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恐的2020,霍亂中的長春樓市

鄭墨跡 墨跡樓市

加西亞·馬爾克斯有一本著名的小說,叫做《霍亂時期的愛情》,主題是“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


然而在2020年,我們也經歷著各種折磨:疫情、死亡、經濟危機、油價崩盤、高考延期,我們在迷茫和惶恐中尋找。我們在尋找的是什麼?


就是在未來的不確定中,把控自己可以抓住的東西。


因為疫情帶來的世界不確定性,太大了,剛刷到新聞,美國已經16萬確診病例,全世界的匯率都與美元掛鉤;石油剛剛跌破20美元,然而石油又以美金結算;世界各大產糧國,又宣佈禁止出口糧食。疫情對世界的影響,遠未結束,中國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最後,傳導到長春這個小小的樓市中,又會造成多大波瀾?


不過,最近樓市最大的波瀾就是維權。從我觀察到的樓市維權事件中,數十家中小盤企業,幾乎都遭遇了維權,尤以本土企業為多。


近期,各種公眾號對維權事件的解讀和報道,層出不窮,包括我上週也淺薄的聊了點自己的微末見解,更多的原委我也不想多談了。基本事實就是,調高備案價,打個虛的折扣,然後錢進了渠道口袋中。


開發商在為傳統的渠道銷售方式買單,消費者在參透了這種模式後,瘋狂的反撲。其實這些早就有,只是沒人注意罷了。


這時候自媒體人挺難的,要不就站消費者立場,狂噴開發商;要不就站開發商立場,瘋狂洗白。我誰也不站,只聊自己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是,站的高一點,看的遠一點,想的多一點,一切迴歸房子的本身價值!


因為,你1.5萬抵3萬也好,2萬抵4萬也好,抵的畢竟不是40萬。你價值百萬的房子,未來到底是漲幾十萬,還是跌幾十萬,這更重要吧!


1.5萬抵3萬,就像是雙十一的一場虛假折扣表演,最後,你要關注的還是你買到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真貨吧!你如果買到了一個性價比極低的房子,損失的是3萬塊錢嗎?那可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正經買房子的,需要從紛亂的現象中,抓到問題的本質,房子好不好,值不值,才是問題的核心。


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帳篷是不是丟了,還得多看看星空。


房子的事說完了。


維權的家長們,趕緊看看今年孩子咋上學吧!告訴你一件更恐怖的事,幼升小,小升初,又快報名了,趕緊提前操作吧!


因為一些私立學校,已經啟動招生了!私立校建議內容,上我去年的文章裡翻吧,基本論調沒變!四大私立牛校,依然推薦!


從我目前知道的一些消息,去年那些看起來十分嚴格的限制私立校政策,還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擋不住找關係,花錢的!


所以諸位家長,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去吧!不然,現在買學區房也來不及了!


今年一些學區房有了10-15%的降幅,明年孩子上學的家長,可以開始考慮學區房了,算一次小抄底!


至於,最近大家問我未來怎麼看待房價的!


我的觀點依然是認為,上下浮動不會超過15%,基本在這個區域內調整。漲也有限,跌也難,想投資樓市的,要有長期持有的預期。


房價上漲方面:


我們無法忽視的一點,就是東北人口,以及省內人口增長力的嚴重衰退,所以漲幅有限。廣州、山東在2017年,都增長了百萬人口,我們是下降20萬。


但是,品質盤會有一個較為良好的發展潛力,畢竟,中國9個博士,就有一個出自東北,東北一年有上百萬的學生人口流入,這些優質人口,會有一部分留在東北的國企、研究所中繼續深造。在諮詢我的粉絲中,像一汽大眾、吉大醫院的中端購房者,都有將近100-160萬左右的預算和預期。


他們的還款能力和持續性,也極好。賣房子,當然要看主力消費人群是誰,不然最近的汽開地王,也不敢喊出4800起的起拍價格。


房價下跌方面:


任何樓市基本都有一個套牢線,就是說,一個房子從最高點跌下去,到一定價位,就不會再跌了。賣房會選擇長期持有,認可套牢的事實,也不會割肉。


即便是股市中,懂割肉的也是極少數。


我認為目前長春的套牢線,是2018年房價最高點的同類型產品價格,下降10-15%,再低就沒人賣了。除非急用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