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桌上,實力才能決定話語權

蘇秦合縱六國來對抗秦國,效果十分明顯,但張儀一出,這種強有力的聯盟就迅速土崩瓦解。

這種瓦解,既有各諸侯國之間各自利益思量的原因,更因為張儀有強秦為背書。

(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縱橫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起說,成其橫道。《史記·張儀列傳》)


談判桌上,實力才能決定話語權

01

張儀與蘇秦都師同鬼谷子,蘇秦已經逐漸顯貴於各諸侯國的時候,張儀還在到處應聘。

看到師弟張儀到處碰壁,也擔心秦國率先攻打趙國使自己的合縱之策無法落實,蘇秦決定挾恩以圖報,暗中資助張儀到了秦國。

相比其他諸侯國,秦國是建國最晚的,且發源地的條件也是最為艱苦的,不僅封地上叢林荊棘,而且還要充當為周朝抵擋戎狄的先鋒部隊。

雖然條件艱苦,但架不住歷代秦國主政者的勵精圖治,特別是在人才方面的重視,到秦惠王時期,秦國已經初露統一六國端倪。

張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了秦國。

在楚國遲遲到不到楚王召見,且還被楚相汙衊為偷玉賊的張儀,一來秦國就見到了秦王,並受到重用。

秦國與其他諸侯國對人才的重視程度高下立見。

來到秦國後,張儀與秦惠王之間配合得最好的,實施得最為成功的,莫過於連橫之策。

張儀初說魏襄王,魏襄王不同意,秦國立馬為張儀背書,發兵攻打魏國,魏國大敗。

雖然張儀沒有說服魏襄王,但秦王卻沒有怪罪他,暗地裡給張儀更多的活動經費。

張儀一看領導這麼信任,於是更加賣力地為秦惠王效力。

終於等了四年,魏襄王死了,魏哀王立。

張儀又遊說魏哀王與秦國聯合,魏哀王還是不聽。秦國再次為張儀鼓勁,又派兵大敗魏國。

秦國兩次為張儀背書,讓魏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張儀的建議。

於是,在齊國來攻打魏國的時候,張儀再次向魏哀王建議:“就算是親兄弟都有為錢財爭奪得你死我活的,何況合縱的各諸侯國各有各的心思,你要是不投靠秦國的話,秦國又會派兵來攻打,魏國滅亡也只是遲早的事。

“秦國的目標是楚國而不是魏國,如果你們與秦國修好,以秦國的強大,其他諸侯國必然不敢來攻打你們,你們就安全了。”

被秦軍打怕了的魏哀王權衡之下,終於選擇向秦國靠攏。


談判桌上,實力才能決定話語權

02

秦國想攻打齊國,又擔心齊楚聯合後,自己不是對手,於是派張儀去楚國遊說。

對於楚國,張儀採用的是騙術,他誘惑楚懷王,只要楚國與齊國斷交,那麼秦國將給楚國六百里地。

楚懷王也是短視的,認為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六百里地,實在是賺大發了,於是馬上同意了張儀的建議。

在與齊國斷交後,楚懷王派人與張儀一同去秦國取那六百里地,不料張儀耍賴,一到秦國就閉門不見楚國使者。

是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自己被算計了,但是,楚懷王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張儀閉門不見,可能是因為自己與齊國決裂得不夠明顯,秦國看不到誠意。

於是,他派人大罵齊王。齊王大怒,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與秦國聯合了。

張儀見目的已經達成,於是告訴楚懷王的使者,六百里地沒有,六里地倒是有。

楚懷王一看,自己被耍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楚懷王不顧秦齊聯合,自己實力不足的現實,發兵攻打秦國。

果然,楚國被秦、齊聯軍打得落花流水。

在這件事上,張儀有膽量洗刷楚國,正是因為張儀有秦國這個強大的後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張儀知道,只要齊、楚聯盟破裂,無論是齊國還是楚國,任何一國的實力都無法與秦國相較量,因此,他不怕得罪楚國。

