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除夕退訂潮到日均1000單,41歲餐飲老闆的緊急自救

01

疫情之下,作為不能出門的普通人,最想念的東西恐怕就是那些美食了。

火鍋炸雞串串、燒烤漢堡薯條、麻辣燙乾鍋牛蛙、魚粉米線關東煮,臭豆腐酸菜魚水煮肉...

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這些食物背後的餐廳,可能撐不過疫情結束的那一天。

他們大部分都還在承受著損失,在疫情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有些餐廳已經把庫存蔬菜擺成了地攤賤賣。

之前恆大研究院的報告中說,餐飲零售業的損失在5000億元,也許大家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也許,大家對於文字的描述感受也很蒼白。

但任何一個數據的微小波動,都將會改變無數普通人的人生軌跡。

這是一個餐飲業的寒冬,尤其是中小型餐飲企業的寒冬。

從除夕退訂潮到日均1000單,41歲餐飲老闆的緊急自救

(一家餐廳在擺地攤賣庫存)


02

但即便是寒冬凜冽,也有人砥礪前行。

就像當時非典疫情促進了電商的發展一樣,這次小餐飲商戶,可能會在自救中,創造一些新的可能性。

比如安徽阜陽的「楚天嬌餐飲」就是這一次疫情中,化危機為轉機的典型。

【11年春節不打烊,虧本服務老顧客】

楚天嬌餐飲的創始人叫孫虎,今年四十一歲,已經在餐飲行業闖蕩了十一年。

從2009年1月第一家餐廳開業,到如今已經是安徽阜陽當地擁有六家店鋪、312名員工的餐飲品牌。

每年春節,孫虎的餐廳都要滿足十萬人的聚餐需求,創業十一年,十一年春節不打烊,虧本服務老顧客。

不是餐飲業的人可能不知道,年前菜品的採購價格奇高,這是一筆巨大的投入,再加上房租、員工三倍工資,春節的營業成本要遠遠高於平常。

所以一般的餐飲企業,都會選擇剋扣員工工資,菜品大幅漲價的策略來提高利潤。

但孫虎沒有這麼做,員工工作一年不容易,三倍工資必須照發;顧客選擇你就是信任你,春節菜品偷摸漲價的事不能做,做生意要先做人。

讓孫虎感到驕傲的是,年夜飯客戶中有40%的人連續六年沒有退過押金,也就是說,這些客戶吃完今年的年夜飯,就會直接預訂明年的,六年時間沒有間斷。

今年過年之前,老顧客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六家門店早早被訂滿,光大年三十和初一這兩天的訂餐數就達到1500桌。

孫虎和他的團隊也像往年一樣備足了貨,準備了1600桌的菜品貨源,堆滿了配送中心。

員工全部發放三倍工資,六家門店火力全開,公司上下所有人摩拳擦掌,希望能夠打破往年的營業額記錄。

忙碌裡透著一種祥和,屋裡屋外一片欣欣向榮, 庚子鼠馬上就要來了。

【疫情悄然來襲,退訂蜂擁而至】

像所有電影情節一樣,危機總是潛藏在深處,平靜之下,早已是暗流湧動。

大年二十九那天,孫虎用手機觀察各店的訂單情況,指尖在屏幕上的滑動突然停住,他發現有一家店出現了異常。

這家店開在阜陽新區,消費者以年輕人為主,一個下午的時間,取消訂餐的電話一個接一個打過來,原本訂滿的42桌酒席銳減33桌,只剩下9桌。

他趕忙給店長打電話詢問情況,店長告訴他,顧客退餐的原因出奇地一致——“肺炎疫情”。

孫虎眉頭緊皺,胸中充滿了疑惑。雖然他多多少少看過肺炎疫情的新聞,但沒有想到遠在安徽的店鋪竟然也會受到影響。

而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

大年三十,其餘門店的退訂電話像潮水一般湧了過來,基層員工、中層管理瘋了一樣地給孫虎發信息、打電話,做餐飲十一年,孫虎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象。

一邊是疫情形勢瞬息萬變,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一條條疫情信息滾動刷屏,另一邊是退訂電話一個接一個打過來,刺耳的電話聲沒有斷過。

群龍不能無首,看著新聞裡一條條的動態,以及一點點減少的訂單數量,孫虎忍痛做了兩條決定:1,所有客戶無條件退款。2,六家門店立即閉店休市。

決定一出,公司譁然。

因為此時政府並沒有下達必須休市的通知,主動關門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一方面企業現金流中斷,極容易讓公司寸步難行,另一方面,高價採購的1600桌菜品幾乎全部堆在了配送中心。

