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提到和亲公主,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上,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锋之中,曾有大量公主为了国家而远嫁他方,然而她们虽然付出良多,但很多人却并没能留下名字。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公主便是如此,她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而乌孙公主刘细君则是第一位见于史料的和亲公主。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丨白登之围后,刘邦与匈奴和亲,可惜远嫁公主没能留下名字

在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的同时,北方的匈奴也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崛起,并趁楚汉争霸之际收复了被蒙恬夺取的河套地区,直接对西汉北部造成了威胁。封地位于太原的韩王信面对强大的匈奴,最终被迫投降,并与匈奴合兵南侵。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联合发兵南下,进入雁门关,攻取太原郡。同年冬,汉高祖刘邦统率谋士陈平、娄敬和将领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亲率32万大军北上攻打匈奴。然而,由于轻敌冒进,刘邦惨遭白登之围,被围七天七夜之后,依陈平之计与匈奴议和,这才得以安然返回。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白登之围

此战之后,根据娄敬的建议,刘邦本打算将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单于,然而由于吕后的哭诉,最终没能成行。刘邦于是另选宗室女为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与匈奴和亲。

《前汉纪·前汉高祖皇帝纪》有载“娄敬进计和匈奴,请以鲁元公主妻单于,单于因之为女婿,有子则为外孙后世可以渐臣也,上将行之,吕后涕泣固请留之,乃止。更以宗室女为公主,妻单于,结和亲,岁致金币赂遗之。”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综上所述,这位代替鲁元公主而远嫁匈奴的宗室女,便是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可惜的是,她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丨乌孙公主刘细君:第一位见于史料的和亲“公主”

很多人说第一位和亲的公主便是乌孙公主刘细君,实际上并不准确,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其实早在刘邦时期已经开始,在刘细君之前已经究竟有多少“公主”远嫁匈奴,根本不得而知。不过,这些公主大多不见于史料,且并没能留下名字,而刘细君则是第一位见于史料的和亲“公主”。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刘细君是汉武帝刘彻的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故而史称“江都公主”。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王刘建谋反失败后自杀,刘细君的母亲们则被处以弃市之刑,刘细君虽因年幼而幸免于难,却也成为罪臣之女。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了对付匈奴,切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并从西域方向对匈奴形成半包围之势,逐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于是以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猎骄靡年老,便打算将刘细君按照习俗嫁给孙子军须靡,刘细君不同意,并上书汉武帝。但汉武帝回信表示,“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刘细君无法,只得在猎骄靡死后嫁给其孙,为右夫人,并为其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

正如前文所说,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和亲公主远嫁他方,目前根本无法统计,但毫无疑问的是,她们为国家的存亡和稳定,付出了太多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