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傲骨,萬世貽芳

1.

民國傑出女性眾多,她曾是宋美齡最敬重的女性,美國羅斯福稱讚她為“智慧女神”。

她還是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

她就是20世紀蜚聲中外的中國女教育家吳貽芳。

一生傲骨,萬世貽芳

2.

1893年,吳貽芳出生在湖北武昌的一個宦官家庭,同當時大多數家庭一樣,官宦人家的女孩子,裹小腳、待字閨中、尋得好夫婿、嫁為人婦、相夫教子就是一輩子。

吳貽芳並不想遵循守舊的禮儀,1904年,吳貽芳與姐姐吳貽芬到了杭州,在開明進步的二姨父陳叔通的照顧下到杭州弘道女子學堂學習。

學有兩年,陳叔通感覺到姐妹倆的學習在外語課程上的缺失,於是力排眾議讓她們到上海的啟明女子學堂學習英語,後又轉至蘇州景海女子學堂,這為吳貽芳日後的出國學習打下了牢固的語言基礎。

1909年,吳貽芳16歲那年,她的父親吳守訓被上司誣陷後,跳江自殺。

吳貽芳的哥哥吳貽榘也因出國無望,生活壓力大而自殺。

失去丈夫和兒子的母親一病未起,姐姐因為悲傷過度懸樑自盡。

一個月內失去4位親人,吳貽芳生活中面臨的痛苦和艱難可想而知。

好在有姨父陳叔通的開導,吳貽芳終沒有完全喪失對人世的眷戀。

古語有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吳貽芳正是在此等情景下,磨鍊出了堅強與剋制的品格,並貫穿其一生。

1916年,吳貽芳被美籍教師諾瑪麗推薦,作為特別插班生在金陵女子大學學習。吳貽芳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擔任學生自治會的會長。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吳貽芳組織遊行,只有5名畢業生的金陵女子大學特別冒尖,在南京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3.

1919年,吳貽芳大學畢業後任教於北京女子高師。作家冰心曾經這樣在文章描述過吳貽芳:

我第一次得瞻吳先生的風采,是1919年在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大禮堂,她從容地走上講臺演講時,就驚慕她的端凝和藹的風度,她那清晰的條理、明朗的聲音,使我感到女大從沒有過這樣傑出的演講者人選。”

1921年,美國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學校長到北京女高師講演,由吳貽芳任翻譯。吳貽芳流利的英語給這位校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推薦吳貽芳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繼續深造。

1928年,吳貽芳取得密歇根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後,便回國出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

擔任校長期間的吳貽芳,對學生要求嚴格但又充滿人文關環。她在金陵女大開設了“戀人專室”。專門給當時學校的戀人聊天使用,當時時常有談戀愛晚歸的學生,吳貽芳擔心她們的安全,便開設了此室。

吳貽芳將金女大的校訓訂為“厚生”,吳貽芳說:“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造福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更豐厚。”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很快逼近當時的首都南京。吳貽芳組織金女大師生西遷漢口。次年1年,再次遷往成都辦學。

4.

1945年,在聯合國成立大會上,她是在《聯合國憲章》簽字的第一位女性,董必武讚揚她:“像她這樣精幹的人物,男子中也是少有的。”

一生傲骨,萬世貽芳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際,宋美齡曾親自打電話邀請她去臺灣,吳貽芳委婉拒絕了,她離不開金陵女大,更離不開她熱愛的學生。

從1928到1951年,吳貽芳掌管金陵女大23年,讓金陵女大蜚聲海外。而吳貽芳自己卻一直住在一間不到15平方米的房間裡,粗茶淡飯,不講究吃喝。吳貽芳一生清正廉潔,品行如梅花一樣高潔。

一生傲骨,萬世貽芳

吳貽芳一生沒有結婚,她早已把自己一生獻給她熱愛的教育事業,獻給了她熱愛的學生。

不為名利所動,一生為教育所想,為學生所想。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一生傲骨,萬世貽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