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張圖片真假對比,學習高古玉“有皮必變色”的特徵(鑑定乾貨)

剛接觸高古玉,容易按圖索驥,看到有皮且其中有黑色“螞蟻腳”、“松枝沁”的玉器,便武斷其為出土高古玉。

一、仿品風化皮的特徵

6張圖片真假對比,學習高古玉“有皮必變色”的特徵(鑑定乾貨)

如上圖,這是一件仿齊家文化玉琮。風化皮層是距離地表很近或裸露於地表的山料,經年受輻射、風吹日曬雨淋所致。玉質內如紅糖般的色澤帶及飴糖色、黑色絲藻狀紋(俗稱“螞蟻腳”“松枝沁”)均為鐵分子侵入而成。雖然這件玉器的表皮確為風化而成,並非做舊染色處理,但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玉皮呈白色,留皮處僵白生嫩,露出明顯的生玉特徵,毫無熟舊之感。

6張圖片真假對比,學習高古玉“有皮必變色”的特徵(鑑定乾貨)

也就是說,僅僅通過看到玉皮來判斷新老,是一種誤區。這種玉皮,雖然看起來不夠純淨,但是在幾千年前,生產力不夠發達,玉材十分難得。所以古人,往往會留皮雕刻,也就是說,這些皮子並非入土後受沁產生的,而是玉材自身所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上圖這件仿品,留皮處仍僵白生嫩未受沁,這不符合入土後的工上自然態,整件玉器表面並非一張皮。

二、真品留皮的特徵

6張圖片真假對比,學習高古玉“有皮必變色”的特徵(鑑定乾貨)

由於玉料上保留的風化皮層,質地相對疏鬆、柔軟,在入土埋藏之後,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主要表現為顏色和熟舊程度的改變,但風化皮層自身的形成與次生沁蝕無關。如上圖,可以明顯感受到熟透,顏色過渡自然,沒有新鮮生嫩的感覺。老化皮已經成為黃褐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皮必變色”。玉器入土後,整體受到環境侵蝕干擾,沒有一處是新的,這才是工上自然態。

6張圖片真假對比,學習高古玉“有皮必變色”的特徵(鑑定乾貨)

明白了這個理論,我們就可以分析新老的不同了,且不會再看到有“螞蟻腳”就判斷為古玉。發生色變的部分,一定是熟透的,這是短期內仿品無法企及的高度。

三、老坑玉料的特徵

6張圖片真假對比,學習高古玉“有皮必變色”的特徵(鑑定乾貨)

這些老的玉料,絕大多數已經沒有了礦脈,只能從老礦坑找到蛛絲馬跡。如上圖,這是甘肅閃石玉,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這塊玉料的特徵。

6張圖片真假對比,學習高古玉“有皮必變色”的特徵(鑑定乾貨)

這種玉料常見玉礦有三處:甘肅馬銜山、馬鬃山、三危山。寫到這裡,筆者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假如用這塊玉料,徒手加工一塊玉器,手機前的您,能迅速看得出新老嗎?歡迎留言交流,我們一起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