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駛入新航道 降下“規模”桅杆,升起“銷售”風帆

沿著舊地圖,用著舊航具,找不到新大陸。

“不轉型就是在等死。”這是目前許許多多國內的企業發出的感嘆。

3月31日,中國恆大(HK.3333)發佈2019年度業績,各項核心指標保持行業領先。同時,許家印在會上宣佈,“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在轉型的道路上,恆大再次先行一步。這一次,恆大直接從發展戰略著手,“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作為房企航向上的領頭艦,恆大拋開了舊地圖,換上了新航具,開始駛入新航道。

恆大駛入新航道 降下“規模”桅杆,升起“銷售”風帆

許家印宣佈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降下“規模”桅杆,輕舟前行

堅守“房住不炒”的底線,“野蠻生長”悄然退潮。曾幾何時的房地產盛宴,如今也已開始下落,前所未有的調整震盪期來臨。

風雲變幻的樓市,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共同挑戰。狹窄的航道上,曾經負重前行的房企們,感受到了擁擠。

有前瞻性的房企已做出改變。平穩,方能輕舟前行。

恆大,降下了“規模”桅杆。著力控制土地儲備規模,要實現土地儲備負增長,即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以降低土地費用支出,減少資金沉澱。

同時,恆大還採用強有力的成本控制,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成本的降低也進一步確保了負債的降低。

升起“銷售”風帆,順勢而上

樓市天花板漸近了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房地產投資今年一定要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房地產銷售和投資的平穩發展和中央精神並不矛盾,甚至是一致的。另外在剛需層面,二胎三胎家庭的增多等因素,改善型住房需求在不停增加。

今年一季度,憑藉“網上賣房”的顛覆性營銷模式,恆大銷售額1465億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均為行業第一,控規模,但要高增長,就得升起“銷售”風帆。

根據恆大的內控目標,2020年力爭實現銷售8000億,2022年力爭1萬億。

8000億銷售目標的底氣首先來自其龐大的土地儲備。目前恆大土儲約3億平,隨著土儲的陸續開發入市,銷售將穩健增長,回款能力也將持續提升,從而增加現金流、降低負債。

有了強大的底氣,恆大也讓房地產行業從傳統行業邁入了互聯網+時代,從而順勢而上。

恆大駛入新航道 降下“規模”桅杆,升起“銷售”風帆

恆大一季度銷售及回款對照圖

駛入新航道,大降負債

降下“規模”桅杆,升起“銷售”風帆,恆大也將駛入新航道。

降負債,穩決心,更能促發展。

許家印透露,未來三年, 2020到2022年期間,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他還現場算起了賬來:“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隨著一季度,樓市營銷比拼落下帷幕,恆大也順利的摘得了一季度的房企銷售桂冠。而如今,恆大也將在新戰略的加成下,憑藉著其在銷售能力、土地儲備、產品品質、管控能力和團隊執行力等方面的優勢,讓降負債舉措更近一步。

好風憑藉力,在“強者恆強”的地產行業,恆大撇開了擁擠的舊航道,駛入了新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