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张图片真假对比,学习高古玉“有皮必变色”的特征(鉴定干货)

刚接触高古玉,容易按图索骥,看到有皮且其中有黑色“蚂蚁脚”、“松枝沁”的玉器,便武断其为出土高古玉。

一、仿品风化皮的特征

6张图片真假对比,学习高古玉“有皮必变色”的特征(鉴定干货)

如上图,这是一件仿齐家文化玉琮。风化皮层是距离地表很近或裸露于地表的山料,经年受辐射、风吹日晒雨淋所致。玉质内如红糖般的色泽带及饴糖色、黑色丝藻状纹(俗称“蚂蚁脚”“松枝沁”)均为铁分子侵入而成。虽然这件玉器的表皮确为风化而成,并非做旧染色处理,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玉皮呈白色,留皮处僵白生嫩,露出明显的生玉特征,毫无熟旧之感。

6张图片真假对比,学习高古玉“有皮必变色”的特征(鉴定干货)

也就是说,仅仅通过看到玉皮来判断新老,是一种误区。这种玉皮,虽然看起来不够纯净,但是在几千年前,生产力不够发达,玉材十分难得。所以古人,往往会留皮雕刻,也就是说,这些皮子并非入土后受沁产生的,而是玉材自身所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图这件仿品,留皮处仍僵白生嫩未受沁,这不符合入土后的工上自然态,整件玉器表面并非一张皮。

二、真品留皮的特征

6张图片真假对比,学习高古玉“有皮必变色”的特征(鉴定干货)

由于玉料上保留的风化皮层,质地相对疏松、柔软,在入土埋藏之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颜色和熟旧程度的改变,但风化皮层自身的形成与次生沁蚀无关。如上图,可以明显感受到熟透,颜色过渡自然,没有新鲜生嫩的感觉。老化皮已经成为黄褐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皮必变色”。玉器入土后,整体受到环境侵蚀干扰,没有一处是新的,这才是工上自然态。

6张图片真假对比,学习高古玉“有皮必变色”的特征(鉴定干货)

明白了这个理论,我们就可以分析新老的不同了,且不会再看到有“蚂蚁脚”就判断为古玉。发生色变的部分,一定是熟透的,这是短期内仿品无法企及的高度。

三、老坑玉料的特征

6张图片真假对比,学习高古玉“有皮必变色”的特征(鉴定干货)

这些老的玉料,绝大多数已经没有了矿脉,只能从老矿坑找到蛛丝马迹。如上图,这是甘肃闪石玉,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块玉料的特征。

6张图片真假对比,学习高古玉“有皮必变色”的特征(鉴定干货)

这种玉料常见玉矿有三处:甘肃马衔山、马鬃山、三危山。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假如用这块玉料,徒手加工一块玉器,手机前的您,能迅速看得出新老吗?欢迎留言交流,我们一起养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