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關羽車上裝的是什麼?

《三國演義》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開篇,書中交代:劉備“家貧,販屨織蓆為業”;張飛“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劉備張飛偶遇,談得投機,一同到酒館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

劉備見來人氣度不凡,遂邀來同飲,此時關羽自報家門說道:

“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三人“簡歷”都交代完了,論起職業生計,劉備是賣草鞋和草蓆的小販,張飛是賣酒屠豬的富戶,可頗為奇怪的是,關羽的職業卻被含糊帶過了。他逃難江湖五六年,現在想從軍破賊(黃巾),說明此時他不是軍人不能靠領軍餉生存,那麼這輛車應該就是他的謀生工具。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查閱《三國志》發現,其中依然沒提關羽從軍前的職業: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

雖說正史和演義都找不到線索,可是民間百姓卻知道關羽曾經的職業——賣豆腐!

如此看來,當年關二爺推的小車上很可能裝的是熱氣騰騰的豆腐啊。

關羽制賣豆腐的傳說源遠流長

民間有句歇後語:“關公賣豆腐——人硬貨不硬”,小說《金瓶梅》裡就曾用到這個歇後語。

料他家也沒少你這個窮親戚,休要做打嘴的獻世包!關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竹坡本金瓶梅.第七八回》)

在民間一直廣泛流傳著關羽賣豆腐、做豆腐的傳說,有的故事說他很小時被一對養父母收養,這對老夫婦就是賣豆腐的;有的故事說他在殺人逃亡後,靠賣豆腐維持生計;還有的故事說,他在鎮守荊州時利用會製作豆腐的經驗幫兵士們解除了病患……

例如有這樣一個傳說:關羽逃難時,靠豆腐為生,一個賣糖的小販來找他茬,說他的豆腐摻假了,盡是水。關羽反駁說,做豆腐總要加水,你賣糖的不是也要用水嗎。賣糖小販說,我是把糖裡的水擠幹了賣,你的豆腐可是帶著水賣。關羽一聽,羞紅了臉,就撇下這行參軍去了,從此以後他就變成了大紅臉。據說,在湖北襄陽一帶還流傳這樣的歌謠:“關公曾把豆腐賣,反倒討厭這碗菜。關公窮,關公富,關公不吃水豆腐。”

又如,在湖北荊州一帶流傳著“關公豆腐”的傳說:傳說關羽鎮守荊州時,一年的端午節,兵士操練時酷熱難當,很多人因為內火過重生了病。關羽想起豆腐可以清熱去火,他的老本行又是做豆腐的,於是命糧草官找來大量黃豆磨豆腐。豆漿煮沸後,他親自點好豆腐,裝入包袱,擠去水份。可是因為他不操舊業,手藝有點生疏,點豆腐的石膏用輕了,做出來的豆腐太嫩了。沒想到品嚐一下,特別清涼可口,這下兵士們吃上了嫩豆腐,很快內火病都治好了。後來,又有軍卒把皮蛋拌入嫩豆腐中,更加可口。從此,當地多了一道名菜“嫩豆腐”。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石牌古鎮的關公豆腐

民間不僅有流傳著關羽制賣豆腐的傳說,豆腐行更是把關公奉為祖師爺。

民間有玩笑“男子漢,大豆腐”,軟踏踏的豆腐本不該和陽剛的男子並稱。這也很可能是《三國演義》將關羽“職業”含糊帶過的原因,為尊者諱嘛。

也許有人會說民間傳說荒誕不經,不足為信。然而,源遠流長的民間傳說往往蘊含著很多真實的信息,需要我們尋找和發現。試想,關羽這樣一位震鑠古今、被奉為神明的男子,為什麼偏偏要和豆腐這樣一種食品聯繫起來?“安排”一個別的工作給他不行麼?

