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領域補短板項目庫(二):奶業提質增效建設工程

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做好“三農”領域補短板項目庫建設工作的通知(農辦計財【2020】2-6號)文件,奶業提質增效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內容摘要如下:

一、建設內容

1)養殖設施改造:支持養殖設施設備升級,提升標準化水平的圈舍、擠奶、防疫、質量檢測等配套設施設備水平,解決養殖成本高效益差的問題。

2)飼草料生產供應:支持奶牛飼草料種植、收穫、加工、貯存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就地就近供應飼草料,解決種養脫節循環不暢的問題。

3)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支持種養一體化、有機肥生產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推進奶牛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解決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

4)乳製品生產加工:支持加工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生產工藝升級、檢驗檢測設備配備以及冷鏈運輸流通體系建設,加工巴氏殺菌乳、發酵乳、奶酪等乳製品,推動奶牛養殖向乳品加工和流通拓展,解決養殖加工聯結鬆散的問題。

5)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支持奶牛場養殖軟件系統改造升級,建立全國奶業生產大數據平臺,及時監測奶牛生產數據變化,追溯生鮮乳質量安全,解決奶業數據信息孤島的問題。

二、建設佈局和任務

項目佈局突出內蒙古、黑龍江、河北三個重點省,統籌其他7個奶業主產省,兼顧奶業潛力發展區域,特別是中小牧場集中的雲南、廣西等省份,擇優建設。2020—2022年,計劃用3年時間,集中實施奶業提質增效建設工程,支持建設1500個奶牛養殖場、100個奶農辦乳製品加工廠。

三、實施主體

項目實施主體為存欄在100頭以上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優先支持中小奶牛養殖場和奶農合作社。

四、投資標準

1)奶牛養殖場改造升級。以一個存欄200頭的奶牛養殖場為標準進行測算,填平補齊、達標建設共需200萬元資金,中央原則上按照每頭奶牛0.5萬元的標準給予支持,單個牧場平均支持標準為100萬元,剩餘資金由地方或者養殖場配套。

2)奶農發展乳製品加工。以一個日處理能力10噸生鮮乳能力的中小型乳製品加工廠進行測算,完成廠房建設、設施裝備購置、形成達產需要1000萬元的資金。中央原則上對單個加工廠平均支持標準為500萬元,剩餘資金由地方或者養殖場配套。

“三農”領域補短板項目庫(二):奶業提質增效建設工程

獲取更多農業規劃知識和諮詢,歡迎關注“長三角農業規劃”(VX號:znftcs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