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姐弟倆“窩棚課堂”堅持學習一個月

大山深處,姐弟倆“窩棚課堂”堅持學習一個月

3月6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鎮小學教師高陸華朋友圈曬了一張照片:“大山深處因網絡信號不好,11歲的姐姐和8歲的弟弟在荒山坡上搭建的窩棚裡上網課。”照片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姐弟倆都是六里坪鎮小學學生,姐姐範欣怡11歲,讀五年級;弟弟範平偉8歲,讀二年級。這兩個可愛的孩子,年前回到丹江口市鹽池河鎮三岔河村老家。老家地處偏僻,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因疫情阻隔沒能回來,家裡電視無網絡,手機信號差。高老師多次給孩子爺爺奶奶發短信,也沒有收到回信。直到3月6日,高老師終於聯繫上了姐弟倆。

高老師急切地問:“現在有網絡嗎?在哪兒上課?發張照片給我看看。”

高老師收到一張照片——姐弟倆上網課的課堂,是草地上臨時搭建的窩棚。

“這是在哪兒?離家遠不遠?安全嗎?”高老師的心,一下子揪緊了。

“在離家很遠的半山坡上。”高老師收到回覆。照片上,簡陋的窩棚裡,姐弟倆坐在一條板凳上,共用一個手機,認真地學習。

高老師再問:“怎麼去的?怎麼回家的?吃飯怎麼辦?”

“上午爺爺領著他們去,中午奶奶送飯來,晚上爺爺領著回家。每天跑十幾裡山路。”家底倆回覆道。

看到這裡,高老師心裡很酸,她隨即給姐弟倆充了100元話費,並將他們在窩棚裡學習的照片上傳朋友圈,配了一段文字:“為了學習,一個小山坡,一塊荒草地,一個小窩棚,一對姐弟倆,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努力著、成長著……”

原來三岔河村位於武當山背後,鹽池河鎮西南部,境內最高海拔1300米,村委會距離集鎮12公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新學期學生們不能如期到校,學校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的網絡教學模式。大山深處的老家沒有網絡,手機信號不穩定。爺爺找遍大山,在距離家三四公里的半山腰,用遮雨膜在山上信號穩定的地方搭了個“窩棚課堂”,放了一條長凳當課桌,供姐弟兩人學習。爺爺每天早晨陪著姐弟倆上山,中午奶奶把午飯送到窩棚裡,下午爺爺再陪姐弟倆下山。從2月10日起,每天日此。

範欣怡姐弟倆所在地的鹽池河鎮政府得知此事,立即派人為姐弟倆送去語、數、外教科書和學習用具,還有大米等生活物資,並安排姐弟倆到村子附近離家較近、有網絡信號的農戶院子裡上網課。

姐弟倆能告別“窩棚課堂”,與六里坪鎮建立中小學網絡學習服務機制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六里坪鎮迅速成立疫情期間困難學生網絡學習服務工作小組,對接學校、村(組)和通信部門,確保停課不停學,不能因手機、網絡原因,造成新的“失學”。

鎮中心學校經過前後4次精準摸排,發現全鎮有48名學生由於設備、網絡等原因,無法參加正常的網絡學習,列出“愛心清單”。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組織開展“手拉手愛心手機愛心網費”捐贈活動,將困難學生的“愛心清單”徹底“清零”。電信局服務同步跟進,贈卡、贈流量,查網速,保暢通,切實解決了困難學生無法上網課的難題。學校同時招募志願者,為困難學生補課,答疑解惑。

隨著道路的解封,許多回到鄉下老家過年的孩子,又逐漸回到城鎮的“新”家。範欣怡姐弟倆不久前和奶奶一起來到了六里坪,家裡各種生活設施齊全、電視、網絡網絡暢通,離老師又近,無論是學習,還是與老師溝通交流都非常方便。談起在“窩棚課堂”裡學習的經歷,他們一點兒也不覺得有什麼苦,範欣怡說:“有書可讀,能學習,都是幸福的!”

鄭雲鋒(通訊員) 鄭先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