這是因為做豆腐需要一種原料,關羽,正是這種原料當仁不讓的“代言人”!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關羽的家鄉解州,有座不一般的湖

無論史書還是演義,都講到關羽是“河東解(解良)”人。關羽的家鄉,就在今天山西運城市鹽湖區西南十五公里的解州鎮。解州以關公故里而聞名於世,那裡屹立著全國最大的關帝廟。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解州關帝廟

運城(解州所在地)除了以關羽家鄉著稱外,還有另一個知名之處:鹽池

鹽池位於運城之南,是中條山下、涑水河畔的一座內陸鹹水湖,古稱“解池”、“潞池”或“河東鹽池”。(以下簡稱“鹽池”)

也許在今天來看它的名頭不是特別響亮,但在古代它卻有著極其特殊和尊貴的地位。鹽業,是我國古代財政賦稅的支柱,國家如果想要穩定發達必須要得魚鹽之利。因解州鹽池出產潞鹽,所以它一直是歷代重要的“經濟基地”之一,對財政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春秋時代,運城地區即稱為“鹽邑”。唐大曆末,河東鹽稅曾佔到全國財政收入的1/8;宋代則“惟是海鹽與解池之鹽,最資國用(《文獻通考》)”。

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它是人體不可或缺之物,即如《天工開物》所稱:鹽之鹹味“為生人生氣之源”。

潞鹽,不同於以煎熬法煉製的海鹽和西南井鹽,它主要靠日曬和風吹而結晶。因池水中含有的各種嗜鹽微生物色素各異,俯瞰鹽池,常會看到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鹽池湖表的滷水,為鹼性,其中含有鈉、鎂、鉀、鈣等金屬離子,在夏天多呈現為玫瑰紅。熟悉當地傳說的人們知道,它還有一個極為神奇的名字——“蚩尤血”。

解州鹽澤,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嘗溢;大旱未嘗涸。滷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謂之“

蚩尤血”。(沈括《夢溪筆談》)


宋代王禹稱《鹽池十八韻》:“ 涿鹿城雖近, 蚩尤血若何?”自注:“世相傳皆雲:鹽池是蚩尤血。”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蚩尤

華夏始祖黃帝大戰蚩尤的神話傳說家喻戶曉,二人領軍大戰於冀州涿鹿,蚩尤戰敗被殺。傳說,蚩尤的身體被斬斷後分開丟棄在解州,所以此地才名為“解”(當地人讀音作“亥”)。

這雖是神話,卻深深紮根於現實的民俗和歷史之中,在今天鹽池的南邊,至今還有名為“蚩尤村”的村莊。仔細想來,原來神話中的蚩尤血其實就是古人對鹽池中暗紅色“鹽滷”的象徵。

此外,堯舜禹所建的都城:平陽(今山西臨汾)、蒲坂(今山西永濟)、安邑(今山西運城北),均在鹽池周邊,這說明華夏文明的發祥與鹽池之鹽密不可分。錢穆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認為解州鹽池:

成為古代中國中原各部族共同爭奪的一個目標…佔到鹽池的,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領袖之資格。

那麼,上述與解州鹽池有關的一切又和關羽的“職業”有什麼關聯呢?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關雲長大戰蚩尤,荒誕神話背後的真實含義

“關羽破蚩尤”,一個聽起來非常“不靠譜”的傳說,將解州鹽池與關羽聯繫在一起。

先來看這個故事的“低配”版,在《道法會元》、《漢天師世家》等書中講道,宋徽宗時代,一年冬天,解州鹽池有蛟龍作孽,導致池水淤漲,無法制鹽,百姓深受其害。後來皇帝請來了張天師做法,向鹽池內投入符咒後,頓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過了一會兒有一條蛟龍死在池岸邊上。徽宗好奇地問天師請的是何神將,天師說請的是關羽,說罷,真的揮劍作法,把關羽請到了金鑾殿上。徽宗嚇壞了,忙丟下一把崇寧錢給關羽,說是以此加封,從此關羽又多了一個封號“崇寧真君”。到了第二年春天,地方官員報告鹽業生產和稅賦都恢復正常了。

十二月望日,召見。上曰:“淤池水溢,民罹其害,故召卿治之。”命下即書鐵符,令弟子祝永佑同中官投鹽池岸圯處。少頃,雷電晝晦,有蛟孽死水裔。上問:“卿向治蛟孽,用何將?還可見否?”曰:“臣所役者關羽,當召至。”即握劍召於殿左,羽隨見,上驚擲祟寧錢與之曰:“以封汝。”世因祀為崇寧真君。明年三月,奏