打就打唄,誰怕誰,開打了還能再多賺幾個城池。

這種強大後臺所帶來的自信心,在張儀與楚王第二次交鋒中再次表現出來。

03

秦國想要楚國的黔中之地,楚懷王對張儀恨不得食其骨啖其肉,提出拿張儀來換。

張儀好不容虎口脫險,正要回到秦國,卻聽到蘇秦死了的消息。

蘇秦曾經幫助過張儀,因此張儀答應蘇秦,在蘇秦在世期間,絕不鼓動秦國攻打趙國。

現在蘇秦死了,張儀認為自己大展身手的時候到了。

他告訴楚懷王,秦國已經佔據了天下快一半的土地,軍事力量力壓四國,君臣百姓團結齊心,現在的秦國就如一頭猛虎。楚國要是不與秦國較好,那麼秦軍一路而下,楚國勢必滅亡。

這次,剛剛虎口脫險的張儀已經不是騙了,而是赤裸裸地威脅楚懷王了。

楚懷王也被嚇唬住了,直接將黔中之地給了秦國。

如果沒有強大的秦國在後面支持張儀,張儀根本就沒有機會在談判桌上掌握話語權。

這種談判桌上實力之間的較量,如果對比張儀和蘇秦遊說之詞的不同語氣後,感覺會更加明顯。

04


談判桌上,實力才能決定話語權

既然要破壞蘇秦建立起來的合縱之策,張儀當然不可能只遊說楚懷王。

離開楚國的張儀又來到了韓國。

在遊說韓王的時候,張儀指出韓國窮山惡水,地少糧缺,兵馬不足。

接著,張儀直接恐嚇韓王,秦國兵強馬壯,將士勇敢,拿下不聽話的小國,就如囊中取物般容易。

韓國要是不聽秦國的,秦國打得你國家分裂是分分鐘的事。只要你們聽從秦國的,秦國就不會攻打你們了。

張儀在遊說韓國中,再次明晃晃地拿出了秦國這個強大的後臺。

正是看到了秦國的強大,韓王儘管被張儀恐嚇,但思量一番後,還是答應了張儀的要求。

張儀在後來遊說齊王時,又說:“你以為趙國可以保護你,錯了,如果趙國和秦國對抗,趙國就算贏了戰爭,但他的家底也都打空了,是徒有戰爭之名而無戰勝之實。為什麼,因為秦國強大。”

在做好鋪墊後,張儀乾脆明明白白地說:“你現在要是不站在秦國這邊,秦國就會揮軍南下,到時候臨淄、即墨就不再是你的領土了,你想向秦國求和,也沒機會了。”

齊王在張儀威脅下,又聽從了張儀的建議。

齊王為什麼相信張儀的話?因為齊王知道秦國有這樣的實力,前面魏國不聽話,不就被秦國狠狠地教訓了幾次嗎?

張儀在遊說燕王時,也是威嚇:“你要是不跟著秦國幹,秦軍馬上就派兵攻打你們。”

燕王也被嚇唬住了,決定緊跟秦國。

在面對實力相差不大的趙國時,張儀的語氣明顯謙卑多了:“你聯合其他諸侯國對抗秦國,讓秦兵15年不敢出函谷關,你們兵強馬壯,我們實力不相上下,為什麼不強強聯合,一起幹一番大事業呢?”

無論是面對比秦國小的諸侯國還是面對與秦國差不多的諸侯國,張儀都沒有忘記指出秦國的強大。

而各諸侯國最終聽從張儀的建議,也正是看到了張儀背後秦國的強大實力。

因此,在談判桌上,沒有實力就沒有話語權,自古以來,從未變過。

而要想有尊要,能夠爽快地對別人說“不”,只有做好內容,強大自己的實力才行。

君不見,待極為信任張儀的秦惠王去世後,張儀的連橫之策立馬土崩瓦解。其中關鍵原因就是,張儀沒有了秦國的背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