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如是说。

除了援鄂医疗队的“90后”,北大医学的“90后”的学生党员们,也纷纷在各自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祖国、向人民庄严承诺:“我是‘90后’,我是党员,战‘疫’有我!”



防疫一线,有我!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杨君婷是一名来自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土家族姑娘,正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读研究生,同时她也是一名中共党员,曾任研究生班党支部书记。现在,杨君婷还是一名防疫志愿者,在老家松桃苗族自治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援疫情监测。

疫情发生后,杨君婷的父母都在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抗疫一线,一家三口只在2月15日晚上见了一面,甚至都没来得及拍一张全家福。父母的奉献给杨君婷做出了榜样,她大年初二便在铜仁市团市委网站报名成为了防疫志愿者。杨君婷说,“爸爸跟我讲得最多的就是,无论读书还是工作,都要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疾控中心,杨君婷每天的职责之一是根据县级反馈的数据和信息,对重点人群进行电话跟踪访问,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协助完善县级基础数据库。电话那头,有的人因为无法忍受长时间隔离而接近心理崩溃,有的人对防疫工作表示支持向她致以问候,还有的人担心自己患病而心生焦虑想进行心理咨询……在核准信息的同时,她也会尽己所能为对方适度缓解心理压力、加油打气。

一次,一名居家观察的留观者第一次接到随访电话便不客气地说:“你们是要终生不让我出门,终生监测我的体温和症状吗?你们凭什么这样做?”面对这样的质疑,杨君婷非常耐心地向他解释了潜伏期、最长潜伏期、无症状感染等概念,又介绍了几个聚集性发病的案例,让对方知道隔离的重要意义,最后告诉他居家观察只是短时间行为,隔离观察14天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这位留观者听后逐渐理解了隔离工作的意义,对杨君婷的解答表示感谢。第二天再次电话随访时,这名留观者表示会支持疾控的工作,并且也让家里人尽量不出门。

杨君婷说:“虽然每天电话跟踪访问是个重复性很强的活儿,但是我能从他们的声音中听出变化,有时是从不解到理解,有时是从无所谓到焦虑,我会根据他们的变化,通过换位思考,带有同理心地去沟通。”

杨君婷以身边疾控老师们为榜样,尽自己所能为防疫工作做贡献。她结合自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知识,对每天的数据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协助完成县疾控每日的疫情监测报告。县城因物资紧缺而需要购买国外商家的物品时,杨君婷就负责协助翻译所需采购物资的生产报告、质量说明书等,并与商家进行洽谈。杨君婷早上8点半上班,有时加班到晚上10点才回家,她说:“相比疾控里住在单位通宵的老师们,我要轻松多了,我想尽可能地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杨君婷说:“这段时间让我对公共卫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段经历,不要忘记奔赴防疫一线疾控老师们的真诚付出,不要忘记群众们信任和鼓励的目光。我要更加专注于专业知识的提升,同时更注重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17级研究生杨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生,也是一名学生干部,一名“95后”的青年党员。在2019年12月临床肿瘤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召开的党员大会上,杨迪庄重地宣读入党誓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她就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作为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初始,医学生特有的敏感性就让杨迪知道这次肺炎有些不同寻常。随着疫情加剧,众多的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前线,守护人民健康,北京大学也派出多支医疗队赶赴武汉参与战“疫”。看着诸多师兄师姐们逆行的身影,杨迪的心中也燃起了斗志,作为医学生的她十分希望可以像他们一样为这次疫情做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迪得知在北京市某区级疾控中心可以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所用的实验方法是RT-PCR,作为一名分子肿瘤学专业的研究生,这正是她常用的实验方法。杨迪来到疾控中心,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表示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进行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

经过疾控中心审核同意,杨迪终于如愿在3月初进入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开始志愿服务工作。为了能尽快、准确地检测出结果,为后续的病人治疗、流行病调查、隔离争取时间,疾控中心一天进行3组检测,常常是从早上进行到深夜。由于人员设备有限,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刚刚脱下防护服扒口饭立刻又重新穿戴整齐进入实验室工作。这种场景令杨迪深受感动,她立刻投入到志愿工作中,希望可以帮工作人员分担压力。