鹽課復常

(《漢天師世家·卷三》)

關羽降身大宋朝殺死一條蛟龍,說實話,這個故事已經很神奇了,但它的“高配版”更加誇張,講的是關羽到大宋朝殺死了蚩尤。元雜劇有《關雲長大破蚩尤》一劇,運城民間也廣為流傳著這樣的傳說。因為是神話,所以在細節上有很多不同,但主題全是說關羽把蚩尤打敗,護佑了家鄉鹽池的生產。

明人《湧幢小品》載:

山西鹽池在解州,雲長所產處也。相傳黃帝執蚩尤於中冀,戮之,肢體身首異處,而名其地曰“解”。其血化為滷,遂成池。宋崇寧中,池水數潰,張虛靜攝雲長之神治之,池鹽如故。雲長見像於廷,於是加封拓祠。祠最偉,神亦最靈。池長百二十里,闊七里,周垣守之。每大雨,輒能敗鹽。必禱於神而止。蚩尤以其血為萬世利,而云長周旋,永此利源,同於煮海,奇矣奇矣

《萬曆野獲編》也說:

至宋大中祥符之甲寅,鹽池大壞,關壯繆以陰兵與蚩尤大戰而破之,始為之建祠。至崇寧元年,加封關為忠惠公。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常言道“人傑地靈”,在古人看來,一個地方誕生的豪傑就是此地的神靈。這樣的神靈超越了時間,永遠停駐守候於此。我們可以把蚩尤看做是鹽池的惡神,關羽則是鹽池的守護神;惡神破壞了鹽業,而善神恢復了生產。雖是不經的神話,其核心寓意卻與鹽池的鹽業生產息息相關。

關羽和蚩尤,正是象徵著鹽池產鹽業的一體兩面。

其實,古人也早已發現了這一點,明人朱國禎在其《湧幢小品》評點道:“蚩尤以其血為萬世利,而云長周旋,永此利源。”顯然,作者完全明白:

蚩尤也好,關羽也好,兩位神靈均象徵著給人民帶來萬代福利的池鹽;兩位神靈的爭鬥與周旋,不過是一正一負兩種力量的相愛相殺,最終象徵著鹽池生產永遠向好、趨吉避凶。

那麼,現實中池鹽生產的生產又是怎樣的呢?

池鹽的生產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天工開物》中的池鹽生產示意圖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

“池鹽……今唯解州種之。疏鹵地為畦壟,而塹圍之,引池水注入,久則色赤,待夏秋南風大起,則一夜結成……

湖水中的滷水,是製鹽的關鍵原料,食鹽(氯化鈉)即是由滷水脫離雜質結晶而成。

池鹽的製法,簡言之稱為“墾畦澆曬法”。每到春季,人們在鹽池邊犁出一塊塊長方形畦地(結晶池),將鹽池中的滷水引入,再輔以一定比例的淡水,即會很快成鹽,掃取即可食用,這樣的生產在春夏秋三季進行。墾畦澆曬法從春秋時代孕育,到唐代已臻成熟。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雖然墾畦澆曬法包含了不少人工操作,但不得不說,此法特別仰賴老天的自然之力,這是多麼“便宜又美好”的事情。可是有一利終有一弊,靠老天成鹽同時也要承擔老天的破壞力。

曬鹽,必須依賴充足的日照、東南風的吹拂和適當的雨水,如果因天氣原因導致日照不足、風力不夠甚至風向不對,或者湖水中濁流侵入,鹽的產量和質量都會下降,嚴重時,則對生產構成致命威脅。如《河東鹽法備覽》說,如遇“東北、西南風,鹽花不浮,滿畦如沸粥狀,謂之‘粥發’,味苦色惡,不堪食用,須刮畦外。”

於是,這些破壞成鹽的因素在神話傳說裡便化身為一個醜惡的反面形象——“蚩尤”,因為蚩尤血始終是對未成鹽的滷水的比喻,鹽滷水含毒而不可食用;反之,關公則代表好的一面,他是適宜成鹽的陽光、風力、水流的化身。關羽戰勝蚩尤即象徵著鹽池中的滷水被徹底“降服”,鹽可以順利結晶,鹽業生產大獲成功!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宋·蘇頌《圖經本草》中,宋州解州池鹽場圖

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當我們發現關羽和鹽池之水的內在關聯後,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傳說中關羽會去賣豆腐。因為關羽正是鹽滷水的最佳“代言人”!

