找到答案的問題。正如用“美德”這個詞取代“品味”,就是通過思考得到的,而不是在其他地方查到、看到的。


去年在工作中我曾遇到巨大的瓶頸,要設計一款APP。面對沒有任何產品設計經驗的我,老闆只提出一個要求:好好琢磨。後來反覆推出四五種方案,最終敲定了APP的原型。成就源自於思考,當你靜下心來思考時,全世界都會為你開路。


2、沒有的東西就自己創造


松浦彌太郎在COW BOOKS策劃手提購物袋項目時,他一開始嘗試參加禮品展,結果買家都以價格太貴而拒絕購買。這些買家只談論價格和交易條件,而忽視產品的做法,讓他很失望。於是,他和五個朋友共同成立了展示會”STOCKISTS“,改變了傳統的運營模式,大獲成功。


“沒有的東西就自己創造”,雖然需要努力、花功夫,但這也是好品味的一種表現。聯想我國建國初期頂著巨大壓力研發“兩彈一星”,以及疫情期間面對口罩短缺,國家號召、領導企業趕工製作,這都是在創造自己沒有的東西。


生活中、工作中,面對不盡如人意的事物,如果我們能夠抱有“沒有的東西就自己造”的信念,人生中會多一些積極與創造,少一些失望與抱怨。


3、不逃避,與痛苦正面相對


不能經受逆風吹襲,是松浦彌太郎最不喜歡的事情,相信大多數人也是如此。我們喜歡被稱讚,而討厭被批評。然而,無論在朋友中、公司裡甚至世界的任何角落,一定存在反對我們的人,所以遭遇批評是人生中避免不了的事情。


如果選擇逃避,那麼就會被難受的感覺緊追不放。只要選擇不逃避,與痛苦正面相對,就不會被追得團團轉。


我曾在工作中,遇到團隊中同事的不配合與多次批評。他處處阻礙我工作的進行,最終也阻礙了他自身工作的開展,最終導致團隊整體業績下滑。於是我選擇靜下心來坦誠的與他交流,最終了解到他在本質上並非是針對於我,而是針對於企業現有政策。也正是通過這種不逃避的交流,我們才能夠摒棄前嫌,共同尋找解決之策。


4

———— 寫在最後的話 ————


同松浦彌太郎先生一樣,我也懷著好奇心去發現好的、美的東西,觀察、觸摸、瞭解它,然後將降臨到自己身上的幸福,傳遞給其他人。此刻我敲下的每一個文字,都在訴說《關鍵是品味》這本書帶給我的幸福,是多麼的想傳達給屏幕後的你。


最後,我想用松浦彌太郎先生喜歡的作家之一 —— 志賀直哉在《韻律》這本書中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優秀的人的工作——無論是做的事、說的話、寫的文字,什麼都好,能接觸到這些事令人非常愉快的。我一定也在某處擁有同樣的特質。要喚醒它,要振奮自己的精神,我必須要這麼做才行。我要清楚地(哪怕模糊地也好)感受到對於工作的意志。這種快感非常特別。


無論好的言語、好的畫作還是好的小說,真正美好的東西一定會在人的身上發揮這樣的作用。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迴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