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如是說。

除了援鄂醫療隊的“90後”,北大醫學的“90後”的學生黨員們,也紛紛在各自的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祖國、向人民莊嚴承諾:“我是‘90後’,我是黨員,戰‘疫’有我!”



防疫一線,有我!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楊君婷是一名來自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的土家族姑娘,正在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讀研究生,同時她也是一名中共黨員,曾任研究生班黨支部書記。現在,楊君婷還是一名防疫志願者,在老家松桃苗族自治縣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支援疫情監測。

疫情發生後,楊君婷的父母都在第一時間投入到了抗疫一線,一家三口只在2月15日晚上見了一面,甚至都沒來得及拍一張全家福。父母的奉獻給楊君婷做出了榜樣,她大年初二便在銅仁市團市委網站報名成為了防疫志願者。楊君婷說,“爸爸跟我講得最多的就是,無論讀書還是工作,都要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疾控中心,楊君婷每天的職責之一是根據縣級反饋的數據和信息,對重點人群進行電話跟蹤訪問,進一步瞭解詳細情況,協助完善縣級基礎數據庫。電話那頭,有的人因為無法忍受長時間隔離而接近心理崩潰,有的人對防疫工作表示支持向她致以問候,還有的人擔心自己患病而心生焦慮想進行心理諮詢……在核準信息的同時,她也會盡己所能為對方適度緩解心理壓力、加油打氣。

一次,一名居家觀察的留觀者第一次接到隨訪電話便不客氣地說:“你們是要終生不讓我出門,終生監測我的體溫和症狀嗎?你們憑什麼這樣做?”面對這樣的質疑,楊君婷非常耐心地向他解釋了潛伏期、最長潛伏期、無症狀感染等概念,又介紹了幾個聚集性發病的案例,讓對方知道隔離的重要意義,最後告訴他居家觀察只是短時間行為,隔離觀察14天既是對社會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這位留觀者聽後逐漸理解了隔離工作的意義,對楊君婷的解答表示感謝。第二天再次電話隨訪時,這名留觀者表示會支持疾控的工作,並且也讓家裡人儘量不出門。

楊君婷說:“雖然每天電話跟蹤訪問是個重複性很強的活兒,但是我能從他們的聲音中聽出變化,有時是從不解到理解,有時是從無所謂到焦慮,我會根據他們的變化,通過換位思考,帶有同理心地去溝通。”

楊君婷以身邊疾控老師們為榜樣,儘自己所能為防疫工作做貢獻。她結合自身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知識,對每天的數據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協助完成縣疾控每日的疫情監測報告。縣城因物資緊缺而需要購買國外商家的物品時,楊君婷就負責協助翻譯所需採購物資的生產報告、質量說明書等,並與商家進行洽談。楊君婷早上8點半上班,有時加班到晚上10點才回家,她說:“相比疾控裡住在單位通宵的老師們,我要輕鬆多了,我想盡可能地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楊君婷說:“這段時間讓我對公共衛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段經歷,不要忘記奔赴防疫一線疾控老師們的真誠付出,不要忘記群眾們信任和鼓勵的目光。我要更加專注於專業知識的提升,同時更注重知識和技能在實際中的應用。”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2017級研究生楊迪是一名普通的醫學生,也是一名學生幹部,一名“95後”的青年黨員。在2019年12月臨床腫瘤學院研究生第四黨支部召開的黨員大會上,楊迪莊重地宣讀入黨誓詞,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隨後的幾個月裡,她就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作為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疫情初始,醫學生特有的敏感性就讓楊迪知道這次肺炎有些不同尋常。隨著疫情加劇,眾多的醫護人員奔赴湖北前線,守護人民健康,北京大學也派出多支醫療隊趕赴武漢參與戰“疫”。看著諸多師兄師姐們逆行的身影,楊迪的心中也燃起了鬥志,作為醫學生的她十分希望可以像他們一樣為這次疫情做點什麼。一次偶然的機會,楊迪得知在北京市某區級疾控中心可以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所用的實驗方法是RT-PCR,作為一名分子腫瘤學專業的研究生,這正是她常用的實驗方法。楊迪來到疾控中心,向工作人員說明了情況,表示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志願者進行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工作。

經過疾控中心審核同意,楊迪終於如願在3月初進入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開始志願服務工作。為了能儘快、準確地檢測出結果,為後續的病人治療、流行病調查、隔離爭取時間,疾控中心一天進行3組檢測,常常是從早上進行到深夜。由於人員設備有限,很多工作人員都是剛剛脫下防護服扒口飯立刻又重新穿戴整齊進入實驗室工作。這種場景令楊迪深受感動,她立刻投入到志願工作中,希望可以幫工作人員分擔壓力。

楊迪從穿脫防護服開始學起,到後來配置實驗體系,輔助實驗人員進行消殺工作,最後可以進入核心區進行核酸提取,每一次進步都是對她的鼓勵和鞭策。在疾控中心的工作中,防護服要穿3層,醫用防護口罩比市面上的N95口罩更難進行呼吸,為了更好的個人防護,往往還要在護目鏡和防護服周圍貼一圈膠帶,呼吸更加困難。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因為防護服透氣性差,會感到憋悶,護目鏡也會起霧,但是精神要高度集中,不能出錯。提取結束後為了安全還要仔細打掃實驗室後才能離開核心區,每一步都不能馬虎。每一組提取實驗大約在2小時左右,每一步工作都需要認真仔細。