杨迪从穿脱防护服开始学起,到后来配置实验体系,辅助实验人员进行消杀工作,最后可以进入核心区进行核酸提取,每一次进步都是对她的鼓励和鞭策。在疾控中心的工作中,防护服要穿3层,医用防护口罩比市面上的N95口罩更难进行呼吸,为了更好的个人防护,往往还要在护目镜和防护服周围贴一圈胶带,呼吸更加困难。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因为防护服透气性差,会感到憋闷,护目镜也会起雾,但是精神要高度集中,不能出错。提取结束后为了安全还要仔细打扫实验室后才能离开核心区,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每一组提取实验大约在2小时左右,每一步工作都需要认真仔细。

我们离拥抱春天越来越近,但疾控中心的检测工作却丝毫没有松懈,治愈病人的出院检测、密切接触人员的检测、有呼吸道症状病人的排查……工作依然十分忙碌。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境外输入病例越来越多,检测工作又迎来了新的高峰,压力依然很大,情况也依旧严峻。但是杨迪始终相信:众志成城,中国人民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在春暖花开中拥抱彼此。

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后,杨迪的内心十分振奋和感动。她说:“作为一名北大医学生,同时也是青年党员,习总书记的回信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优秀的前辈们逆行的身影给了我最好的示范,我深深的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我愿与前辈们一道,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医学生誓言、不忘入党誓词、不负所学,日后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坚守岗位,有我!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北医三院2017级外科学临床硕士马衍鹏在医生母亲的带动下,在父亲“救人度厄,医者担当”的鼓励下,在疫情严峻的时期,毅然背起行囊,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回到北医三院,在泌尿科急诊这个岗位上,为战胜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护目镜上的水雾对视线造成妨碍,口罩带勒过的皮肤刺痒难耐,隔离衣下的衣服因汗水与皮肤粘到一块,还要克服口渴和憋尿的困难与无奈。但是想到北医三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在科研楼外集结出发的场景,马衍鹏认为急诊的苦与累根本不算什么,这些前辈才是真正的英雄。

通过这次疫情的洗礼和考验,马衍鹏说他进一步坚定了“在家尽孝,在外尽忠”的信念,今后一定会再接再厉。同时会珍藏父亲在送他返京时写的一首诗:

谁忆当年似我逞,

满碗一饮为壮行,

紧追车影远山尽,

翻看手机传安平。


守护社区,有我!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基础医学院2018级药理学系直博生熊梦瑶回到邓州家中已是一月下旬,正是疫情迅速蔓延的时期。熊梦瑶的家乡是隶属于河南省的邓州市,与湖北襄阳接壤,因此邓州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事关重大。熊梦瑶有不少在医院工作的同学,通过他们,了解到老家疫情防控工作人手不足,急需志愿者。此时,北大医疗队挂帅出征奔赴湖北的报道也鼓舞了熊梦瑶,作为医学生的使命感涌上心头。于是,熊梦瑶决定加入疫情防控的工作队伍,为家乡疫情防控出一份微薄之力。

刚决定去做志愿者的时候,熊梦瑶遭到了奶奶的反对。奶奶认为外面太危险,很担心她的安全问题。但是熊梦瑶的父母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告诉熊梦瑶,作为一名党员,又是医学生,理应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青年人的担当。在和家人沟通、得到家人的理解后,熊梦瑶经过申请,成为了邓州市中医院疫情防控一线队伍中的一员,来到邓州新野高速收费站,负责入市人员体温的测量和行程的登记。

在新野高速收费站工作期间,熊梦瑶与同行的医护人员、交警、特警等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二十四小时的轮岗。除了要对过往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登记,对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外,还要协调照顾好返乡人员的情绪。面对繁琐的检查程序,很多人表现出了焦躁的情绪,也有不少被劝返的人显得十分激动。熊梦瑶和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用耐心劝导和亲切的乡音来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工作虽然基础且琐碎,但是熊梦瑶明白,基层严格做好防控,才能为一线的医务人员减少一些压力。

谈到为什么能够在这种危险时期,说服家人,加入防控队伍的时候,熊梦瑶说:“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工作人员的辛苦,在疫情防控面前,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作为北大学子,更是如此。”



线上服务,有我!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北大医学人文研究院研究生党支部的3位党员同学薛若彤、韩萌、颜文庆也加入北京大学陈仲庚心理热线,用专业技能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线开通之前,三位同学收集了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做好准备工作。热线开通后,他们也会每天组织热线督导以解决接线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并及时处理接线员的情绪问题。

