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並非劉細君,而是一位無名公主

提到和親公主,我們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然而在漫長的歷史上,在中原王朝與周邊國家的交鋒之中,曾有大量公主為了國家而遠嫁他方,然而她們雖然付出良多,但很多人卻並沒能留下名字。歷史上第一位和親的公主便是如此,她並沒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而烏孫公主劉細君則是第一位見於史料的和親公主。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並非劉細君,而是一位無名公主

丨白登之圍後,劉邦與匈奴和親,可惜遠嫁公主沒能留下名字

在劉邦擊敗項羽,建立西漢的同時,北方的匈奴也在冒頓單于的統治下崛起,並趁楚漢爭霸之際收復了被蒙恬奪取的河套地區,直接對西漢北部造成了威脅。封地位於太原的韓王信面對強大的匈奴,最終被迫投降,並與匈奴合兵南侵。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並非劉細君,而是一位無名公主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韓王信與匈奴聯合發兵南下,進入雁門關,攻取太原郡。同年冬,漢高祖劉邦統率謀士陳平、婁敬和將領樊噲、夏侯嬰、周勃等,親率32萬大軍北上攻打匈奴。然而,由於輕敵冒進,劉邦慘遭白登之圍,被圍七天七夜之後,依陳平之計與匈奴議和,這才得以安然返回。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並非劉細君,而是一位無名公主

△白登之圍

此戰之後,根據婁敬的建議,劉邦本打算將魯元公主嫁給冒頓單于,然而由於呂后的哭訴,最終沒能成行。劉邦於是另選宗室女為公主,嫁給了冒頓單于,與匈奴和親。

《前漢紀·前漢高祖皇帝紀》有載“婁敬進計和匈奴,請以魯元公主妻單于,單于因之為女婿,有子則為外孫後世可以漸臣也,上將行之,呂后涕泣固請留之,乃止。更以宗室女為公主,妻單于,結和親,歲致金幣賂遺之。”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並非劉細君,而是一位無名公主

綜上所述,這位代替魯元公主而遠嫁匈奴的宗室女,便是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可惜的是,她並沒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

丨烏孫公主劉細君:第一位見於史料的和親“公主”

很多人說第一位和親的公主便是烏孫公主劉細君,實際上並不準確,西漢與匈奴的和親其實早在劉邦時期已經開始,在劉細君之前已經究竟有多少“公主”遠嫁匈奴,根本不得而知。不過,這些公主大多不見於史料,且並沒能留下名字,而劉細君則是第一位見於史料的和親“公主”。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並非劉細君,而是一位無名公主

劉細君是漢武帝劉徹的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故而史稱“江都公主”。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王劉建謀反失敗後自殺,劉細君的母親們則被處以棄市之刑,劉細君雖因年幼而倖免於難,卻也成為罪臣之女。

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為了對付匈奴,切斷匈奴與西域的聯繫,並從西域方向對匈奴形成半包圍之勢,逐派使者出使烏孫國,烏孫王獵驕靡願與大漢通婚,漢武帝於是以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為獵驕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並令人為之做一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亦稱 “秦琵琶”。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並非劉細君,而是一位無名公主

獵驕靡年老,便打算將劉細君按照習俗嫁給孫子軍須靡,劉細君不同意,並上書漢武帝。但漢武帝回信表示,“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劉細君無法,只得在獵驕靡死後嫁給其孫,為右夫人,併為其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劉細君去世。

正如前文所說,歷史上到底有多少和親公主遠嫁他方,目前根本無法統計,但毫無疑問的是,她們為國家的存亡和穩定,付出了太多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