其實這個時候的孫虎,像其他餐飲業老闆一樣,心裡仍然有一絲“僥倖”。

他覺得疫情無論如何都不會超過大年初七,只要大年初七可以營業,自己的損失就能挽回一點。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政府一次次下發文件禁止市內餐廳營業,企業復工時間一次次延後,他所有的幻想都破滅了。

根據統計,疫情期間,他的餐廳從年三十到初七累計取消宴席桌數達4000桌,預計損失金額480萬元,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90%,損失慘重。

【煎熬中尋找出路】

十一年的拼搏,大大小小的事情孫虎都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都扛過來了,但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讓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絕望之中。

春節過後,他發現一些同行已經在餐廳門口擺地攤賣庫存菜品了,所有的菜品都是低價賤賣。

孫虎說,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可以理解,但他始終不允許自己這麼做。

他幾乎偏執地堅信,即便餐飲業的寒冬已經到來,即便政府禁止營業,即便客戶不能出門,也一定會有更好的辦法應對這個情況。

通過一些努力,他的餐廳擔負起了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就餐供應,後廚開始工作,一小部分工作人員開始上崗。

從除夕退訂潮到日均1000單,41歲餐飲老闆的緊急自救


但這樣的銷售,和每天的虧損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

他絞盡腦汁地想主意,找出路,連續幾個晚上徹夜難眠,感覺自己撐不住的時候,就聽企業的歌曲,背企業口號,讀企業宣言,用這種方式給自己力量。

當一個人的理性耗光的時候,這些僅存的感性就是他前進的唯一力量。

一個人的深夜,他不是沒有想過最壞的結果,自己辛辛苦苦創建了十一年的企業,會因為這次疫情轟然倒塌,直接破產。

這些跟了自己多年的兄弟全部回家,每個人背後的家庭都跟著受到影響;所有的設備都被清算,低價買賣;十一年累積起來的老顧客再也吃不到他的飯菜;自己也要揹負起鉅額債務,這一切就像是一個看不到光的隧道。

說到這裡,四十一歲的孫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個白手起家的大老爺們哽咽了好幾次。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那就是一座大山。

【轉機出現】

一邊做著最壞的打算,一邊盡最大的努力尋找出路。

這是疫情發生之後,孫虎每天的狀態,他心裡始終有一個信念,一定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轉機終於在2月2號上午出現了。

孫虎收到了曾經參加營銷培訓課程的馮老師的私信,建議他啟動看點直播,用“直播+外賣”的方式營業。

因為楚天嬌擔負了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就餐供應,所以廚房還留下了幾位大廚,每天做固定量的飯菜,如果要直播是有場景和內容的。

不過說實話,當時孫虎將信將疑,在他的印象裡直播行業離他太遙遠了,那是需要顏值、需要技術、需要能說會道的人才能做的行業;而外賣送餐對於他這樣的傳統餐飲來說,還不及營業額的1%,平常只是順便做做而已。

做還是不做?

做就要付出成本,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失敗了還要承擔失敗帶來的損失。

一番思考和糾結之後,孫虎說:“做!”

“哪怕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讓醫護人員的家屬知道,他們奮戰在一線的家人每天都在吃什麼,能用這種方式為他們加油,也值得了。”

從除夕退訂潮到日均1000單,41歲餐飲老闆的緊急自救

(孫虎創建直播的內心想法)


一聲令下,企業開始轉換車道,向一個陌生的領域進發。

於是,2月2號提交騰訊直播申請,當天就審核通過,在產品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從選擇手機、創建直播到做圖片,標題和直播內容一個一個的落地。

最有意思的是背景音樂,孫虎選擇了《拉德斯基進行曲》,希望這個獨創能讓音樂和廚房的鍋碗瓢盆交響合成一個洗腦的神曲。

2月3號中午11:00,孫虎穿上了廚師服站在了鏡頭前開始直播,心裡的猶豫、忐忑、面子上的顧慮都被拋在腦後。

直播創建後,餐廳員工把直播二維碼發朋友圈和親友群裡,第一波觀看的粉絲就是全體員工和他們微信裡的親朋好友。

慢慢地,孫虎發覺直播觀看人數慢慢增加,一些陌生人開始進入直播間。

隨著後廚畫面的一點點延伸,每一個菜品的細緻講解,有人開始下單了!

