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他憑什麼一個人推翻了整個美國夢?司各特

最近呢,我很忐忑的看完了一部片子《了不起的蓋茨比》,這個電影發行時間其實已經很長了,我一直沒敢看的原因倒不是因為我懶得動,而是我真的很害怕自己喜歡的作品被拍的啥也不是,就像某鬥氣化馬一樣,我相信你也可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明明很好的小說,偏偏被拍的像是弱智教育片還美其名曰大製作,分明是糟蹋東西,讓人痛心。

1925年,他憑什麼一個人推翻了整個美國夢?司各特/小李子

但很意外,《了不起的蓋茨比》翻拍的還是相當完美,無論劇情、佈景都與原著相差無幾,甚至說比原著還要多出一點視覺體驗快感的味道,讓人很留戀。

其實,這個電影的原著,就被譽為“公然推翻美國夢”之作,但是作為這麼一部“反”的小說,卻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甚至圍繞他的評論、挖掘一直沒有停過,就連它的厭惡者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偉大的小說,那麼為什麼它會有如此盛名呢?

1925年,他憑什麼一個人推翻了整個美國夢?司各特/小李子

首先,它最大限度的還原了一戰後,被刺激的美國經濟之下出現的社會現象,包括電話、汽車的普及,換句話說,這是對那個時代最為真實的描寫,以至於有評論家說“小說對社會的描寫蓋過了作者故事結構的精巧之處”。

1925年,他憑什麼一個人推翻了整個美國夢?司各特/小李子

其次,它的思想意識,揭露了上流社會骯髒黑暗的一面,這些看似光鮮靚麗的人,滿口仁義道德,但做的卻遠不是人乾的事,相比之下,靠“違禁”成為暴發戶被上流社會看為土豪、道德破壞者的蓋茨比,卻因為堅守自己的愛情,獨立的人格、擔當和純真的感情,得到了作者的好感欽佩,在作者看來蓋茨比遠比那些只是樹立人設標榜自己身份的人光明的多。

1925年,他憑什麼一個人推翻了整個美國夢?司各特/小李子

一戰後的美國夢是被金錢刺激的夢,道德成為金錢的奴隸,人們被慾望支配,而司各特敢於寫出這個時代存在的骯髒,敢於寫出“體面人”背後的醜陋,筆鋒化刀,為我們揭示了一段悽慘唯美的愛情故事,同時,反映了階級道德,讓人感嘆良多。

金錢不是萬能的,道德同樣不是以金錢為衡量的,人是複雜的,同樣是利益的,要看到事物的複雜性,堅守本心才不會迷失自我。

當然,電影絕佳的佈景,鏡頭語言,也是本片的一大亮點,讓人很是享受,如果有條件的話,推薦大家去看看,很有意義。


1925年,他憑什麼一個人推翻了整個美國夢?司各特/小李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