我們離擁抱春天越來越近,但疾控中心的檢測工作卻絲毫沒有鬆懈,治癒病人的出院檢測、密切接觸人員的檢測、有呼吸道症狀病人的排查……工作依然十分忙碌。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境外輸入病例越來越多,檢測工作又迎來了新的高峰,壓力依然很大,情況也依舊嚴峻。但是楊迪始終相信:眾志成城,中國人民一定可以戰勝疫情,在春暖花開中擁抱彼此。

讀到《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後,楊迪的內心十分振奮和感動。她說:“作為一名北大醫學生,同時也是青年黨員,習總書記的回信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優秀的前輩們逆行的身影給了我最好的示範,我深深的為他們感到驕傲與自豪。我願與前輩們一道,以他們為榜樣,不忘醫學生誓言、不忘入黨誓詞、不負所學,日後為祖國的醫藥衛生事業做出貢獻。”



堅守崗位,有我!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北醫三院2017級外科學臨床碩士馬衍鵬在醫生母親的帶動下,在父親“救人度厄,醫者擔當”的鼓勵下,在疫情嚴峻的時期,毅然背起行囊,坐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回到北醫三院,在泌尿科急診這個崗位上,為戰勝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護目鏡上的水霧對視線造成妨礙,口罩帶勒過的皮膚刺癢難耐,隔離衣下的衣服因汗水與皮膚粘到一塊,還要克服口渴和憋尿的困難與無奈。但是想到北醫三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在科研樓外集結出發的場景,馬衍鵬認為急診的苦與累根本不算什麼,這些前輩才是真正的英雄。

通過這次疫情的洗禮和考驗,馬衍鵬說他進一步堅定了“在家盡孝,在外盡忠”的信念,今後一定會再接再厲。同時會珍藏父親在送他返京時寫的一首詩:

誰憶當年似我逞,

滿碗一飲為壯行,

緊追車影遠山盡,

翻看手機傳安平。


守護社區,有我!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基礎醫學院2018級藥理學系直博生熊夢瑤回到鄧州家中已是一月下旬,正是疫情迅速蔓延的時期。熊夢瑤的家鄉是隸屬於河南省的鄧州市,與湖北襄陽接壤,因此鄧州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事關重大。熊夢瑤有不少在醫院工作的同學,通過他們,瞭解到老家疫情防控工作人手不足,急需志願者。此時,北大醫療隊掛帥出征奔赴湖北的報道也鼓舞了熊夢瑤,作為醫學生的使命感湧上心頭。於是,熊夢瑤決定加入疫情防控的工作隊伍,為家鄉疫情防控出一份微薄之力。

剛決定去做志願者的時候,熊夢瑤遭到了奶奶的反對。奶奶認為外面太危險,很擔心她的安全問題。但是熊夢瑤的父母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他們告訴熊夢瑤,作為一名黨員,又是醫學生,理應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也是青年人的擔當。在和家人溝通、得到家人的理解後,熊夢瑤經過申請,成為了鄧州市中醫院疫情防控一線隊伍中的一員,來到鄧州新野高速收費站,負責入市人員體溫的測量和行程的登記。

在新野高速收費站工作期間,熊夢瑤與同行的醫護人員、交警、特警等工作人員一起進行二十四小時的輪崗。除了要對過往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登記,對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以外,還要協調照顧好返鄉人員的情緒。面對繁瑣的檢查程序,很多人表現出了焦躁的情緒,也有不少被勸返的人顯得十分激動。熊夢瑤和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解釋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用耐心勸導和親切的鄉音來緩解他們緊張的情緒。工作雖然基礎且瑣碎,但是熊夢瑤明白,基層嚴格做好防控,才能為一線的醫務人員減少一些壓力。

談到為什麼能夠在這種危險時期,說服家人,加入防控隊伍的時候,熊夢瑤說:“參與其中才能體會到工作人員的辛苦,在疫情防控面前,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作為北大學子,更是如此。”



線上服務,有我!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社會各界人士都積極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北大醫學人文研究院研究生黨支部的3位黨員同學薛若彤、韓萌、顏文慶也加入北京大學陳仲庚心理熱線,用專業技能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熱線開通之前,三位同學收集了相關資源進行學習,做好準備工作。熱線開通後,他們也會每天組織熱線督導以解決接線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並及時處理接線員的情緒問題。