豆腐,作為一種人為加工食品,可以說是我國古人獨有的發明創造。傳說,製作豆腐的技術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在煉丹時偶然發現的,所以它還有一個隱晦而文藝的名字:“淮南術”。

常言道: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豆腐的發明,最關鍵也是最“偉大”的一道工序是“點化”。古人發現,豆子研磨成豆漿後經滷水點化可以形成半固體狀物,吃起來別有風味,這即是豆腐。(除鹽滷外,石膏也可以點豆腐,此文不涉及。)

因此,鹽滷水即是做豆腐最重要的輔助原料。鹽滷的主要成分氯化鎂、硫酸鎂和氯化鈉等鹽類物質的混合物,它遇到豆漿中的蛋白質後會形成膠體,即豆腐。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關羽的家鄉坐擁鹽池之利,那裡最“趁”的恐怕就是滷水了,所以關羽制賣豆腐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那麼,行走江湖時又怎麼攜帶滷水呢?不用擔心,滷水可以製成固體,天然的滷水經過蒸發冷卻後析出氯化鎂結晶,形成滷塊或者滷粉,使用之時研磨化開即可。

至此,我們終於揭開了《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職業之謎”,正如民間傳說所言,關羽從軍前很可能是以制賣豆腐為生計。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私鹽販與財神爺

此外,我們甚至可以再做一個更為大膽的猜測:在東漢末年那樣一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時代,關羽的小推車上除了豆腐之外,可能還暗藏著一些更加貴重且“犯禁”的物品——私鹽。

畢竟豆腐賣不了幾個錢還不容易保存,一個逃犯要想活命必須得有點“硬通貨”才行。

中國曆代都明令禁止販賣私鹽,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一般認為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實行食鹽官賣,嚴禁私煮之後,鹽始有官、私之分。然而,畢竟“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因利潤的誘惑,民間販賣私鹽的行為也始終在歷史的暗線中行進。民間私鹽的泛濫,往往是古代王朝進入動盪時代一個標誌。例如,黃巢是著名的私鹽販子,也是唐王朝的掘墓人;小說《隋唐演義》以程咬金販賣私鹽的情節喻指隋末天下大亂,等等。

因此,作為文學作品的《三國演義》給出同樣的暗示——即“關羽是私鹽販子”,也是合情合理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小說中剛出場時的關羽,更像是解州鹽池周邊千萬百姓中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他世代辛苦以製鹽為業;同時,因條件之便,也會製作、販賣豆腐謀求生計;可在一個戰亂頻仍,活命都難的亂世,他也會鋌而走險,以販賣私鹽求利謀生,這樣的百姓在當時一定大有人在。

在民俗信仰中,關羽有個重要的神格——財神。在古代,鹽即是巨大財富的象徵,以此對照,亦能感受到關羽和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然而,畢竟關公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高大無比,不論說出他豆腐小販的身份還是直言他私鹽販子的身份都十分不妥,如前所述還是要“為尊者諱”,所以小說只以一輛車子略加暗示,其他便語焉不詳了。

三國謎案:劉備賣草鞋,張飛賣豬肉,關羽推個車卻不知是做什麼的

必須指出,關羽不僅是一位歷史人物更是一位文學人物和神話宗教人物,甚至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他作為歷史人物的意義已經遠遠小於他作為文化人物的意義。關羽的事蹟,不但包含著歷史,更映射著文化。對關羽的形象和事蹟不必苛求是否與歷史嚴絲合縫,而是應追索其象徵隱喻之意。

探謎君從史地、文學、民俗這些維度去探尋他的“職業”真相,其目地不是為了還原一段歷史,而是為了發現其中隱藏的文化內涵。


參考書籍:

《天工開物》;《關雲長破蚩尤》;《中國飲食科學技術史稿》;《關羽崇拜研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