医护人员是这次疫情中最英勇的战士。抗疫一线的工作强度高、危险性大,许多医护人员第一次面对这么严重的疫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一个挑战。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相较于普通群众,前期医护人员的来电相对较少。不过纵向来看,后期医护人员来电较之前有所增加,或许是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一些心理相关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薛若彤入党多年,“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如一,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助人”、“善行”的心愿也从未改变;作为一名北大人,更是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医学生,“除人类之病痛”的誓言也常萦绕耳边。疫情期间,志愿者们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提升专业技能,在接线过程中总结、成长,以便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谈到自己的工作,薛若彤说:“感谢医务人员们为了祖国冲锋陷阵,我们愿意站在你们背后,做听你倾诉、支持你们的人。”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疫情来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7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全体成员始终坚守岗位,当得知需要志愿者参加线上咨询时,这些“90后”的学生,由党员带头请缨,很快积极报名成立了志愿者小分队。老师们准备了常见问题,如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症状、如何辨别有无疫区接触史、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对志愿者们进行了系统的宣教。

紧张的第一天下来,累计完成电话咨询300人次,线上咨询150人次,接受咨询7小时,每人接通大约40个咨询电话,回复了20个线上咨询。这一结果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和咨询者们的感激。每天工作完成,大家都会讨论总结收获及不足。连续5天的志愿服务,大家虽然感到了些许的不适应,但看到对方脸上口罩的痕迹,更多的是欣慰和坦诚。大家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奉献爱心,有我!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口腔医院口内研究生二支部的娄新哲,虽无法投身前线,但也在家中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娄新哲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牙周与种植医生向灾区的捐款捐物活动,共募集善款30万余,购买手套、鞋套、护目镜等物资寄往湖北多家医院。还以个人名义购买面罩支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在党支部组织捐款时也积极捐款支援武汉。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5级临床1班刘梦桐正处于临床实习阶段,因为疫情目前只能在家中学习,作为一名“90后”预备党员,在看到献血倡议后,刘梦桐第一时间报名,到就近采血车参与献血,这是她进入大学后第三次参与无偿献血。在疫情影响下,血源告急,很多医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许多患者面临诊疗方案调整、手术延期的风险。“作为医学生更知道血源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刘梦桐说,“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希望能帮到同样被疫情影响的普通患者。”

利用在家复习理论知识的业余时间,刘梦桐还加入了由来自各地的医生和医学生组成的线上合唱团,向抗疫一线的战友们献上一首无伴奏合唱作品《隔不断的爱》。由于学生工作的经历,刘梦桐曾自学视频剪辑,因此主动承担了制作歌曲MV的工作,争取帮助大家传递出最饱满的感情,用真挚的心向所有战斗中的白衣天使致敬,让他们感受到身后坚实的支持。刘梦桐表示,既然自己现在还没有足够能力和师长们并肩作战救死扶伤,就做些自己能做的,同时努力进步,希望在今后也能担得起白衣的重任,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尽一份力量。


健康科普,有我!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药学院2018级硕士生吴一波是一位致力于健康传播的研究与实践的科普小达人(上图为吴一波暑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健康科普的照片)。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多种假科普和谣言四起的情境,吴一波将自身专业知识与科普实践经验有机融合,申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项目,创新科普形式,策划制作微视频《关于疫苗,你应该知道这些……》,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解答公众关心的问题,各平台累计播放量达103万次。

吴一波还参与编辑了《人与自然——画说新型冠状病毒》和《疫情来临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居家防护指南》。并针对公众关于疫情的认知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相关调查的研究报告被《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报道,为科学认识公众知识需求和科普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研究员评价他说:“一波在关键时刻,及时、主动地发出科学、专业的声音,体现了有专业素养的新时代青年人的担当”。


思想引领,有我!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作为一名“90后”党支部书记,当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靳帅看到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看到这些伟大的“逆行者”中有那么多熟悉的身影时,他意识到,即使不能前往一线,也应该尽一切努力做点事情。

靳帅随时与支部全体党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第一时间在支部微信群内转达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坚持召开线上组织生活会,带领大家先后学习了《关于发挥全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习近平给在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北京大学疫情防控科研周报(第一期)》等重要文件,组织支部全体党员讨论“在疫情期间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一名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引导鼓励大家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靳帅还结合专业特色,组织支部组织党员参加“北大护理人战疫十二时辰”的视频拍摄,通过视频宣传正确的疫情防护知识;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加油鼓劲,支部将每一名党员写给一线医护人员的留言和诗歌作品以“你在前方战疫、我在后方呐喊!”为题在支部平台进行推送;为进一步支援前线,支部组织党员进行了抗疫捐款。

北大医学的“90后”学生党员:战“疫”有我!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整理/宣传部 韩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