醫護人員是這次疫情中最英勇的戰士。抗疫一線的工作強度高、危險性大,許多醫護人員第一次面對這麼嚴重的疫情,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是一個挑戰。可能是由於醫護人員工作繁忙,相較於普通群眾,前期醫護人員的來電相對較少。不過縱向來看,後期醫護人員來電較之前有所增加,或許是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一些心理相關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薛若彤入黨多年,“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始終如一,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助人”、“善行”的心願也從未改變;作為一名北大人,更是應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作為一名醫學生,“除人類之病痛”的誓言也常縈繞耳邊。疫情期間,志願者們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修養、提升專業技能,在接線過程中總結、成長,以便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談到自己的工作,薛若彤說:“感謝醫務人員們為了祖國衝鋒陷陣,我們願意站在你們背後,做聽你傾訴、支持你們的人。”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疫情來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2017級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全體成員始終堅守崗位,當得知需要志願者參加線上諮詢時,這些“90後”的學生,由黨員帶頭請纓,很快積極報名成立了志願者小分隊。老師們準備了常見問題,如新型冠狀病毒的早期症狀、如何辨別有無疫區接觸史、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對志願者們進行了系統的宣教。

緊張的第一天下來,累計完成電話諮詢300人次,線上諮詢150人次,接受諮詢7小時,每人接通大約40個諮詢電話,回覆了20個線上諮詢。這一結果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和諮詢者們的感激。每天工作完成,大家都會討論總結收穫及不足。連續5天的志願服務,大家雖然感到了些許的不適應,但看到對方臉上口罩的痕跡,更多的是欣慰和坦誠。大家隨時做好準備,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


奉獻愛心,有我!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口腔醫院口內研究生二支部的婁新哲,雖無法投身前線,但也在家中積極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主要組織者之一,婁新哲組織了全國範圍內的牙周與種植醫生向災區的捐款捐物活動,共募集善款30萬餘,購買手套、鞋套、護目鏡等物資寄往湖北多家醫院。還以個人名義購買面罩支援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在黨支部組織捐款時也積極捐款支援武漢。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第一臨床醫學院2015級臨床1班劉夢桐正處於臨床實習階段,因為疫情目前只能在家中學習,作為一名“90後”預備黨員,在看到獻血倡議後,劉夢桐第一時間報名,到就近採血車參與獻血,這是她進入大學後第三次參與無償獻血。在疫情影響下,血源告急,很多醫療工作無法順利開展,許多患者面臨診療方案調整、手術延期的風險。“作為醫學生更知道血源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劉夢桐說,“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希望能幫到同樣被疫情影響的普通患者。”

利用在家複習理論知識的業餘時間,劉夢桐還加入了由來自各地的醫生和醫學生組成的線上合唱團,向抗疫一線的戰友們獻上一首無伴奏合唱作品《隔不斷的愛》。由於學生工作的經歷,劉夢桐曾自學視頻剪輯,因此主動承擔了製作歌曲MV的工作,爭取幫助大家傳遞出最飽滿的感情,用真摯的心向所有戰鬥中的白衣天使致敬,讓他們感受到身後堅實的支持。劉夢桐表示,既然自己現在還沒有足夠能力和師長們並肩作戰救死扶傷,就做些自己能做的,同時努力進步,希望在今後也能擔得起白衣的重任,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盡一份力量。


健康科普,有我!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藥學院2018級碩士生吳一波是一位致力於健康傳播的研究與實踐的科普小達人(上圖為吳一波暑期參加社會實踐進行健康科普的照片)。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多種假科普和謠言四起的情境,吳一波將自身專業知識與科普實踐經驗有機融合,申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項目,創新科普形式,策劃製作微視頻《關於疫苗,你應該知道這些……》,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地解答公眾關心的問題,各平臺累計播放量達103萬次。

吳一波還參與編輯了《人與自然——畫說新型冠狀病毒》和《疫情來臨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居家防護指南》。並針對公眾關於疫情的認知情況開展調查研究,相關調查的研究報告被《中國青年報》、《人民網》等報道,為科學認識公眾知識需求和科普實踐提供了有益參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秘書長陳玲研究員評價他說:“一波在關鍵時刻,及時、主動地發出科學、專業的聲音,體現了有專業素養的新時代青年人的擔當”。


思想引領,有我!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作為一名“90後”黨支部書記,當北京大學護理學院研究生靳帥看到一批又一批醫護人員奔赴抗疫前線,看到這些偉大的“逆行者”中有那麼多熟悉的身影時,他意識到,即使不能前往一線,也應該盡一切努力做點事情。

靳帥隨時與支部全體黨員保持聯繫,及時掌握黨員的思想動態,第一時間在支部微信群內轉達上級黨委的指示精神,堅持召開線上組織生活會,帶領大家先後學習了《關於發揮全校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習近平給在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的回信》《習近平給在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北京大學疫情防控科研週報(第一期)》等重要文件,組織支部全體黨員討論“在疫情期間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揮一名研究生黨員的先鋒模範和戰鬥堡壘作用”,引導鼓勵大家用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靳帥還結合專業特色,組織支部組織黨員參加“北大護理人戰疫十二時辰”的視頻拍攝,通過視頻宣傳正確的疫情防護知識;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加油鼓勁,支部將每一名黨員寫給一線醫護人員的留言和詩歌作品以“你在前方戰疫、我在後方吶喊!”為題在支部平臺進行推送;為進一步支援前線,支部組織黨員進行了抗疫捐款。

北大醫學的“90後”學生黨員:戰“疫”有我!


北京大學醫學部 宣

整理/宣傳部 韓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