這是一個強心劑,後廚所有人神情都舒緩了一些,這個嘗試開始有效果了。

令孫虎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直播一共產生了23份外賣訂單,到了晚餐前的第二次直播一共產生了110份團餐訂單。

這給了他極大的鼓勵和慰藉,他看到了希望的轉機。

接下來的幾天,後廚所有人像打了雞血一樣賣力工作,孫虎直播期間講解不停,嗓子都啞了,越來越多的陌生人開始觀看直播,大家在直播間打趣交流,在評論區互相調侃,還時不時給孫虎一些鼓勵。

於是,直播效果越來越好,下單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截止2月12號,孫虎9天直播19場 ,外賣訂單量從第一天午餐的23、晚餐的110開始,一路上揚至1000份,9天共賣出盒飯4270份,收入約12萬元。

從除夕退訂潮到日均1000單,41歲餐飲老闆的緊急自救

(孫虎直播時彈幕在溫馨鼓勵)


生意的本質是流量。

面對湧入的觀看人群,孫虎想到了倉庫裡堆放的菜品,他意識到,僅僅通過直播送外賣還不夠。

他和員工推出了“家庭裝蔬菜盒子”業務,針對現在大部分人不能出門的現狀,把庫存的蔬菜拼裝打包,送到客戶手中。

一方面方便了顧客購買菜品,一方面讓自己存庫以正常價格得以處理。

孫虎透露,通過直播他在2月5號就清掉了年前所有的菜品庫存,這就是他一直尋找的更好的解決方法。

從除夕退訂潮到日均1000單,41歲餐飲老闆的緊急自救

(“家庭裝蔬菜盒子”正在裝配)

雖然現在的營業額不能和餐飲正常營業的時候作對比,但目前通過直播產生的流水已經相當可觀。

每天送出的訂單量,相當於一個1000平米120個房間的餐廳產生的流水,要知道兩者在人力成本租金成本上的差距可不止一點點。

而且,比營業額更重要的是,孫虎證明了自己,證明了餐飲業在疫情之下“直播+外賣”的可行性。

他沒有隨波逐流,沒有坐以待斃,憑藉著一個信念,找到並證實了一條餐飲業自救的生命通道。

當初那個看起來不靠譜的嘗試,現在看起來是如此的正確,困境中幾乎偏執的堅持,讓所有的掙扎、痛苦、偏執、不被理解,都獲得了釋然。

03

中國經濟網的文章說,中國有超過4000萬家中小企業,它們貢獻了約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80%的就業。

如果中小企業在這次疫情中撐不下去,紛紛倒閉,那勢必造成大量失業,會對社會造成更加深遠的負面影響。

楚天嬌利用直播化危機為轉機,讓一個瀕臨破產的公司重新煥發出生機。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有兩個:

第一,從行業的角度講,餐飲行業的老闆要拋開傳統思維,和直播行業做結合做嘗試。

孫虎最開始也覺得直播行業離自己很遙遠,不靠譜,但通過大膽的嘗試,用直播為自己的企業找到了出路,不僅僅創造了營收,還為自己的品牌加碼。

這次跌宕起伏的自救經歷讓孫虎感嘆:這是一個全民直播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可以嘗試和直播結合,人人都可以做網紅。

他甚至還說,等疫情結束之後,要為自己所有的店鋪匹配直播,用直播創造利潤。

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要打破思維禁錮,讓思想和這個時代匹配。

第二,從人生角度講,我們或許該明白一個道理:悲觀者通常正確,但樂觀者會走的更遠。

疫情之下,如果要為自己的餐飲設計一個不可行性報告太容易了,但商業體經營者的品質之一就是要創造不可能為可能。

在很多同行“坐以待斃”的時候,孫虎一直在行動;在一些餐廳低價賤賣蔬菜的時候,孫虎堅信一定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

事實證明,他找到了破局的方法。

悲觀地分析通常正確,但樂觀的行動才能讓你走得更遠。

文章的最後,我想用孫虎的一條朋友圈做結尾。

這是孫虎這一次化危機為轉機的最好註解,也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希望所有受到疫情影響的經營者能體會寥寥數語中的重量,從字裡行間獲取凜冬之中前行的動力——

從除夕退訂潮到日均1000單,41歲餐飲老闆的緊急自救

(孫虎朋友圈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