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品味》:59个日常关键细节,让魅力自然流露

《关键是品味》:59个日常关键细节,让魅力自然流露

(爱德华·蒙克《生命的舞蹈》)


1

———— 写在前面的话 ————


书还能这样写?就像一位老朋友,沏一壶热茶,席地而坐,慢慢讲起生活琐事,而你却听得津津有味,发出生活真美好的感叹。这就是我在读松浦弥太郎先生的作品时所感受到的 —— 舒服。


知晓松浦弥太郎,是接触《做王子,也做乞丐:松浦弥太郎的理想生活》这本书时。那个高中没毕业就在旧金山闯荡的18岁青年,那个不会说英语的漂泊浪子,那个发出“这就是人生啊”感叹的思想者,深深吸引到了我。也正是通过这本自传式的随笔,我开始读他的其他作品,比如《关键是品味》。


生活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就像铃木俊隆禅师所说的那样,“修行过一阵子之后,你就会明白,想要有快速、不寻常的精进是不可能的。哪怕你做了很大的努力,进步仍然只会是点点滴滴”。可见从生活中日渐精进、领悟道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而松浦弥太郎则对于生活有着独特的理解,甚至被尊称为日本的生活大师。其作品语言平实,拙朴可爱,尽管如此,读起来却能领悟到很多人生道理。


今天推荐的书,正是松浦弥太郎先生的作品《关键是品味》。到底什么是品味?生活中做好哪些细节可以提升品味?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2

———— 什么是品味 ————


生活中,一位女士衣着得体、举止优雅,我们会赞叹:“品味真好!” 职场中,一位同事言之有物,待人接物真诚用心,我们也会羡慕:“有品味”。品味好的人不会对人说三道四,更不会对未知事件乱加评论。我们总想从这样的人身上学到什么,哪怕只是再见一面聊聊天也好。 可是,怎么才能给品味下个具体的定义呢?


松浦弥太郎认为:寒暄的方式、写信的方式、喝茶的方式与吃饭的方式、说话的方式与附和的方式、下厨与打扫的方式、走路的方式,乃至就坐的姿势,当然,还有挑选穿戴在身上的衣物饰品及其搭配方式等,在这些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中,人人展现出各自的审美,即所谓的“品味”。


跟普通大众一样,松浦弥太郎先生也深切感受到,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任何人都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但迈向更高的层次,就关乎到人“品味”的高下。换言之,努力与精进可以让人站起来,而品味可以让人站的更高。


在任何时代,社会所追求的也只是崭新的“品味”而已,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有一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唯有琢磨出具备自我风格的“品味”,才能从某个程度迈向更高的层次。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总会不尽如人意,工作也会陷入僵局。如果好品味能够带来好运,要不要一起学习“品味”这种自成一格的美学呢?


3

———— 磨炼品味的方法 ————


本书的宣传腰封上,写着本书中囊括了“59个日常关键细节”。数字可以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但事实上作者并未按此罗列成书。所以在下文中,我也不会罗列,并不是因为复杂耗时,而是怕会冲淡大家想阅读原书的兴趣。鉴于此,我更愿意分享下书中关于磨炼品味让我感触颇深的几点方法。


1、与其无所不知,不如无所不思。


外山滋比古先生曾言:“与其做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不如做一个无所不思的人。”学然后知不足,我们永远做不到“无所不知”,但我们可以尽可能“无所不思”。


思考时痛苦又辛苦的作业,但坚持下去,你会乐在其中。松浦弥太郎先生每天会花两个小时去“思考”,每天早上一小时,下午一小时。这段时间里,他会深入探寻自己所想到的词汇或创意,或是仔细思考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正如用“美德”这个词取代“品味”,就是通过思考得到的,而不是在其他地方查到、看到的。


去年在工作中我曾遇到巨大的瓶颈,要设计一款APP。面对没有任何产品设计经验的我,老板只提出一个要求:好好琢磨。后来反复推出四五种方案,最终敲定了APP的原型。成就源自于思考,当你静下心来思考时,全世界都会为你开路。


2、没有的东西就自己创造


松浦弥太郎在COW BOOKS策划手提购物袋项目时,他一开始尝试参加礼品展,结果买家都以价格太贵而拒绝购买。这些买家只谈论价格和交易条件,而忽视产品的做法,让他很失望。于是,他和五个朋友共同成立了展示会”STOCKISTS“,改变了传统的运营模式,大获成功。


“没有的东西就自己创造”,虽然需要努力、花功夫,但这也是好品味的一种表现。联想我国建国初期顶着巨大压力研发“两弹一星”,以及疫情期间面对口罩短缺,国家号召、领导企业赶工制作,这都是在创造自己没有的东西。


生活中、工作中,面对不尽如人意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够抱有“没有的东西就自己造”的信念,人生中会多一些积极与创造,少一些失望与抱怨。


3、不逃避,与痛苦正面相对


不能经受逆风吹袭,是松浦弥太郎最不喜欢的事情,相信大多数人也是如此。我们喜欢被称赞,而讨厌被批评。然而,无论在朋友中、公司里甚至世界的任何角落,一定存在反对我们的人,所以遭遇批评是人生中避免不了的事情。


如果选择逃避,那么就会被难受的感觉紧追不放。只要选择不逃避,与痛苦正面相对,就不会被追得团团转。


我曾在工作中,遇到团队中同事的不配合与多次批评。他处处阻碍我工作的进行,最终也阻碍了他自身工作的开展,最终导致团队整体业绩下滑。于是我选择静下心来坦诚的与他交流,最终了解到他在本质上并非是针对于我,而是针对于企业现有政策。也正是通过这种不逃避的交流,我们才能够摒弃前嫌,共同寻找解决之策。


4

———— 写在最后的话 ————


同松浦弥太郎先生一样,我也怀着好奇心去发现好的、美的东西,观察、触摸、了解它,然后将降临到自己身上的幸福,传递给其他人。此刻我敲下的每一个文字,都在诉说《关键是品味》这本书带给我的幸福,是多么的想传达给屏幕后的你。


最后,我想用松浦弥太郎先生喜欢的作家之一 —— 志贺直哉在《韵律》这本书中写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优秀的人的工作——无论是做的事、说的话、写的文字,什么都好,能接触到这些事令人非常愉快的。我一定也在某处拥有同样的特质。要唤醒它,要振奋自己的精神,我必须要这么做才行。我要清楚地(哪怕模糊地也好)感受到对于工作的意志。这种快感非常特别。


无论好的言语、好的画作还是好的小说,真正美好的东西一定会在人的身上发挥这样的作用。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回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