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最實用的七種經典演講結構,學會了說話調理清晰了令人信服

我講過了演講脈絡要清晰,我還推薦幾個演講的框架和結構給大家。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演講應該用什麼結構的話,你可以直接去套用。

演講中最實用的七種經典演講結構,學會了說話調理清晰了令人信服


一:演繹結構。

什麼叫演繹結構?就是從一般到個別的這種講話的方式。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我先說一個人成功需要具備三種因素,第一個叫把握機會,第二個叫勇敢選擇,第三長期堅持。然後第二個部分我就說我們這個團隊已經具備了這三個因素,然後最後一個部分我就得出結論,我們一定會成功。

所以你看這就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方式,你按照這樣的結構跟別人說,別人會很清楚很明白。

如果你不按這個結構去說,你想給你們公司的人鼓舞士氣,你上來就說:我們有這個優點,我們有那個優點,最後我們一定會成功。這樣說的話,點就比較散,他就沒有用這種演繹結構去表達的結構性好。

二:歸納結構。

歸納結構也是我們在演講當中最常用的結構之一,很多人在寫作的時候,尤其是新媒體寫作喜歡用這種結構。舉個例子:

會英語幫助了馬雲成功;

會英語幫助了俞敏洪成功;

會英語幫助了李彥宏成功;

可以是三個小故事,最後我得出的結論就是:學英語可以幫助人成功。

你看它是這麼一個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式,1、2、3點最終總結出一個道理,這是歸納結構。

演講中最實用的七種經典演講結構,學會了說話調理清晰了令人信服


三:問題解決結構。

就是上來我先說一下,現在存在一個什麼嚴重的問題,中間我會說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或者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原因是什麼?最後我說怎麼辦?

3個部分就很清楚,當然我還可以加一個部分,就是按照我這種解決方法,去解決有什麼好處。

四:反駁結構。

這個結構是我經常用的,我發現我特別喜歡用這個方式去說話。

什麼叫反駁結構?就是先說不是什麼,再說而是什麼。比如現在這個問題大家都有什麼看法,大家之間都有什麼分歧,我會表達說我不認同他們的看法,然後原因有1、2、3,最後做個總結。

我經常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做演講,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結構?可能跟自己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推陳出新,特別喜歡反駁觀點有關係。

演講中最實用的七種經典演講結構,學會了說話調理清晰了令人信服


這樣的結構有個好處,你可以通過批判,先說不是什麼,來突出自己後來的觀點。但這種結構也有一個風險,你要知道演講的時長一般是很有限的,最佳時長是多少,TED認為是18分鐘。

總之在時長有限的情況下,你還要先說明你不同意的觀點是什麼,你還要先說明你批判的狀況是什麼,這時候就會佔用你的時間資源,就怕你最後說不清楚你自己的觀點,反而讓聽眾對於錯誤的觀點有印象。所以大家一定要慎用這種結構。

五:比較結構。

就是我想說我自己好,我拿同行來比較一下,我跟同行相比我有三個優點,這時候聽眾也會把一部分注意力,投注到你的同行身上,投注到你的對比對象身上。不管是好的印象,還是壞的印象,總之佔據了聽眾的注意力資源。這是比較結構和反駁結構他們的優點和缺點。

六:時間結構。

這個結構我在經常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會用到,比如我可以跟大家說:我的人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起步階段,起步階段遇到了什麼問題;然後到了發展階段,遇到了什麼機遇;最後我再會跟大家展望一下未來。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它就是一個時間結構,也很經典。

七:並列結構。

我在介紹這幾個結構的時候,我用的就是並列方法。這幾個之間是一個純並列的關係,所以我只能通過列舉的方式來介紹,它們之間確實沒有什麼因果聯繫,也沒有什麼其他聯繫。

但這種並列結構其實並不好。我剛跟大家講過,人的聽覺是一個線性的東西,它是從前往後的,我聽到後面的時候,最好不需要再去回憶前面的東西。如果你告訴大家你講的東西,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聽眾聽到後面的時候,他就必須存著前面的東西,畢竟這些東西的重要性是一樣的。

所以並列結構它並不符合聽覺習慣,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就得用這種並列結構。因為好多事情在介紹的時候,確實需要。

比如我要說一下公司的財務狀況,我就得給大家看這幾個報表,我要說一下目前各個區域的銷售情況,我就得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地說,所以很多時候不得不用。


演講中最實用的七種經典演講結構,學會了說話調理清晰了令人信服


到這,我們跟大家介紹了七種經典的演講結構,叫做演繹、歸納、問題解決、反駁、比較、時間順序和並列。我們把這個結構的幾個模型給到大家了,拿去就可以用。自己在平時也注重的去分析一下自己說話的結構到底是什麼?

說之前要提醒自己,只能說三點。這個三是很玄妙的,反覆跟大家強調了,一定要記住,不要超過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