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過雅思、考研D9---學英語為啥那麼難?

昨天值班,今天忙到十一點,處理了病人。說實在真不想考博士了。磚頭一樣厚的診斷學,看見就想吐。

今天想寫為啥學談談自己對為啥學英語那麼難?

如果對我自己的評估,按照自己的把握尺度看。給自己的打分。10分滿分的話。

閱讀 8分 寫作5分 口語5分。

我想這個分數是大多數學英語的組成結構,閱讀比寫作好,輸入比輸出強。

閱讀是吸收的過程,但是因為對英語的吸收不敏感,本來應該成為養分的變成了大便。

舉例:如果第一次接受到有人中文說:人工智能,大數據,我們馬上就會記住,見到另外一個人,你會脫口而出人工智能,大數據。

如果第一次接受英語:artificial intelligence,big data,我們會卡殼,可能會說,不一定會寫,倒過來也是一樣。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因為人腦有記憶--翻譯--存貯功能,整個鏈條是設計調節反射和大腦的記憶與輸出。

只有足夠熟練到記憶---輸出的時間夠短才能在聽--說--讀--寫之間自如切換。中間任何一環出問題,輸出都會卡殼。所以所謂的學語言需要語言環境就是這個意思。

在英語環境下,我們的輸出和輸入是幾乎同步進行,存貯也是在同步進行,隨著一段時間的練習,人腦習慣了這種模式,不經意間英語就有了大幅度增強。

不同的語言環境--對應不同的接受與輸出。比如在中文輸入的英語不地道,但是達到表達自如的地步,可能在開始會出現聽不懂與表達不清晰的情況,但是隨著慢慢的表達修正,會越來越習慣。

所以在國內也能學好英語,關鍵是學標準的英語,輸出標準的英語。如果學印度英語,在印度交流沒問題,但是到美國就會卡殼。

今日隨便看看英語,不能放鬆啊。

飛過雅思、考研D9---學英語為啥那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